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前幾天從學校接9歲的女兒

小樂

放學。在路上,她對我提起最近和學校的一個好朋友

小艾

(本文人名均為化名)有些不愉快。大致情形是,那個曾經和她十分要好的女孩,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學期開始後,對小樂開始疏遠,並且和另外一個女孩打得火熱。即使小樂主動找她玩,她的迴應也不似從前那樣積極和熱情。

知女莫若母。小樂自小就是活潑開朗的孩子,幾乎沒什麼事能讓她不高興超過三分鐘。她也是一個獨立自主和不畏困難的孩子,凡事會主動尋求解決的辦法。

現在她和我交流這件事,我雖聽不出也看不出她明顯的難過,但是後視鏡裡,我看到了她飄向遠方的眼神。我知道,她需要我的支援和幫助。

孩子的事情無小事。任何一次問題的獨立解決,都給他們的內心披上一層真實的強大。

父母,不是那個要不斷給孩子遮風擋雨的人,而是要在風雨來臨時頂起他們,讓他們度過風雨的人;父母,也不是那個要給孩子的人生修枝剪葉的人,而是要在生命的源頭,培育一片肥沃土壤供小樹能夠日後參天的人。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從學校到家的路途很短,我無法和小樂在那時繼續聊這個話題。那天,四歲的兒子睡得特別早,都沒來得及吃晚飯。

收拾妥當之後,我坐在小樂身邊,輕輕把她抱進懷裡。是的,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時常有難以名狀的脆弱,我們一個深情緊密的擁抱,會傳遞給他們難以想象的勇氣和力量。

“小樂,現在能和我繼續聊一下你和小艾的事情嗎?”

女兒沒有抗拒。這些年養育子女,如果說有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便是建立了我們之間的絕對信任和零阻力的溝通模式。

“媽媽知道你可能對這件事情感到難過,如果我是你,我也會覺得不開心。”

以我之心度你之心,以我之情度你之情。這是

同理心

的根本。

“媽媽,我就是不明白她為什麼不願意和我玩了?”小樂不解道。

“那她只是不願和你玩了,還是也不願意和你們那個小圈子的其他朋友玩了?”我繼續引導小樂對事情的描述和解讀。

“她現在交了新的朋友,也不再和

小蘭

還有小花玩了。”

“那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不知道。”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在安撫孩子的情緒和幫助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其實事情的真實面目,很多時候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對整個事件的認知和解讀。當他們看待事情的視角有偏差,他們的解讀就有偏差,繼而引起情緒上的偏差反應,往往也會引起行為上的過度反應。如果不及時糾偏,這種偏差模式會如滾雪球般的慣性向前,影響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小樂在敘述整件事情的過程中,沒有憤怒也沒有對小艾的猜測和詆譭。而我作為家長,此刻最不能做的也是對整件事情的過度揣測。我既不能把責任都推到小艾身上,也不能責怪小樂做的哪裡不好。兩者都在無形之中,把孩子塑造成了一個弱者甚至是受害者的形象,這不但不能寬慰孩子,反而會妨礙她日後的交友。前者,責備孩子的朋友其實是變相的貶低了孩子挑選朋友的眼光,隱秘的對孩子的自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後者很可能有失公允,一不小心傷了孩子的心,失去了他們的信任,繼而造成日後有效

親子溝通

的阻礙。

“你知道你為什麼會在乎小艾不理你這件事情嗎?因為友情對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小孩子還是大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他會多麼孤單啊,高興和傷心都沒有人去分享了。現在你難過,是因為你在乎你的朋友。媽媽感到很高興也很驕傲!”

小樂沒有言語,嘴角卻露出了一絲微笑。

“但是友誼,就像盤子會裂痕甚至打碎,也會發生改變或者消失的,尤其當我們還很小不知道怎麼去維護它的時候。但這絕不代表你做錯了什麼。她現在喜歡和新朋友玩,或許是因為她對朋友的品味發生了改變。我們的品味都在變,只不過你仍然很喜歡和她做朋友。這沒有任何問題。”

此時小樂不解的問:“可是上次我去她家玩,她媽媽說過,我們都知道彼此的生日,知道彼此生日的就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怎麼會變呢?”

“真正的朋友,不是依據【是否知道彼此的生日】來決定的,而是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能相信你、支援你、和喜愛你。Loyalty(忠誠),是真朋友的一個重要品質。”

“媽媽,什麼是忠誠?”

“忠誠,就是不會隨便去放棄一個朋友!”

“你現在還小,要去和更多的小朋友接觸和交往,慢慢的你就學會了怎樣去甄別真正的朋友。當你和別人成為了朋友之後,這時候維持友誼可能比建立友誼本身還要重要。比如在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和幫助他們,比如送賀卡和

生日禮物

,比如一起分享好玩的事,等等。”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差不多該收尾了。

“我知道你不是一個輕易放棄朋友的孩子,你會去爭取挽回和小艾的友誼。但是,如果在你嘗試了各種方法之後,還是不能挽回的話,你就不需要再去承擔了,Let Go(放下吧)!”

“籲!”小樂與此發出一聲輕嘆——-那是一種鬱結的緩釋,似有重擔放下後的輕鬆!

她轉過身來,吻了一下我的臉,然後高興的自己去玩了!

身後留下一個滿足的媽媽,面帶微笑。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你也可以!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看似是一個普通的親子小故事,但卻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情緒教導的一個好例子。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約翰。哥特曼

(John Gottman)教授基於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對

情緒教導型家長

的育兒理念和行為模式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並提出了可供家長操作的【情緒教導五步法】。

約翰。哥特曼教授的研究發現,在情緒教導型父母養育下成長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學習成績更優異、行為問題少、生病少、情緒更穩定、抗逆力更強,專注力更好,以及內在成就動機更強。

Dr。Song宋博士目前在知乎進行live系列課程《優秀家長的6堂成長課》,其中一堂課用例項詳細的講解了

哥特曼

教授提出的情緒教導五步法。詳細資訊請登入以下網址瞭解:

美國心理學教授的live課程:優秀父母的六堂成長課

上千名家長的選擇,至今每堂課都是爆滿5星哦。錯過直播不要緊,所有語音和圖文內容永久儲存,隨時收聽還可收藏。

版權所有,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