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

作者:付旺(來自豆瓣)

這是我的第一篇影評,選擇的是李安的第一部電影,蟄伏十年之後的作品。重看李安早期的電影,給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是什麼指引我在這個時候看到了片子的妙處,我無處所知,也許是神,或許其他。李安開啟了我電影新的世界,成為了我極其崇拜的導演之一。

我想用我淺薄的知識和真誠的心談一談推手這部電影的製作。

劇本:①人物塑造。 父親,一開始便是父親在練太極的畫面。父親練太極或打坐是片子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片子展現生活的平靜與下一個人物的進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既提供了敘事也平衡了影片的節奏。父親代表看起來是嚴肅但是溫和的,其實內心有著極其大的衝力。也許就像太極一樣,不爆發即可,爆發即令人刮目相看。父親的虛心和父親對於事件的固執都體現了人物的正反面。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全是優點。將人物的霸氣與柔情糅合在電影生活之中是一件很難得事情。推手的影片發展伴隨著人物的轉變,從一開始就奠定了父親的倔強或者說強硬也好,對於看影片的嫌棄和吃著大肉還勸兒媳吃肉、炒菜等情節看出,父親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對待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讓後來的離家出走變得可信。有人會說,家庭的因素更大。而我不否認,我只分析影片的創作,這些都是潛意識,讓觀眾讓生活變得逐漸合理。眾所周知,如何讓觀眾很快地進入影片,靠的就是人物的可信。人物是影片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或者說影片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父親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從接受耳機開始父親就一點點開始屈從,或者說對生活的接受。多次叫兒子不要管自己去照顧兒媳。這是中國所有的父親的通性,展現了李安對生活的觀察與體現。電影是提純的生活。影片開始大量展現父親與兒媳相處的畫面,兒媳只有厭煩,而父親卻展現的方方面面,為之後的發展提供了種種鋪墊。讓觀眾有了心理準備。郎雄所飾演的父親,在李安的筆下剛硬卻柔情,堅強卻無奈,較真卻可愛,和藹卻嚴肅。

主角,人物的出場即大量表現了既要照顧父親也要照顧媳婦的大量情節。像一箇中轉站一樣,不停地傳輸著對上對下的各種資訊,所有人都是圍繞他。這是一個全面的家庭,人物也變得有理有趣。不打算搬家、媳婦不讓睡、責怪媳婦、不停地尋找走失的父親等等畫面展現了他對於父親的愛,那種敬重和想要報答的心。一直處於屈就父親,與媳婦講道理的情節裡面,人物一直顯得很累。沒有過淚水,也沒有過歡笑,只有赤裸裸的前進著的生活。與前面車爭吵的戲是喝酒之前男主最爆發的一場戲,看似時間很短也在講著其他的事情,但是體現了男主的壓抑。為之後的爆發與父親離開後的自責做著大量的鋪墊。一種生活的無奈擺在他面前,但是他還是儘量滿足父親,照顧妻子。一個讓人喜歡的丈夫卻沒有丟失自己、一個讓人喜歡的兒子卻無奈於生活,在所有生活困境面前,男主都選擇了前進,去想辦法。

兒媳,對於生活各種的難以忍受,影片開始大量交代對於父親的難以忍受與自己事情的焦慮。一開始就在想別的辦法在躲避,從沒有正面解決過。撿菸頭的細節展現了對家的守護與對父親的原諒,對於她的背景片子裡體現的很少,有且僅有的一次是對白,還是側面突出了主角對父親的照顧。她的作用提供給了主角另一個壓力,也是每個事件的催化劑。

陳太太,一個突然出現的人物。他的出現讓父親這個角色更加的厚實,好多父親的背景都是在與陳太太聊天的時候講到的。看起來很歡樂,無缺口。在郊遊中也展現了她另一面,難過與孤獨。不得不說李安真的很會談戀愛,女人總是很有心機,而男人總是後知後覺。好多對話在於父親套近乎的時候展開,陳太太對於父親的刮目相看與一言即中在一開始兩人的相遇即展現出來。這個人物補了父親的缺口,也給主角找到了一個讓父親離開的理由,還提供了影片溫暖。在父親的世界裡,在電影的世界裡陳太太都是一道光。

劇本:②細節

片中的細節非常多,且生活,且高超。我是想作為一個電影創作者來說,這些都是很難做到的。觀眾坐在電影院裡感動的稀里嘩啦,都是因為片子裡一點點的細節搭建。一般的電影有幾處即可令人刮目相看,但推手卻遍佈全片。耳機,體現了父親與兒媳的無法共處,也體現了理念的不同。菸頭,體現了兒媳也在照顧父親卻沒有辦法主動去解決。食物、眾所周知一家人在一起不得不一起吃飯,食物作為最基本的也是必須的。在一家人第一次吃飯過程中,也是全片唯一所有人都在的一次吃飯,食物作為一個巨大的資訊在告訴觀眾他們終究無法生活在一起。食物讓父親與陳太太的相遇變得極為真實,在飯桌上中國城的老闆打算解僱父親,這也是一個極其恰當的場所。人在紐約第一解決吃飯、第二解決住。李安選擇了餐館作為父親謀生的手段,後來父親在監獄向兒子要一個住的地方。也許你覺得這並不重要或無所謂,但正是這些細節一點點的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也能看出劇本的紮實,在一場戲中巨大的資訊量。五子棋、寶劍、父親去找陳太太時的衣服轉變等等等。

劇本:③節奏

影片講了一個父親投奔兒子卻待不住最後離開的故事,李安是如何講這個故事的呢。我為什麼要寫節奏呢,這個片子的節奏就是片子的故事。影片開始節奏平緩,交代了父親和兒媳在家的各種狀態。只有兩個人,李安卻足足拍了10多分鐘,用大量的細節展開故事,扎入生活。也為後面坐了很多鋪墊,這裡面有很多小的節奏,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如父親看錄影帶那場戲,大量分切與對兒媳來講的噪音充斥1分多鐘,在父親唱的正興起的時候兒媳忍不住了給了父親一個耳機。只有一個畫面,卻讓這種生活看起來冷靜了起來。故事的進展伴隨著節奏的變化,讓影片變得極其豐富。主角的進入一下打破了尷尬,卻展示了種種無奈,不和諧的生活直到晚上睡覺。之後節奏突然變快,李安講述了陳太太的出現。之後大量的篇幅描寫各個人物之間的努力與無奈。壓抑,雖然說壓抑並不對,但是確實從平淡變到危機四伏。中間也有很多小的節奏,如兒媳突然胃出血,一點點的充滿著不安全的因素。影片中段這個不安全終於出現了,父親失蹤了,伴隨著父親失蹤,男主終於爆發了,這時候影片給了觀眾巨大的壓力,緊緊的抓住觀眾的心。之後便是一段抒情,一段平淡和對於生活背景的種種解讀。陳太太引發了下一個導火索,這個衝突還是出現了,父親還是要離開。一大段舒緩的畫面與抒情的音樂展現了父親獨自工作的孤獨。這樣就結束了嗎?這不是這個事件的結果,也不是李安想表達的最終。所以父親在餐館又爆發了,兒子與父親終於見面了,之後歸於平淡。人相互之間產生聯絡,遂發生故事。李安用了大量的情節展現了父親獨處的一段,最終找到了一種算是中和的解決方式。

影片的一開始就把所有的問題丟擲來,拋給每個觀眾。極其明確。①兒媳想找房子搬出去獲得一個獨自的空間②兒子不想把父親送走,卻找不到其他的解決辦法,只能逐步承受父親引發的各種問題。之後的故事與節奏變化都圍繞著這兩個人物的困擾產生。全片都在解決這個問題,最後找到了一箇中和的解決方式。

劇本:④轉折

每一個片子的轉折都值得研究。

李安處理轉折圓滑細膩,不留痕跡。大的轉折①主角砸廚房,李安給了足夠的鋪墊。讓觀眾對主角產生了同情與理解。②父親的離開,這個時候觀眾對父親有了很高的敬佩。主角也沒有那麼責怪。每一次重大轉折發生的時候,我感覺到的是對生活的無奈與嚮往。沒有一絲的憤怒,對片中的人物有著極強的認同感,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每個轉折似乎都在我的意料之中,這種感覺來源於李安對於片子的把握與理解。轉折看起來卻是一種生活地不得已而為之,主角都是被動的。主動的行為但是都是在生活的被動之下。小的轉折則眾多①孫子洗澡後父親與兒媳的反應,將差異放置在生活細節裡面,隨時間發生的生活中有著不同的地方。②兒媳住院後,兒子回家收拾行李拿字畫問父親。這個轉折很厲害,兒子想著父親,而這卻讓父親更難受。一個人在難過的時候,鼓起勇氣原諒他人很讓人同情,父親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也更一步刺痛了父親的心。極小的細節其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③主角下車罵人,這個轉折不是故事的轉折,而是主角心態的轉折。主角累了,他把火發在一個無關的事情上面。這對於生活的研究很深,非常恰當的運用到了影片裡面。④父親和兒媳一起打掃廚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可生活不還是要繼續嗎。對於失蹤這件事情,每個人都受到了懲罰,但是都是無心造成的。⑤父親發燒,兒子看到了母親的照片,與父親的談話後出門笑了一下,之後便是主角安排了父親與陳太太的郊遊。這個轉折,這個資訊的透露太微妙了。⑥與陳太太郊遊時,陳太太爬山後突然哭了起來。受了一種不言說的氣,陳太太終於忍不住了。說李安是大師一點不為過,處理的是行雲流水。這直接導致了父親的出走。⑦父親在中國城餐館爭尊嚴,這或許也是李安想表達的吧。父親可以打到很多人,卻處理不了與兒子的事情。我想李安用一小段的篇幅去描寫父親的強大也側面描寫了父親的弱小。這也是人物塑造。⑧陳太太的主動找來,故事要結束了,李安選取了一個極其溫暖的結束。父親可以找到他的生活方式。那是李安的理想國,電影是這樣的,但是生活估計早就結束了。

導演:①人物出場

父親,推手。一系列的動作有柔有剛,配著鏡頭的運動。氣定神閒。

兒媳,從電腦上的字幕開始。寫下最後一個字,然後那道橫槓跳動了好幾下,然後手突然放開,傷心的特寫。之後便是結構式畫面,兩人一左一右,都被框起來。面無表情。

主角,一輛車行駛過來。先是孫子入境,然後兒媳抱起孫子,主角入畫出畫,雖然焦點就一會,能看到主角臉上是有笑容的,在之後就幾乎沒有出現過,有但是笑著來沒有這麼自然。之後便是主角洗碗的特寫搖到臉,主角有點心不在焉的和父親講話,父親一直在焦外,講著沒勁,一切都沒勁。焦慮與無奈。

陳太太,半隻手擋住了陳太太的臉。陳太太走進微笑講話。在講話的時候,一個人的手一直擋著陳太太的臉,陳太太挪開那個人的手。展現了陳太太想看清父親的臉,對於之後的發展有了很好的開頭。一個極其小的細節,陳太太走到鏡頭前面,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陳太的臉,陳太若有所思,還露出一點微笑。陳太的出場即展現了對於朱師傅的興趣。

導演:②表演變化

父親:

第一階段:父親氣定神閒,看到兒媳跑步不屑的笑,平和的休息,還比較自如的炒菜,見到孫子後多次歡笑,吃飯被打斷的無奈,孫子說兒媳說要搬出去朱師傅的眼球往旁邊一撇,若有所思,晚飯後洗碗父親心不在焉的刷盤子,與孫子寫作業時的歡笑。

第二階段:父親見到陳太太的自然的歡樂,無心兒媳胃出血後對兒子委屈的訴說,在家時都面無表情或無奈,但出門找陳太太就時常微笑。跟兒子在一起都是面無表情的講話,與陳太太相關的都會歡笑。走丟被警察送回家時的一聲嘆息。兒子撞牆時的巨大無奈與難過的表情。

第三階段:與陳太太郊遊時的放鬆,飯店做工時的為難,被人辭退時的難為情,與流氓打鬥前的怒氣。最後教太極的平靜。

主角:

第一階段:與父親講話時的尷尬無奈與嘆氣。教兒子讀書時的歡樂。躺床上打字的皺眉與嘆息。在床上看著天花板被老婆拒絕後的面無表情。

第二階段:看到父親送給陳太字時的微笑(生活還在繼續)。妻子住院焦急的表情。吃飯的嘆氣。找父親的焦慮。回家的傷心與爆發。喝醉酒後的瘋狂。

第三階段:決定送父親走後的從容。父親走後的自責。失落感。在監獄見到父親時的哭泣。決定讓父親回來住一宿的微笑。

兒媳:

第一階段:和父親相處的厭煩與無奈。夜晚寫小說的平靜。無奈的有些想哭泣。

第二階段:沒看到書評的沮喪。胃痛的緊張到出汗。和父親爭執的平靜與抓狂。丈夫發火的隱忍。

第三階段:在電視上看到父親的驚訝。父親走後的歡笑與平靜。

導演:③鏡頭語言

1、父親在前景,兒媳在後面,鏡頭隨著父親轉動,父親大量侵入了整個畫面,佔據了整個空間。給人一種極強的突兀感,整個人在鏡頭裡在這個空間裡並不舒服。

2、兒媳在前景看著外面,無心寫作。父親在後面練太極。一開始在畫外,練到畫裡。給人一種侵入的感覺。

3、兩個鏡頭是連續鏡頭,導演不停強調父親在家對兒媳寫作的打擾。

起幅

落幅

4、兒子在前景,父親在焦點外。兩人就這樣講話,一實一虛。景深給了兩人隔閡,註定兩人最終在不了一起。

5、一個很不讓人注意的鏡頭,機位的選擇註定了導演的未來。

6、一個簡單的排程,始終圍繞故事。主角和媳婦之間還隔閡著父親。

父親寫的字

7、父親與陳太太的第一次見面,畫面傳達了生疏的感覺。

8、鏡頭橫移,從陳太太走動到朱師傅那停下,任務排程離開。片中多次的小轉折用到這個手法,隨著人物進入接下來的故事,鏡頭是推動力。

起幅

落幅

9、運動,用鏡頭表現急促的感覺。

起幅

落幅

10、父親與兒子的講話,倒不如說對著鏡頭這邊自言自語。

11、不和諧的交流。

12、選景,片中有好多結構構圖和有寓意的鏡頭,這裡不一一分析。

13、後景敘事。

14、前後景敘事。

15、行進中敘事。

起幅

落幅

我理解的只是推手這部電影的鳳毛麟角。電影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從編劇到導演到拍攝服化道、剪輯等等都需要很高的技術與藝術才能獲得一部很好的影片。這部影片的剪輯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有些剪輯規避了表演,有的提升了表演。有機會在列舉此片的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