孩子遇到了重大困擾,出現了抑鬱,出現了重大的

社會功能

損失,比如無法上學,自殺自殘等,這確實是一個對家庭的重大沖擊,是對父母的一個重大的否定,是情感情緒上的重創。

陷入這樣尖銳對立的局面裡,很多家長是在痛苦沮喪之外,最憂心忡忡的是——我的孩子該怎樣好起來?要經過怎樣的路,才能夠走到康復呢?

不客氣的說,孩子的抑鬱,必然不是孩子個人的問題。它既是整個家庭的創傷,也是由整個家庭的問題演化出的結果。

治療“一個人”,那是事倍功半的,治療“一個家”,才是事半功倍的正路。

那麼,那些成功的帶著孩子走出抑鬱,成功療愈一個家庭的家長,都經過了哪些艱苦曲折的道路呢?

我們來試著把這段路分為不同的分段。

第一個時期,是衝擊期。

在孩子的問題出現,越來越激烈,家長也開始崩潰。

這是重大的打擊,對父母而言,是對過去教育和人生道路的激烈否定。

這時候,普遍的人之常情,是拒絕承認現實,自我防禦。

壓根拒絕了真正有意義的治療!

第二個時期,可以稱為“破壞期”,或者叫“幫倒忙期”。

孩子抑鬱的事實已經不可否認,家長也陷入了急切的想要孩子好起來的焦灼中。

四處求醫問藥,各種方法都用上,各種管理也都在延續。

這個時候,家長依然秉持著自己過往的教育理念,或者只有少許改動。

既然過往的理念帶來了這樣的結果,那原有框架下繼續指導治療恢復,那就難免欲速不達,越努力問題就越重,幫了很多倒忙。

很多治療失敗的案例,就是因為父母長期停滯在這前兩個時期!

第三個時期,是“反思學習期”

並不是每個抑鬱孩子的家長能走到這一步!現實中,很多家長會在前兩步滯留幾年乃至幾十年,真是到了家破人亡,甚至自己付出生命代價的時候,都邁不出這一步!

能夠想到“哎呀,可能我們家過去教錯了,需要改”,單單起了這個念頭,就已經比許多人高明瞭。

這個時期,如果家長能夠真正沉下來,去想過去的路走的如何,那就為孩子的療愈,做出了關鍵選擇了。

真正有效的和專業人士的溝通,也是這個時期開始的。

第四個時期,是“矛盾解決期”。

抑鬱症

可以是生理性的,但是,生理結果在絕大多數情形下,不會從天而降。它是一系列社會和心理創傷累積出來的。

能夠覺察到導致抑鬱的根本錯誤,然後才能經過複雜的步驟,慢慢解決它們。

比如說,某個孩子的抑鬱,是因為家長灌輸了“學習是壓倒一切的”錯誤信念,由這個錯誤信念出發,演化出一切問題。那家長如果能光明正大,開誠佈公,否定自己曾經的錯誤,那就對抑鬱療愈有一個極大的促進。

當然,實際上,問題沒有那麼簡單,往往是紛繁複雜,而且,更重要的是,真要糾錯,往往意味著要拆掉家長几十年來最執著最捨不得的信念。

很多時候,意味著要否定掉家長几十年的人生道路!

試想,如果一個人驕傲狂妄了一輩子,恐懼害怕了一輩子,刻薄了一輩子,問題砸在孩子身上了,然後要改。這時候何止是

刮骨療毒

,這是煎皮拆骨啊!

但是,不經過自己一番大死大活,死過翻生,孩子的問題就能輕飄飄的好?

這是一個家庭出了問題以後,要死中求生的苦戰!

這個階段,是最艱難的。

第五個時期,是“支援成長期”。

根本矛盾解決了,創傷還在。

比如說,某個孩子因為社恐和

校園暴力

而抑鬱,但是,根本原因,來自於家庭教育中,用來指導人際交往的思想就偏了,孩子兩眼一抹黑,在外反覆受傷害,給打擊壞了。

那是不是整個家庭改變了人際交往中的信念,就夠了?

這個依然不夠,因為可能長期累積下來,孩子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對人情事理的掌握,已經遠遠滯後於同齡人了,可能十八歲的身體,十二歲的見識,一入人群就受傷。

這個階段,就需要家長陪伴支援,共同的成長進步,原來缺失的,要補上。要透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透過一起商量事情,共同獲得智慧。

前一段是破,是排毒。後一段是立,是溫補。

這個陪伴成長的階段可長可短,中間難免磕磕碰碰,走完了才能漸漸痊癒。

其實,真要一路走下來,必然是處處難關。總體上,是需要儘快渡過沖擊期和破壞期,在反思學習期,能夠深入的跟專業人士研討,探尋問題根本。在矛盾解決期,能夠敢於捨棄和改變自己。然後在陪伴成長期,保持耐心信心。

每個人的問題,都是不同的。但是這些不同的問題背後,又有共性。

存在著需要療愈的父母,需要療愈的家庭,需要療愈的家族,這就是青少年抑鬱問題的共性之一。

難關雖多,道路雖遠,希望依然在前方,重要的是敢於向前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