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蕭何會在劉邦入咸陽時不與眾人一道搶財寶,而去保管文件資料?寒鯤2016-07-27 18:35:44

蕭何在從劉邦起兵前是秦朝主管沛縣吏員人事的基層縣吏(主吏掾,後世縣功曹前身),是縣人社工作的負責人,除此之外如 @李溫仁 所指正,蕭何也有典獄明律的職業閱歷。這樣的職業背景與知識結構決定了蕭何更善於發現與運用統計資料與法律資料。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蕭何之於劉邦,就像石田之於豐臣,是其元從集團中比較少見的技術官僚。

入關以後,蕭何之所以能第一時間動用自身權力保管好秦中央的律令與圖書,正是源於其多年職業素養與知識結構。作為一個見證過秦法在始皇帝威勢下有效運作多年的基層官吏,迅速而妥善地全面掌握秦法“作業系統”的核心資料庫,是其

技術官僚特色使然。

多年的基層歷練使蕭何懂得,可以用統計資料(戶籍賬冊)來摸清天下(尤其是關中)的人口、田畝、稅賦、水文、林木、畜牧等事關各項資源的基本資料,這在沒有現代統計工具與技術的古代,是一項普查成本極高的資料,天予弗取,可就真真反受其咎了。而對律令的熟稔使得蕭何明白,必須掌握這種能夠調動前述被統計資源的社會規範,才能有效重新發動起“關中制度”機器,進則全取天下、退則保全關中,不失為配合劉邦入關以來日漸增長的民望的一大法寶。所以,戶籍、賬冊與律令是當時天下所不可多得的統治工具,考慮到秦在關中巴蜀的統治最久且律令更適合秦人民風,掌握這些資料,至少對於劉邦做關中王是大有裨益的。否則,僅憑劉邦“約法三章、用愛發電”的臨時約法式的仁義,以及劉邦所暴露過、諸將所暴露出的“貪圖財寶、坐地分贓”的饕餮式的利慾,是無法動員起關中力量的,更是會失去剛剛攢起的民心的。

入關前的劉邦,其隊伍頂多算是一個由豐沛元從、陳項舊部、韓魏國人以及南陽人所組成的三萬上下雜牌軍。劉邦本人也是從大梁移居豐邑的魏人移民領袖,而非楚人貴族,項羽建功之後必然以其故鄉附近的彭城為京畿,則劉邦不可能在豐沛得到任何分封利益。所以劉邦才會迫切入關並阻礙司馬卬入關、迫切討好秦地百姓、迫切派人把守函谷關,

這種急急赴約先入關中的心態,是劉邦尋求新政治出路的表現

。蕭何作為劉邦的附屬,唯有劉邦稱王,才能“雞犬”昇天,所以

蕭何就必須站在能夠使劉邦至少稱王關中的立場上為劉邦謀劃

,除了他以外,又有誰能夠做到這一點呢?

楚漢戰爭乃至劉邦稱帝后削除分封王國時期,

蕭何對於律令、戶籍、賬冊等資料的掌握所充分調動的資源,為劉邦贏得一次次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使得劉邦能夠頻頻奔波於外的同時,兵源、糧源、財源源源不斷。瞭解戶籍賬冊,使得蕭何能夠知曉各地方的兵員人丁情況、田畝出產數量,從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徵兵徵糧方案;瞭解川澤礦藏,能使蕭何得以利用這些山澤之利撫慰因徵兵徵糧而有可能出現的不滿情緒;瞭解地貌水文,能夠使蕭何的運兵運糧、行政創制政令暢達;繼承簡化秦朝律法,可以使蕭何如臂使指地調動各種資源,實現上述為了“足兵足糧”的措施。這就是文件資料為蕭所用的作用所在,以這種徹底的秦法式的動員力量,對壘項羽所能有效控制的楚軍背後的變法最不徹底的楚國制度,難道還不夠重演一遍秦並天下麼?

秦漢之際的關中固然是天府之國,但諸將所行動出、劉邦所表現出的那種初入咸陽時的竭澤而漁式的短視心態,是不可能有效調動關中資源的。蕭何在入咸陽時所表現出的作為,是充滿大局觀的、是以技術官僚身份為領導劉邦充分考慮的、是符合劉邦集團長遠利益的,蕭何的這種素養,也為蕭何在日後功高震主被劉邦猜忌的不利局面下,提供了一種全身而退的可能。

寒某認為,漢初三傑之所以能夠成為“三傑”,正是其能力卓然眾人所致。蕭何是技術官僚的極致,張良是戰略謀士的極致,韓信是軍事將領的極致,這一點既是蕭何、張良二人能夠分別在入世和出世的維度全身而退的原因,也是韓信自傲於其他將領的原因,更是蕭何、韓信二位始終沒有出世之心的英傑受到劉邦屢屢猜忌的原因。他們三人是冠絕漢初的,職業履歷與知識結構決定其三人的卓然眾人與性格差異。蕭何之城府器量是能大隱隱於朝的那種,張良的城府器量是能小隱隱於野的那種,韓信之城府器量則是不能隱的那種,這種決定於職業履歷與知識結構的性格差別使得蕭何更有處理國相型事務。

綜上,無論是從職業背景與知識結構看、還是劉邦入關的實際情況看、還是性格器量看,足以領袖三傑的長者蕭何當然會做出先行保管文件資料的抉擇。

參考書目推介:

感謝

@李溫仁 對於原文“蕭何對歷代律法的興趣”的質疑,以及“知識結構”這個更加貼切的語詞提示。關於“知識結構”對於蕭何影響的更為深入淺出的專業分析,可移步李同學的答案欣賞。ლ(•̀ _ •́ლ)

為什麼蕭何會在劉邦入咸陽時不與眾人一道搶財寶,而去保管文件資料?李溫仁2016-07-27 23:06:51

寒鯤兄 @寒鯤 從政治史的角度回答的很棒,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可以聯絡到現在歷史學研究的兩個比較熱門的問題:知識結構和心態。知識結構決定了蕭何能認識到收集圖籍的重要性,心態決定了蕭何在入咸陽後主動去收集這些圖籍。我想側重解釋一下“為什麼唯獨有蕭何會想到去保管這些檔案材料”。

首先是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是自福柯以來“知識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其實就是人認識事物的知識基礎,我們搭建起來的知識結構決定了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現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的發展,比如說之前的“引力波”,很多人不具備相應的物理學的知識結構,就無法理解這種發現有多大的價值和重要性。不過我們今天至少接受過初高中的教育,基本上還能調動我們的知識結構去認識這些事物,只是因知識結構的高低而有程度上的差別。但如果一旦超出了人的知識結構去理解認識一個聞所未聞的學科的理論價值,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有點類似於寒鯤兄所說的職業背景,但本質上卻不一樣。我理解寒鯤兄想從職業背景解釋蕭何的動因,

不過還是要指出,以知識結構來考察,劉邦集團中能夠認識到圖籍重要性的絕對不只蕭何一個人。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蕭何會認識到要去保管這些檔案材料,

而其它很多人卻都沒有想到?

首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那個時代的知識結構差異。這要聯絡到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發生的一件事,《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當時李斯提議道:

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這就是所謂的“焚書令”,這條令中值得注意的就是“以吏為師”這項措施,這個措施實際上就是實現《商君書·定分》中所說的“為法令,置官吏,樸足以知法令之謂者,以為天下正”、“吏民知法令者,皆問法官”,

法令和基層政務都掌握在“吏”手上

,而百姓想要學習法令都要向“吏”學習。

因此“吏”特別能認識到法令圖籍的重要性。

需要特別注意,秦漢的“吏”和“官”是分途的,蕭何擔任的“主吏掾”就是“吏”。不過”主吏掾“並不是負責縣人口等方面的吏,而是負責主持人事選舉,《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蕭何“為沛主吏掾。”司馬貞《索隱》註文稱:

漢書雲“何為主吏”。主吏,功曹也。又云“何為沛掾”,是何為功曹掾也。

由此可見“主吏掾”即“功曹”,《文獻通考》注功曹為:“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選署功勞。”此外,披覽《史記》《漢書》我也沒有看到“蕭何喜好研究古代律令”的記載,只有《春秋緯》有言“蕭何感昴精而生,典獄制律”,還得請指教出處。

《說文》引《尉律》稱“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吏”是秦代“焚書令”下達後掌握政務法令知識的階層,因此他們能夠意識到圖籍的真正價值。

這能夠解釋,為什麼有很多其他的人當時意識不到儲存圖籍的重要性。

雖然說主管各種“吏”升遷的“主吏掾”更需要熟悉各方面的法令,才能確認誰能誰能勝任此官,

不過還是要指出,以知識結構來考察,劉邦集團中能夠認識到圖籍重要性的絕對不只蕭何一個人,

比如說曹參也擔任過獄吏,張良世代顯宦,應該也具備這些方面的知識,為什麼唯獨蕭何決定去收集這些圖籍呢?這就和蕭何及其他人的當時心態有關了。心態是驅使他們進入咸陽有不同行為的真正直接動因。

心態看起來是一個很玄妙難以讓人捉摸的東西,但近年來有賴余英時、王汎森等諸位先生打通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壁壘,已經提供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分析工具,有兩個重要的方法,一是人物的心態是當時思想、知識和信仰的綜合表現,受到具體現實的驅使,二是人物的行為正是其心態的反映。

首先,蕭何關注這些事情並不是突然的,他從劉邦沛縣起兵起,就一直負責總理“庶事”,扮演者“丞相”的角色,《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司馬貞《索隱》:“謂高祖起沛,令何為丞,常監督庶事也。”

因此他進入咸陽後收圖籍法令,其實是履行自己職責的心態驅使,這是解釋為什麼曹參、張良他們也知道圖籍的重要性卻不去收圖籍的重要心態因素。

其次,寒鯤兄引陳蘇鎮老師《<春秋>與漢道》的觀點,認為“從大梁移居豐邑的魏人移民領袖劉邦”為了謀取新的政治出路,

必須據有關中之地,而想穩據有關中,就必須有秦的圖籍法令。而這種思想,正是蕭何的心態,

《漢書·蕭何曹參傳》記載蕭何對劉邦說過:“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因此,為什麼獨獨蕭何去收集圖籍法令,在盡職和對當時形勢的理解心態的作用下,唯獨蕭何前去收集了圖籍法令。

在這種知識結構和代入當時具體歷史情境的心態分析下,排除掉後世的過度拔高,抱著理解之同情,我想也許更加接近當時的真實情況吧。

為什麼蕭何會在劉邦入咸陽時不與眾人一道搶財寶,而去保管文件資料?潘驢2016-08-30 11:51:46

因為那是蕭何的命運,那裡是他本來的人生。

看書要看仔細啊,蕭何是技術官僚不假,但蕭何不是一般的技術官僚,也不是一般的基層官吏,他差一點成為圖書管理員。

《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蕭何,頭兩句話就是“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

第一句話不用解釋,介紹蕭何的籍貫,姓名。第二句話是說,蕭相國當年起草文書起草得很好,很周密,處事公正,所以擔任了沛縣的主吏。主吏也叫功曹,管的是一縣公務員的考評,這裡的“文無害”有些講究,漢代有種對吏員的考評有種叫“無害吏”,得到這種考評的一般都是執法公正的官吏,這種官吏才有資格參與秋冬對在獄囚犯的複審。

漢承秦制,蕭相國能因為“文無害”成為主吏椽,說明本身作為基層官吏非常優秀。

問題的答案不在這裡,在這段話的後一句,這裡提到了“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蕭相國所在的沛縣屬於泗水郡,是秦始皇統一後一開始就立的三十六郡之一,也就是說這位泗水郡的監郡御史曾與蕭何共事,發現蕭何特別優秀。蕭何又被任命成泗水郡的卒史,在這幾個卒史的考評中,當時的蕭卒史又是第一。

卒史是郡丞的屬吏,一般一個郡有十人,郡丞是一郡的二把手,協助郡守處理事務,但如果郡守有缺,郡丞是可以代理郡守的職務,與今天的行政體制類比的話,郡相當於今天的省,郡守是省長,郡丞是副省長,也就是說,蕭何同志已經是泗水省政府的重要官員,脫離了基層官吏的序列。

但這不是最厲害的,厲害的是什麼,監御史對蕭何同志非常欣賞,要向中央推薦他,

入言徵何。

但是蕭何同志不知是什麼原因,卻堅持推辭,最後沒有成行。

監御史這個官職比較特殊,它是代表中央監察地方的,按道理他行使的是監察權,但實際上,由於代表中央的特殊身份,它是凌駕於實際的地方長官郡守之上的,用現在的行政體制打比方,它相當於省委書記,所以,蕭何這段在泗水的經歷就是,省委書記要推薦他到中央去,蕭何同志說,另請高明吧。

拉拉雜雜說了那麼多,可能讀者就迷茫 了,蕭相國很厲害,可是這跟他入長安城以後蒐羅大秦的檔案有什麼關係?

什麼關係,請重讀這句話: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

御史

律令圖書藏之

《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

掌圖籍秘書

”,也就是說,御史中丞的職能之一是掌管帝國的中央檔案。漢承秦制,秦代的御史中丞也應有這個職能,這就是兩者的聯絡。

值得注意的是,監御史隸屬於御史中丞,御史中丞隸屬於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秦代和丞相太尉同屬於三公之一,屬於監察系統。

泗水郡監御史隸屬於御史中丞,他如果舉薦人才,肯定是向自己的上級御史中丞舉薦蕭何,蕭何如果去了中央,進入的就是秦帝國的監察系統。那麼蕭何要擔任的,最大可能就是御史中丞的屬吏,

這位監御史給蕭何同志規劃的未來,就是掌管大秦帝國的檔案。

為什麼蕭何會在劉邦入咸陽時不與眾人一道搶財寶,而去保管文件資料?

在泗水郡的監御史府中,這個監御史一定向眼前這位勤勉幹練的青年官員秉燭長談,描繪過帝都那個陌生職位的廣闊前景,他一定會繪聲繪色的形容國家檔案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這位監御史大人,可能自己都曾在年輕時掌管過帝國的檔案,討論起咸陽的檔案來依然談笑風生。

只可惜,這個青年卻辜負了他的一番好意,婉言拒絕了,這位監御史只能扼腕長嘆,帝國又少了一個優秀的才俊。

蕭何的心,一定也曾被監御史的話激動過,也許是因為家室拖累,也許是擔心前途未卜,但他最終沒有成行。

但監御史的話,還是烙在了蕭何的心裡,雖然辜負了他的一片提攜之意,但這個監御史依然是對蕭何影響最大的人,當多年以後,他隨著沛縣的豪傑們叩開帝都的大門,來到自己多年前想要前往的帝都,接受了秦帝國皇帝的投降,他躊躇滿志又悵然若失,在他的同伴們蜂擁進貴族的府邸搶奪那些稀世的珍寶時,他一定會想起那個監御史,想起他們徹夜的長談,想起那一段他從未開啟的人生,不知在秦帝國昔日的檔案館裡,是否有一個忙碌的中年,他勤勉幹練,盡忠職守,當年他被上級舉薦,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欣然前往帝都,此時他的人生又將如何呢?

人的命運就像很多岔路的小徑,走上了其中一條,就選擇了一種人生。蕭何的心中一定是慶幸又茫然,沒有人能抑制住去看看自己另一種命運的慾望。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彔彔未有奇節。漢初三傑中,蕭何並不是張良運籌帷幄的謀略之士,也不是韓信那樣國士無雙的豪傑,他所從事的,依然跟沛縣主吏椽、泗水郡卒吏、御史中丞屬吏一樣的工作,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碌碌未有奇節的蕭相國一轉身就是“位冠群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一個人做什麼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選擇。誰能想到,多年前,一個男人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在一個青年心裡種下一顆種子,改變了一個青年的人生,進而影響了漢帝國的命運。

請新增我的個人微訊號:(hzblzly)

以防失聯

為什麼蕭何會在劉邦入咸陽時不與眾人一道搶財寶,而去保管文件資料?小狐未濟2016-08-30 14:08:51

秦漢有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叫“上計”,每年各州郡都會派計吏前往都城彙報一年的人口賦稅等政績,皇帝會象徵性親臨上計接見計吏,但是主要接受上計彙報的工作是由丞相完成的,所以丞相府中儲存著歷年的計簿,裡面是各州郡的戶口、田墾、錢穀、刑獄等重要檔案,對一個政權來說,沒有什麼比掌握人口賦稅、控制地方財政來得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