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通鑑的劍2015-01-04 00:27:31

《大清鹽商》是國產古裝劇的還陽之作,也是國產古裝劇的扛鼎作品之一。

2014年,本人眼巴巴最渴盼的電視劇,原本是《北平無戰事》。這部作品雖不至於讓我失望,卻因種種原因,給人一種未搔到癢處的遺憾。後來轉而寄希望於《四十九日·祭》,在這部劇裡,張黎老師浸淫攝影多年的手藝全未撂下,但看了幾集,還是不能滿足我那慾火焚身的期待值。

就在我寂寞難耐欲哭無淚的時候,萬萬沒想到,在這一年的小尾巴上,《大清鹽商》播出了。它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驚喜感,正因為經年久違,所以,驚是狂驚,喜是狂喜。

《大清鹽商》的總策劃是盛和煜,藝術總監是張黎。上一次看到這一對名字的組合,是《走向共和》,該作品的水平和地位已經無需贅述,可那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在影視行業泥沙俱下的11年後,《大清鹽商》的出現,可以說是原原本本地接續了十年前國產古裝劇的榮光。因此,拿它與同時期的其他電視劇橫向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縱向比較,才能品出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來。

1988年,由陳道明主演,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28集古裝歷史題材劇《末代皇帝》問世,開宏大敘事歷史劇之先河,也為國產古裝劇起了個好頭。其後二十年間,大量製作精良、誠意十足的古裝劇層出不窮。如二十世紀末的《宰相劉羅鍋》《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世紀頭十年的《走向共和》《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都已經戴上了經典的桂冠;稍遜色一些的,如《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等影視劇,也值得一看再看;再次一些的,如《乾隆王朝》《天下糧倉》等影視劇,亦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上述幾部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借古喻今。無論編導的用意是吹喇叭抬轎子,還是指桑罵槐影射朝局,我們都要承認,那個年代的電視劇從業者,是有藝術追求,甚至家國情懷的。他們考慮的不是娛樂圈名利場那一畝三分地的事兒,而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歷史關口的定位,以及前行的方向。你可以說他們私貨太多,可以批評他們戲說歷史,甚至可以咬牙切齒罵他們別有用心,但你不得不承認,他們拍電視劇的態度,是足以令後來者汗顏的。

而到了近幾年,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古裝劇的數量與年俱增,可內容變成了什麼樣呢?宮鬥,穿越,經典翻拍,外加於媽的彈幕專用雷劇……

這當真是: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彼時的我,盼望著當年的國產古裝劇,若大旱之望雲霓,紫霞仙子之望七彩祥雲。盼望著,盼望著,《大清鹽商》來了,如同我心目中的祥雲那樣,悠悠地飄過來了,而且還帶來了狂雷暴雨,把我淋了個透亮。我一抹雨水涔涔,淚水亦涔涔的臉龐,禁不住仰天長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大清鹽商》走的無疑還是古裝劇的老路子,由地方官場貪腐案入手,剝繭抽絲,層層深入,最終全盤通殺。《雍正王朝》的開篇是任伯安案,《大明王朝》的開篇是浙江毀堤淹田案,《乾隆王朝》的開篇是甘肅王亶望案。任伯安牽連著八爺九爺十爺,浙江鄭泌昌何茂才牽連著閣老小閣老,王亶望則牽連到乾隆一朝的整個官場生態。小案引爆大案,地方攀扯中央,這猶如明清章回小說的“此開卷第一回也”,雖然已經近乎爛俗,但觀眾就是喜歡,就是買賬。新瓶舊酒,那又如何?幾十年過來了,爺喝的就是這個味!有錢,任性!

當然,《大清鹽商》還是有與以往古裝劇不盡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正邪二元對立。正因沒有正邪之分,處處透著世故人情,才使情節人物顯得真實可信。比如說,同為開篇破題的欽差大人,與冷麵王胤禛,海瑞海剛峰這樣的國之利器、孤臣死士相比,《大清鹽商》裡的阿克佔顯得實在沒有那麼偉光正。他一手收下鹽商供奉的瘦馬,一手又斷絕四位總商的財路,什麼驅虎吞狼、挑撥離間、口蜜腹劍、卸磨殺驢,陰謀陽謀都用盡了,其作風蠻霸,手狠心黑,與以往的反貪青天不可同日而語。另外很多細節也頗值得推敲,比如向鹽商索捐,先收七十萬兩,再收三十萬兩,另收十萬兩作為關節費。張嘉譯飾演的汪朝宗立刻指正說,不對吧,關節費最多隻需要三萬兩就行。阿克佔為什麼要多收那七萬兩的捐輸銀呢,是為了充作國帑用嗎?恐怕不盡然吧。

汪朝宗身上,體現的則是古代商人的一種柔性價值觀。阿克佔自從執掌鹽院以後,一招緊接一招,一套行雲流水的組合拳,不給敵人半分喘息的機會;更厲害處,是招招打在要害上,不留餘地,做事做絕。而汪朝宗呢,既利己,又利人;既謀身,又謀國;事做得漂亮,人也做得漂亮。清朝徽商圈子流傳著兩句話,一句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一句是“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汪朝宗向阿克佔低頭而不彎腰,跟鮑老闆唱將相和,足見其深得徽商心傳。套用《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句臺詞,這盤麻將,阿克佔打得是清一色,汪朝宗打得是碰碰和。

另外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是馬老闆,那個播弄是非,是刀削豆腐兩面光的馬老闆。原本他與鮑老闆一胖一瘦,一唱一和,一個紅臉一個黑臉,讓我以為只是簡單的功能性角色。後來他偷偷把汪朝宗從曹大使處買鹽的事告訴鮑老闆,不僅隔岸觀火,而且借刀殺人,讓人驚覺此人城府之深,用心之毒。緊接著卻又出來一幕,講馬老闆事母極孝,用自己的牙幫老母親咬軟鞋幫,篇幅不多,可一個身世坎坷、心思深沉的中年鹽商形象,立刻脫穎而出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以看出這部劇裡並沒有絕對道德的化身。二十多年來,國產劇古裝劇可謂多矣,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也只有《走向共和》算一個,《大明王朝》算半個。

順便說一句,張志堅老師飾演阿克佔,表演路數和以往的嚴世藩、董建昌沒有太大區別,一張口便聲若洪鐘,笑起來更是鬼畜連連,滿滿的話劇腔,與出身草莽的阿克佔倒也對路,可以說是四平八穩、中規中矩。但倪大紅老師的乾隆皇帝,就有點不對味了。倪老師面相陰鷙,眼神慵懶,喜怒不形於色,哪裡有半點十全老人的風流和光彩?!如果能請焦晃老爺子出山,再次扮演乾隆,那才真叫做錦上添花。仔細品味這部劇裡乾隆的臺詞,那股子閒散驕橫,綿裡藏針的勁,簡直就是為老爺子量身定做的啊!退而求其次,請男神陳道明、男神陳寶國演乾隆,想必都各有神姿,倪大紅老師的扮相,還是更適合司馬懿一些……

(在上一部戲裡,倪大紅張志堅演姓嚴的父子;這一部戲裡,倪張又合作演查鹽的君臣;這哥倆兒還真是跟yan較上勁了)

張嘉譯、俞飛鴻也不必多說,要長相有長相,要演技有演技,色藝雙絕,看他們的戲是一種享受。《走向共和》的恭親王/瞿鴻機化身鹽商總瓢把子,李光昭化身權五爺,也都讓人感慨萬千。霍青老師扮演的盧德恭,亦儒亦官,亦官亦商,恬淡沖和中又帶有一點和光同塵的油滑氣,亦是妙極(可惜大部分演員都不是原聲錄音,欣賞不到他們高超的臺詞功力了)。唯有鹽務四大總商之一的鮑老闆,演得有些飄,與其餘戲骨比起來相形見絀。當然這個角色的設計本身就略嫌漫畫化,似乎純粹是為了插科打諢,或推進劇情用的,遠不及其餘三大總商血肉豐實。

最大限度呈現出這些表演神韻的,是張黎老師那神出鬼沒、幻化無方的鏡頭技術。雖說本劇的掛名導演是韓曉軍,但幾個鏡頭一下來,要說這不是張黎老師的手筆,我絕不相信。大到佈景,小到特寫,簡直與11年前的《走向共和》貫通一氣,渾然一體!美中不足的是,本劇旁白略多,很多意思明明用鏡頭語言就可以表現出來的,卻非要大喇喇用旁白念出,沒有給觀眾留下咂摸的餘地。就好比隔著紗簾看美人,冷不防突然蹦出個人來把紗簾抽走了,雖然說不上大煞風景,但也失掉了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最值得讚歎的,是這部戲的劇本。雖然講得是揚州城一地一隅之事,但在這部劇裡,清王朝從貴胄鄉紳到市井細民,種種風物、文化、習俗纖毫畢現,簡直讓人身臨其境。何思聖那一聲“東翁”喊出來,我腦袋“嗡”的一聲,剎那間找回了當年讀高陽小說的快感。後來隨著劇情移形換步,秦淮佳麗、府邸紈絝、鹽商鄉紳、漕運兵勇、宦海官吏、黑幫舵主,盡皆窮形盡相,讓我想起了《紅樓夢》,想起了黃仁宇,想起了《潛規則》,想起了《厚黑學》(臺詞裡直接把“鋸箭法都說出來了”)……每一句臺詞,都極盡考究,極盡雅緻,又極盡有韻味。再加上戲裡極盡講究的道具、場景,比如汪朝宗的辮飾,姚夢夢的琵琶,婉兒的水袖,乾隆面前各種的奇淫技巧,不僅讓人神馳目眩,更使人意醉神迷!

寫這樣一部煌煌大戲的劇本難嗎?難,因為它需要經年累月的功底,福至心靈的才氣,還有厚積薄發的時機。但更難的是,它需要不向市場,不向資本作出妥協。

應該注意到,《大清鹽商》只有三十四集。以這部戲的投資規模來看,剪出來的集數算是很少的。剪得少,賣得錢就少。但相應的,劇情緊湊、紮實、綿密,無一場廢戲,無一處尿點,甚至無一句廢話,讓人目不暇接、蕩氣迴腸(我會說原本跑來疾言厲色叫我睡覺的父親,看了幾分鐘之後,立馬坐下陪我通宵達旦地看嘛?!)。看看那些動輒五六十集,不停地注水,不停地回放的電視劇,《大清鹽商》的編導,似乎一開始就是要奔著影史留名的勁頭去的。在這個年代,還有這樣的野心,無疑令人瞠目結舌。

誇得這麼多這麼猛,估計“水軍”二字已經呼之欲出了,再不濟也得給我安上一頂“腦殘粉”的帽子。但我最後要說的是,我對《大清鹽商》總體是失望的,確切的說,是一種帶著欣喜的失望。這部電視劇,無論從各個方面看都達到了優秀的水準,但這樣的優秀,我們十多年前就看到了。

十多年前拍《走向共和》,是開天闢地,是振聾發聵,是摧枯拉朽;十多年後拍《大清鹽商》,充其量,也僅僅是高水平的重複。這種重複,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不如從前。《走向共和》有各種各樣的缺憾,比如某些戰爭戲拍得太差,慈禧逝世之後的民國戲拍得太爛,羅文和田沫這一對奇葩演得太莫名其妙,但它能夠引發我們對歷史,對國家,以及對許許多多大命題的思考。作為一部電視劇,能做到如此,就足以獲得禮讚了。

反觀《大清鹽商》,誠然,它在製作上彌補了當年預算、技術等方面的不足。但它的視角,卻已縮小到官場權術、帝王反腐來,侷限在各方勢力心懷鬼胎爾虞我詐這些枝節處,而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提升。換言之,論製作之精,技術之強,昔不如今;可論立意之高,用心之深,今不如昔。

可是啊,這賴不上編導。賴誰呢?你懂的!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匿名使用者2015-01-05 22:34:38

今天刷到第九集 先打分吧,滿分10分的話我給8。5分。可以說是2014年的劇裡面唯一值得看的。《北平無戰事》我覺得不如這部劇。

主線劇情邏輯清晰,把官員與商人之間的暗鬥表現的非常到位。不拖泥帶水 搞太多兒女情長的狗血劇情。

感覺有點問題的就是汪朝宗為什麼不納妾,還有他閨女成天跟別人家男孩混在一起不被發現性別這不科學。。。富二代們都是腦子不好使的。。。這也不科學。。。。。

演員 張嘉譯 俞飛鴻(正妻臉)倪大紅都是老戲骨了,也都是我喜歡的。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

說幾個背景吧,1.兩淮鹽業 2.人物原型 3.養廉銀

1.兩淮鹽業

近20年清代兩淮鹽業研究述評

清代兩淮鹽業是清政府三大財政支柱之一。兩淮是當時清代最大的鹽產區,下轄三十個鹽場,所產之鹽行銷蘇、皖、贛、湘、鄂、豫六省。上繳鹽稅600萬兩以上,佔全國鹽課的60%。

而乾隆年間的政府全部收入約為5000萬兩,兩淮鹽業繳納鹽稅佔全國稅收12% !!!!

2.人物原型

汪朝宗的原型叫

江春(江春_百度百科)

,這是一個

徽商

。是兩淮八大總商之首。

乾隆六下江南,每一次都是江春負責接待。《大清鹽商》中提到為了籌集銀兩,用於抵押的康山草堂 就是他們家的。

劇中的汪總商無後,江春倒不是,他的後人也深得嘉慶的信賴。

他們家屬於富商,但是得以善終的案例。和晉商們的遭遇比起來那真是。。。

3.養廉銀

第九集,談到了養廉銀這個事兒 想普及一下。

劇中說 從七品 俸祿45兩,養廉銀600兩。。。。。

乾隆年間1兩等於1000文,而每升大米10文。所以你知道他們的養廉銀有多恐怖了。。。

(╯‵□′)╯︵┻━┻

養廉銀,為清朝特有的官員之薪給制度。建立自1723年(雍正)的該薪給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貪汙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為“養廉”。

養廉銀的來源來自地方火耗或稅賦,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

一般來說,養廉銀通常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例如,臺灣巡撫劉銘傳的年薪為155兩,養廉銀則達一萬兩。而臺灣總兵年俸67兩,軍事加給144兩,而養廉銀則為1500兩。

關於高薪養廉毛病在哪裡請看這裡

浙江公務員年薪30萬,是否意味著開始高薪養廉,這種模式在當下的中國合適嗎? - 收入

至於什麼反腐,我就不妄加評論了。這部劇真的值得一看。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白小緩2015-01-09 15:42:28

看了焚琴客的回答,已經非常好了。

一直以來,鹽業都是國家壟斷的,私鹽都是違法的,才會有鹽商、鹽官、鹽梟、鹽幫什麼的……記得《戲說乾隆》裡,程懷秀說:梟者,餓鳥也。感覺各種艱辛,各種有苦說不出來。

剛刷到第7集,個人感覺除了反腐的寓意,現在播出這個劇,不知道是不是跟我們國家之前的鹽業體制改革有關係呢?

這個劇個人感觸最深的,就是為商不易了。不管商場上如何的爾虞我詐,跟官員比起來,他們確實是自己幹出來的(祖傳的家業也是需要好好幹來保住的)。所以汪朝宗才會對侄子說:愧疚大可不必,但一定要惜福。因為他們自己也是勞心勞力賺錢,所以沒必要對窮人懷愧疚之心。真正應該心懷慚愧的是為官從政之人,不能保證人人溫飽,為官何用?養廉銀子,不也是民脂民膏麼?

康熙皇帝一句“永不加賦”搞得朝廷沒錢各種捉急,哈哈~~聯想到乾隆十大武功,打仗那麼兇,真是應了那句:興,百姓苦;忘,百姓苦。

就醬……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知乎使用者2015-01-25 22:52:24

盧德恭形象的塑造極為成功。他是一大批官員的典型:初時有理想有抱負,後來終敵不過現實官場和慾望。在貪腐後仍然心安理得,對他人敦敦教誨。背後貪贓枉法,人前儒雅從容。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匪途Phittu2019-08-03 14:10:24

想一想這部劇中每一個人物的出身和對應的結局,在想想自己的出身和可能的結局。

以下內容僅憑我對這部劇的記憶來寫,沒有考據過。

汪朝宗:

出身

讀書人出身,一邊嫖著姚夢夢,一邊攀上首總千金。(獲得蕭家資助)確定總商地位,接駕皇上,定下了這個人在揚州城的地位。

結局

穿上了愛國愛民的黃馬褂,成為皇上的小喇叭和提款機。代替皇上把同行,朋友挨個收拾了一遍。為了不讓自己心愛的姑娘進入這趟渾水,害得人家出了家當了尼姑他也沒有辦法。最後還把天地會頭頭收了妾,敢情他汪總商還是個垃圾桶。

總結

汪朝宗先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並在自己的位子上幾乎做得完美。順應局勢盡力保護了一方人民,可謂一代宗師。但自從姚夢夢走後,汪朝宗這靈魂就已經死了,留下的只是一部完美執行的機器。

盧德恭:

出身

真真正正的平民學者形象(相對於汪朝宗)。勤奮好學,資質過人,通曉人情世故。清高,不攀高枝,家中裝修樸實,妻子為普通婦女。

結局

大浪襲來,這個人都沒辦法向上面喊一句就被淹死了。

總結

盧德恭是我全劇裡最同情的角色了。他盧德恭在揚州鹽業上看似舉足輕重,實際在鬥爭舞臺上根本就沒他的位置,整部劇裡只有汪海琨沒把他的話當屁,最後師徒二人通通慘死。他最後的自述我是信的,我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也相信他在每一個決策上都做到了最好。也許在當代他能成為一個好官,但是在清朝,有一個門檻他終究是邁不過去。

阿克佔:

出身

貴族血統,有戰功。沒文化,莽夫,忠誠,好色。其各項特點被皇上熟知。

結局

發配邊緣地區享清福,並派遣其衷心屬下,鐵哥們帶兵保護,等待日後再用。說到這點我就覺得乾隆皇帝很環保,一個棋子用完不扔,歇一歇竟然還可以迴圈利用,真是佩服。

總結

相比於以上兩位,阿克佔代表的是貴族裡面的普通人,而且是能力水平品性都很普通的普通人。誰不服就先打一架,打贏了你牛逼,打不贏你就老實聽我的。關於阿克佔到底被誰坑了我是這麼猜的,紫雪是和珅的人,一直以來的任務就是待在鹽官身邊通風報信,最後在半路等阿克佔也是和珅安排的,否則她怎麼知道阿克佔在那個時間走。這麼推算的話,活賬本老哥估計是死定了。而這些師爺是都知道的,他看在眼裡,一句話沒說,這就是愚忠。師爺自以為從沒坑過阿克佔,恐怕他被和珅套了個底朝天自己心裡都沒數呢。

乾隆皇帝:

這位老大哥我就寫幾句劇裡讓我印象很深的情節吧。

1 “蒸汽機是不能推廣的,飯飽思淫慾”

2 高恆死了,死了之後阿克佔的工作就都是他阿個人衝動導致的

3 和珅對阿桂說的那一番話恐怕不僅僅是恐嚇

總結:

這部劇描述在清朝落後的社會制度下揚州鹽商的命運,以鹽引案引題,最終落腳在鹽政制度的改革。全劇闡述了制度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道理,警示了我們居安思危,思想上要與時俱進,要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實為一部難得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