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出生於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的長安。此時正是武則天當皇后才滿一年左右。永徽六年,武則天有多苦逼,這一年她就有多得意。

唐僧愛徒佛光王

不僅自己的大兒子李弘被立為了太子,父親被封為了周國公,她當皇后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兒子,更加證明了她才是天命所歸的皇后。

李顯的出生可以說是武則天最光輝的一次生育,並且被詳細地記錄下來,不過不是被史官們記的,是由大慈恩寺裡的大和尚們,因為這次生育和玄奘緊緊相關。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中第九卷,記載了李顯出生前後的種種細節,甚至具體的生日時間和出生時辰。

冬十月中宮在難。歸依三寶。請垂加祐。

冬天的十月,武皇后要生了,擔心自己會難產,便請求玄奘為自己祈福,佛祖保佑。

玄奘立刻為她誦經祈福,並且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且你懷的是個男孩(真沒想到唐僧還能有B超功能)。如果能平安生下,我就為他出家(當然不可能讓李顯還沒出生就做和尚,就是玄奘會收他為徒,為他向佛祖祈福的意思)。

武皇后很高興,十一月五日賞賜給玄奘用金縷做的袈裟一件和其他雜物數十件。面對那麼貴重的禮物,玄奘很是惶恐,趕緊來到宮殿裡謝恩。此時大約是申時末,忽有一赤雀飛來止於御帳。

玄奘見了趕緊上表祝賀,說這是皇帝和皇后的賢德連羽族都被感動了,才會有此神蹟。

羽族:黑人問號臉。

當時約莫下午五點左右,赤雀可能只是下來吃個晚飯。

這裡我插一句嘴,歷史上的玄奘大師遠遠沒有大家以為那麼清醒脫俗不造作。事實上他是一個很通透的人,為人處事的高手,正所謂紅塵作風,扶搖直上,潛心治學,古剎名寺,都不耽誤。

皇帝李治聽了以後,心裡還來不及高興,這時宮裡就傳來喜訊說皇后已經平安生下孩子了。這份資料裡還描述了一番李顯剛出生的樣子“端正奇特。神光滿院。自庭燭天。”

我當時讀到這段,一度懷疑武則天這是生了個菲利普燈泡嗎?

整個院都亮了,李顯電力堪比皮卡丘啊。

李治本來就人逢喜事精神爽,幹掉了老舅,去掉了老婆,拿回了皇權,一記全壘打將關隴集團和士族勢力揍得一直在數星星。他當時估計做夢都想誇誇自己真的好棒棒。

正當他愁著怎麼誇自己,玄奘這頭心有靈犀送來的羽族錦旗——赤雀,新老婆更是給他獻上了一枚華麗的勳章——自帶美顏特效的兒子。

如果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這天,李治要有什麼BGM的話,那應該是《今天是個好日子》。對李治如此,對武則天更是如此。他立刻讓玄奘給兒子祈福,號佛光王。

大家可能不知道玄奘當時在大唐佛教界的地位。本來玄奘在出國前已經是得道的高僧,一堆和尚為他打call。他回來以後,更是成了全民偶像,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倆都勸他還俗跟著自己做大官。可玄奘一心求佛,於是就在大慈恩寺裡研究佛法。可是哥不在江湖,江湖流傳著哥的傳說一千遍。玄奘在佛教乃至整個大唐相當於現在一百個周天王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尤其是武則天受母親影響,也是一名佛教徒,對玄奘的崇拜,不說是粉絲俱樂部的主席,第一排打call的位置裡一定有她。

有玄奘為自己誦經祈福,武皇后感動得不要不要的,使勁刷禮物,把偶像都給嚇到了。

李顯生下來三天,玄奘又上書了,總而言之就是小皇子非常有福氣,說他是法王之子轉世,如今平安生下,就要還願了。(吐槽一句,真是法王之子的話,估計法王也是給他氣得:滾去投胎,本王沒你這兒子)。

於是,李顯滿月的時候,十二月五日,高宗批准為佛光王剃度7人,並請玄奘為佛光王剃髮。隨即,玄奘大慶佛光王滿月,進呈法服。李顯就算是他的徒弟了。

我有時想想為啥李顯總能逢凶化吉,給扔到房陵都能平安歸位。回來以後又把朝廷給攪混得一團星雲那麼亂,還能得人祭拜。事後,史官爭相幫他甩鍋,洗白,演白蓮。

因為他真的被大師開過光啊!

以後也別轉發錦鯉了,乾脆轉發李顯,玄奘認證!

李顯的出生詮釋什麼叫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還有白龍馬要廢多大的勁才能做唐僧徒弟。李顯沒出生,已經被唐僧收為弟子了!

他從出生前一個月到滿月,簡直一場佛教的大型盛事。

前面一段時間不是有個印度首富嫁女兒,請了碧昂斯來唱歌嗎?

這和李顯比起來,簡直就是田舍翁。現在西方世界誰有本事能請梵蒂岡教皇給自己舉辦一個月的彌撒慶祝出生?

所以,別說和李賢那個生在路邊的倒黴蛋比,就是和整個大唐王朝的皇子比,李顯的出生盛況也算是名列前茅的。

李顯這麼小的孩子當然不會懂這些,這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給武皇后的榮耀。

武則天看著給玄奘開過光的兒子李顯,內心是何等的激動,何等的自豪。所以,她一直就更加疼愛李顯,你也就不難理解了吧。

這不是兒子,這是她的功勳章啊!

屍朽獄中的英王妃

從我之前講李賢時,大家也可以看出來,少年乃至青年時的李顯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那般懦弱膽怯,甚至自卑。自小便得到聖僧加持的皇子,並列和太子一起接受祈福的皇子,要說他會自卑懦弱,你信嗎?事實上,他還挺爭強好勝,甚至脾氣上來,還會很衝動。就像神龍元年,張柬之勸已復位的李顯誅諸武時言:“主上昔為英王,時稱勇烈。”說的就是青年時候的李顯,脾氣並不好。

這一點在他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那和大臣直接對嗆的暴脾氣,

呵呵。真是本事不大,脾氣不小。

李顯是李治的第七子,武則天的第三子,前頭有兩個,其實如果沒有意外輪不到他坐這個位置。李顯比較好玩樂,讀書治學遠不如李賢和李弘。

其中一個事例,他當太子以後,李治請了著名隱士田遊巖做太子洗馬。後來老田因“在東宮無所規益”被右衛副率蔣儼“以書責之。”

這個責備肯定不是說這個老師不行,其實是說李顯讀書沒讀出成績,所以甩鍋老師教得不好。

別的不行,李顯對母親的服從還是非常徹底的。就是在李弘去世那一年,也就是立李賢為太子的前一年,李顯的髮妻趙王妃被武則天殺害了。

關於李顯,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皇后是韋氏。但很少人知道他之前有一個髮妻是趙氏,又名和思皇后。

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武則天嫉妒李治對常樂公主好,而常樂公主是趙氏(周王妃)的母親,所以武則天遷怒於她女兒,殺了周王妃。

常樂公主是唐高祖的第七個女兒,也就是李治的姑姑。她嫁給了趙瑰,也是唐朝左千牛將軍。史書上,關於趙氏被殺記錄得很奇怪。

首先李治為什麼會對姑姑好,並不是他們感情有多好,而是因為李顯娶了她的女兒。大家是兒女親家了,親上加親,所以關係好。這有什麼問題嗎?

整個武則天厭惡趙氏的邏輯是這樣的。

武則天討厭趙氏——嫉妒常樂公主受寵——李顯娶了趙氏

……

武則天是更年期嗎?

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武則天殺兒媳婦,不是隻殺了趙氏一個,她後來也殺了李旦的劉氏和竇氏。

這三個人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父親或者祖父都是李家的女婿。

趙氏的母親是唐高祖的女兒常樂公主。

劉氏的祖父娶了平壽縣主。

竇氏的祖父也是娶了唐高祖的女兒襄陽公主。

他們都是李家的外戚。

武則天殺趙氏,就是她想徹底地掌控李顯的標誌,她不希望李顯的正妻是來自李家的支持者。

這個行為恰恰說明了她當時一心要扶李顯上位,自己當掌權的太后。

呂后其實也有過相同邏輯的舉動,就是她要劉盈娶姐姐的女兒張皇后。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行為。

首先,皇后這個位置真的不像娘道女主似得天天喊著“我要生兒子”,一個皇家子宮。事實上歷史上沒有生育的皇后也不在少數,但她們也成為了手握重權的太后,比如我之前說的馮太后,還有近代的慈安太后。

其次,皇后也不是什麼宮鬥劇裡演的那種動不動打胎的計生委大隊長。她的威信不僅僅來自她在後宮等同天子的地位,管理一群七嘴八舌的女人,只是皇后工作內容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很多時候,合格的皇后把賞罰立威做到位了,她幾乎不用管後宮女人,例如長孫皇后。乾隆的孝賢純皇后的歷史記錄也沒有太多關於後宮的事,更多是她如何配合皇帝進行祭祀,梳理孝的形象等國家活動。就像我之前說的,你是一個大佬,做的是管好你的陳浩南,不是帶著小弟去街頭砍人。掉價!

事實上,皇后是一個有實權,並且能對天下產生巨大影響的官職,是中國封建社會官僚系統中最重要的官職之一。

古有外事五權,內事五枚。就是皇帝主外,有五權,也就是治國五事。

《逸周書·五權》:“五權:一曰地,地以權民;二曰物,物以權官;三曰鄙,鄙以權庶;四曰刑,刑以權常;五曰食,食以權爵。”

內事五枚,是對應五權的監督和制衡。

權,從木從雚。本義:黃花木。因其堅硬、難以變形,被用於秤之杆、錘之柄、拄之杖。

枚,從木從攵。木,枝幹;攵,戒尺。本義:宮中之樹。被用於監督、執杖王權的器具。

五枚其實就是支撐五事(五權)的財權總稱,取梅花標識,均由王族中母系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協助以父系為主的王族、進行對五權的管理、平衡。這是才是皇后最主要的工作。

皇帝皇后掌握天下最大的權力,彼此聯手,帶著群臣鬥智鬥勇,共同治理天下,才是真正健康理想的封建朝廷運營狀態。如貞觀之治中離不開長孫皇后的功勞。

所以皇后如此這麼重要的崗位,當然不能輕易交給別人,於是變成了幾乎每一屆封建政治鬥爭的重要位置。呂后是要完全掌控朝廷,掌控劉盈,所以她不可能允許劉盈的皇后位置來自其他勢力家族,只能來自呂家。

武則天也抱著同樣的想法,她不會允許她未來傀儡皇帝的皇后是來自李家勢力的家族。

回頭看李弘,李弘的妻子是裴氏,裴居道的女兒,出身庶民,他祖上有當官,但不是士族。裴居道這個人很有意思,因為他靠著祖上的官和女兒,當了左金吾將軍。然後就沒然後了,直到武則天當太后執政後,蹭蹭地上位,做到了宰相職。武則天當皇帝那一年,把他給殺了。說明很早之前,裴居道已經是武則天的親信(支援她當太后,但不支援她當皇帝),李治甚至都不知道這件事。也就是說李弘活著的時候,武則天已經漸漸地把握他的生活。如果李弘不死,繼位當皇帝,他將面對的是前朝後宮都為母親武則天所控制。

李弘身體不好,與裴氏成親兩年沒有所出,目測可能是沒辦法生育。即便他當上皇帝,子承父,弟承兄,大機率也是李弘的弟弟繼承大統。武則天為長遠打算,決定要扶持李顯,所以她第一步就殺了李顯出身李家支持者的正妻。

歷史上一直說武則天和李賢之間爭鬥是因為李賢和武則天爭權,其實並沒有。武則天已經是二聖之一,他則是一個剛剛走馬上任的太子,屁股都沒坐熱,就去和二聖鬥?李賢是一個王子,不是腦殘。即便他監國過程中,也沒做出什麼針對武則天的事。可是在他當太子之前,武則天已經決定要除掉他了。這就是兔子戴不戴帽子都會被揍原理。

李賢的妻子是房氏,父親是房仁裕,房玄齡的族兄,根正苗紅的李氏家族支持者。她沒有死在武則天的手裡,因為沒必要。武則天根本沒打算讓李賢即位,她也不可能是皇后。

武則天從頭到尾不相信這個兒子,因為她一直不喜歡他。生他的痛苦和屈辱實在讓她對這個兒子始終沒辦法打從心眼裡接受。或者這麼說心高氣傲的武則天沒辦法接受她曾經卑賤地在路邊生孩子這個事實。當時沒有貴族婦女會在路邊生孩子的。她不接受這個過去,所以連帶著也沒辦法接受李賢。所以歷史上沒有留下武則天疼愛李賢的記錄,更多是李治對李賢的好。作為父親來說,李治也沒痛沒癢的,多一個兒子,他還是很高興的。說不定因為這段經歷,對李賢還有種特殊的感情。

我讀這段歷史,有時想,哪怕李賢出生在昭陵,他都不會遭遇如此不公。就是在路邊,這個地點實在太讓武則天痛苦和難堪了。

你想想,你剛剛被人說卑賤,上不了檯面。一轉頭,你就真的就像村婦一樣把孩子生路邊。你氣不氣?難過不難過?委屈不委屈?這孩子就是早一點出生,晚一點,都比這強。

李弘的妻子,她是精心挑選的。李顯的妻子選錯了,她就把這個錯誤扭轉過來。剩下的韋氏孃家根本不值一提,也是武則天放心的原因。

而李旦能夠娶劉氏和竇氏,恰恰說明了在李旦娶親的時候,武則天也沒想過讓他當皇帝。李旦稱帝是一個意外。李弘去世也是一個意外,否則李顯不可能這麼娶親。

武則天殺李顯的正妻趙氏,是一個必要的步驟,同時也是一個試探,就像她後來用同樣的辦法試探李旦。

李顯面對正妻被殺,他的反應是沒反應,然後給了自己的答案,就是明崇儼的貌類太宗,相王相最貴。這是一個母子的默契。我知道你想當太后,我願意全力支援你。

李顯對這個趙氏沒感情到什麼地步,就是他復位了恢復了趙氏皇后的稱號,但沒有招魂儀式,甚至都沒有去找她的屍骨,完全沒有讓她陪葬自己的想法。

這個年輕的夫人死得很慘,她是被困死了內侍省的女牢裡,屍體腐爛才被發現。這麼悽慘,李顯都不為所動。後來李顯去世不久,韋氏作亂失敗,大家不想要韋氏與李顯合葬,就自發去找趙氏的墓地。時間太久怎麼也找不到了,只能用衣物代替。

李顯作為趙氏的丈夫,他要不就是完全不在乎妻子的遺體所以不知道,要不就是知道但完全不想去找。我不知道哪個可能性顯得李顯的人品更糟糕。

畢竟趙氏不是像竇氏和劉氏被秘密殺害,她是死在內侍省女牢裡,當時武則天還是皇后,只要他有心怎麼可能不知道。

當時李顯十九歲,趙氏也差不多,可能更小些,十多歲的花季女孩無緣無故地死於非命。武則天下得了狠手,為了保住皇后這個位置不被外人佔據,她是惡婆婆沒跑。

可是李顯才十九歲,一夜夫妻百日恩,自己的妻子就這樣被殺了。年輕時,不懂事,沒辦法。他再當皇帝后也沒想過找一下,給人一好點的墓地,由著自己的髮妻躺在不知名的地方繼續做孤魂野鬼。最後還是李旦幫自己嫂子招的魂,陪的葬(第三部分,我會細細說李旦。我挺佩服他的,忍辱負重,心存善念,不改初心,司馬光說他寬厚,真沒錯)。

想想李顯在這件事的所作所為真是讓人心寒。事實上他已經把這個妻子當成了一個投名狀,獻給武則天。他這種完全服從的態度,才是他上位的最終原因。

所以他上位後的翻臉,才完全出乎了武則天的意料之外。

皇帝落馬銅匭上堂

唐中宗李顯被廢除不過數日,有飛騎兵士十餘人於坊曲裡小酒館裡飲酒。這些日子裡可把他們折磨得夠嗆。目睹了皇帝從登基到被廢不過四十日,他們也是經歷過腥風血雨的人。酒足飯飽之後,其中一位忍不住把這幾日的鬱悶藉著酒勁傾訴出來。

早知入宮廢皇上無勳賞,不如事奉廬陵王。”

廬陵王就是數日前被廢的唐中宗李顯。此話一出,得到了在場數位同僚的連連點頭。是啊,誰當兵不圖個榮華富貴?

結果,酒席還未散去,一列禁軍已經將他們團團圍住。他們酒勁還沒散去,人已經被扔進了羽林獄。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窮無盡的拷打,監獄裡充斥著血腥味和腐肉味,而這樣的味道還會充斥在接下來的二十一年。

這些飛騎士兵在不間斷的逼問拷打中,甚至沒有發現他們其中少了一個人。這個人早就被授五品官位,在家裡撫摸著自己嶄新的淺緋小朵花繡紋官袍。而在監獄裡無論是出於義氣還是忠心或是恐懼始終沒有開口出賣同伴的飛騎士兵紛紛被處以絞刑。而那些說出秘密的人則是立刻被斬首。而告密不僅是升官的辦法,也是唯一能活著從監獄裡走出去的辦法。

幾乎持續在整個武則天時代的告密之風就從洛陽曲坊裡一個小小下班小聚開始,從李顯被廢開始。

這就是著名的坊曲飛騎案。

首先和大家聊一下什麼是飛騎。

飛騎,唐代羽林軍軍士之名。唐初﹐以隨李淵起兵太原的部分將士置北門(玄武門)屯營﹐所領兵號為“元從禁軍”。李世民當皇帝后就把它分置左右屯營﹐所領兵名飛騎﹐隸屬屯衛。李治又把左右屯營脫離屯衛獨立。同年﹐改屯營為左右羽林軍﹐所領之兵一度改名羽林郎﹐不久仍舊名飛騎。

簡單而言,就是皇家保安。從北門屯營始置到羽林軍建立後的一段時間內﹐飛騎都是守衛宮禁的主要力量。一直到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六年改萬騎為龍武軍﹐地位駕於羽林之上﹐飛騎不再是北門軍主要力量,告別了它長期在唐朝宮廷政變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李顯在短短的55天已經收買了至少一部分的飛騎兵,讓他們有一個選擇:武后和唐中宗。

大家不要太天然以為李顯一旦繼承皇位,就天然繼承皇權。如果事情都是那麼簡單,也就沒有所謂的宮鬥了。即便有了皇位,權利永遠都是要自己去爭取的。這一點來說,皇帝和平民沒有太大的區別。

李顯當皇帝這件事上,李治並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遺詔令裴炎輔佐新君之餘,還加了一句“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所以加這條也是李治對武則天的放心。

比起大臣們擔心武則天會變成呂后,李治反而更放心。因為呂后的兄弟呂釋之是有戰功的,在劉邦晚年時不僅有侯位,也有實權,再加上妹夫樊噲,呂氏家族在朝廷已經頗有勢力。政治不是比武,靠著的往往是勢,而不是一人之勇。

李治和武則天也是透過奪勢贏了長孫無忌。武則天有心要做呂后,並沒有家族勢力可以支援她。同時,自己的幾個兒子年級不能算是幼兒,談不上什麼子弱母強(至少年齡不是兒子們的弱勢,雖然智商是)。這也是李治從頭到尾沒有想過防武則天的原因。同時這也導致後期武則天必須要自己來當這個皇帝,而不是繼續讓兒子當傀儡。

可以這麼說李治對太子的制約,導致了武后對太子的掌控。同時李治對武則天的制衡,又導致了官員對朝廷的投機。這個人就是裴炎。

裴炎從開始就沒想過好好輔導李顯,於是在唐高宗去世三天,他就上述說“太子未即位,未應宣敕,有要速處分,望宣天后令於中書、門下施行。”這可以看成裴炎和武則天的一樁政治交易。

要知道在高宗打壓士族的時期,像裴炎這樣計程車族子弟日子並不好過。裴炎能上位,也是因為李賢案裡,他作為主審之一,毫不猶豫地打壓李賢,給武則天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後來步步高昇的機會。

裴炎和劉仁軌、薛元超三個宰相是李治欽定的輔佐太子的三位顧命大臣。裴炎隨太子奉召赴東都。後來李治駕崩於洛陽,薛元超抱病前去赴喪,但很快回家休養沒幾天,就跟著李治的腳步上了黃泉。劉仁軌作為軍事力量,留守京師。裴炎成為資格最老權力最大,而且唯一在洛陽的宰相。他代表著文官。

他的建議不僅是讓武則天大權在握,更是讓自己宰相的權力得到空前膨脹。

唐初,政事堂建在門下省。唐中宗繼位,裴炎改任中書令,並將政事堂由門下省移到中書省,變成由宰相主持的定期朝政會議,議決一切朝廷大事。

如果沒有“天后令於中書、門下施行”,裴炎很難辦到。

三省六部制很複雜,簡單而言,就是“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

裴炎把政事堂從門下移到中書無非是想加大他作為宰相的權力。

作為一個政客,這是無可非議的。

其實李顯面對的政局和李治當年頗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後宮和朝廷勾結,自己只能做一個傀儡寶寶。

當然,是個皇帝都不願意做傀儡。

所以,李治藉著廢王皇后,扶持武則天,打壓長孫無忌。

李顯學了李治寬厚對待李泰,也就開始像模像樣地學李治扶持他的皇后——韋氏。

可是他只看到了李治扶持武則天,沒看到李治能夠這麼做的前提是李勣和寒門子弟。

寒門並不是指貧民,指的是寒微的門第,專指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是相對於中國古代的貴族——士族而言。

李治能夠開局靠的全是借力打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破了僵局。而且他也不是一次就成功了,從貞觀二十三年到永徽七年,中間整整經歷了七年。

李顯想一口氣吃個大胖子,也不看看自己是怎麼上臺的。

李治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怎麼上來的,所以在皇位還沒坐穩的時候,和舅舅榮辱與共,一起幹掉皇位的威脅者。皇位穩固後,再扶持被舅舅打壓的武將李勣和寒族子弟,借武則天為由,聚集名為長孫無忌掌控下不穩定因素在自己旗下,化為自己的勢力。最後穩定了李勣(軍權),一舉拿下。

步步為營,穩打穩紮。

李顯做了什麼呢?短短的55天裡,他完美地避開了所有的正確答案。

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聖,赦天下。

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擢後父玄貞自普州參軍為豫州刺史。

癸巳,以左散騎常侍杜陵韋弘敏為太府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中宗欲以韋玄貞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裴炎固爭,中宗怒曰:“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懼,白太后,密謀廢立。

——《資治通鑑》

136個字描述了李顯的忘恩負義和愚不可及。

當時朝廷上有幾股勢力可以選擇:寒族代表武則天(親孃),士族代表裴炎,武官和李家支持者劉仁軌,最不濟還有弟弟李旦。

可以說經過李治幾十年的制衡,留給李顯的朝廷上幾股勢力彼此制衡,除了出身卑微的武則天好點,其他的勢力基本不能翻出大水花。即便是武則天,李顯如果選擇支援其他的任一勢力,也能引起兩虎相爭,自己坐收漁利。

也就是當時朝廷上有幾股勢力,李顯選擇任何一個,都能穩住皇位。

這是一道沒有錯誤選項的選擇題。

結果,李顯硬是創造了一個錯誤選項,然後選錯。

他選擇了外戚,還不是武則天的親戚,是自己老婆的親戚。他選擇了京兆韋氏。問題是京兆韋氏在唐朝初期混得並不好,基本靠的是嫁(賣)女兒。再加上李治時期,對士族的打擊,京兆韋氏混得更是悽慘。所以武則天才那麼放心地讓韋氏做太子妃,甚至是皇后。

而李顯一上臺就開始不斷地給韋氏開後門。尤其是韋后的父親韋玄貞。在這之前,朝廷上的人聽到他的名字,第一反應會是:

你誰啊?!

韋玄貞原本是一個普州參軍,頂多一個七品官,一個月時間升到了侍中,門下省長官,位正三品,與尚書僕射、中書令同居宰相之職。這個位置和裴炎同級別了!

這相當於從縣長一下升到了(zhong)(yang)常委。

這後門開的那麼寬,結果當然剛(肛)烈(裂)!

裴炎幹了多少事,做了多少交易,好容易才拿到了中書令。

韋玄貞一個七品芝麻官因為嫁女兒升到和裴炎一個級別。

李治都不敢這麼幹!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李治只給他們家親戚爵位,而不是官位。一方面防止外戚干政,一方面也不能引起其他勢力的眼紅和抗議。

李顯這麼明目張膽地拉幫結派,裴炎這個老狐狸會不知道他想做什麼事嗎?

他當場反駁,這其實是給李顯最後的搶救機會。想不到李顯毅然決然自個發掉氧氣管:

人生自古誰無死,哥我今個兒要作死!

面對裴炎這個老鬼,李顯皮頭就是懟一句:

老子就是把整個天下給韋氏,有什麼不可以嗎?!

李顯這時是螃蟹精上了身,一心想要橫著走。

裴炎沒有長孫無忌根基深,憋著一肚子氣,他第一時間就去找幫手——武則天。

資治通鑑是這麼說的:炎懼,白太后,密謀廢立。

大家一直以為李顯廢立是武則天一個人說得算的事,其實並不是。這是大臣集體的默契。

李顯剛上位就急於開創自己的勢力,要從已有的朝廷勢力裡強行分一塊蛋糕,沒有一個人會同意的。

李顯上臺55天被廢,時間之短令人咂舌,其實歷史上也有一個人和他千年的你我,遙相呼應。青史冊內有知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就是前幾年被髮掘出來的劉沫沫——海昏侯劉賀。

班固《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劉賀即位27天做的荒唐事就有一樣: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緩、黃綬以並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變易節上黃旄以赤。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採繒、賞賜所與遊戲者。

其實說白了就是大肆冊封和提拔自己的親信,企圖在朝廷裡樹立自己的勢力。

這就動了所有人的蛋糕,於是霍光統領全臣商量廢除劉賀,然後“白太后”,再由上官太后下旨廢除劉賀。

短短數日,劉賀的臣子被阻隔在牆外,他一個人在牆內不知所措,還以為是自己的臣子做錯了什麼事。當時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被廢除了。可聽見太后要傳召自己,劉賀這才知道自己大禍臨頭,連連發出質問:“我做錯了什麼?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千年後,武則天帶著禁軍衝上大殿的時候,宣佈廢除唐中宗。李顯坐在寶座上,看著自己被人給扶(拖)下來,他看著面前白髮太后,平日裡最為疼愛自己的母親此時面色鐵青,他也問出同樣的話:“我何罪?”

歷史的泥印子就是這麼相似,肯定是同一公司出產的車輪。

我不知道當時武則天的心情。她費盡心機扶兒子上位,辛苦程度不下於霍光,可是兒子還能一臉無辜地看著自己:“我何罪?”

李顯真的不知道自己何罪嗎?

就像透過現在對海昏侯墓挖掘,我們也發現劉賀非但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昏庸。實際上,他研習儒學,知書達理,而且頗有抱負和野心。正是這份野心讓他在短短的27天就被霍光趕了下去。

李顯當然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他為什麼會如此做?

事實上分析當時朝廷的局勢,其實你會發現李顯可以選擇的勢力並不多,如果他要完全自立的話。

裴炎已經是武則天的人,李顯是清楚的。

劉仁軌位高權重,自己當了幾年太子,一無功業,二無實權。即便依靠他,自己很可能是從母親手裡的傀儡轉手到另一個人手裡。

李賢是怎麼在自己和母親的共同努力下擠下去的,他清楚,李旦也清楚。李旦願不願意和李顯合作是一回事,李顯信不過李旦又是另一回事。再說李顯怎麼可能會兌現當年“相王相最貴”的諾言。那時,他還沒兒子,現在他有兒子了。他別說和弟弟聯合,沒搞死他以絕後患都是因為他現在沒辦法。

當年,李泰投入李世民的懷裡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會殺了兒子把位置傳給李治。李世民感動得一塌糊塗,還和大臣炫耀。褚逐良看著此時智商已經化整為零的老大,強按翻白眼的衝動回答:“陛下失言。安有為天下主而殺其愛子,授國晉王乎?”

老大,天下有殺兒子傳位給弟弟的人事嗎?你醒醒吧!

李世民一聽,頓時淚奔:青雀,你坑爹啊!

同樣,李泰坑爹,李顯坑媽!

李顯給老婆親戚開後門,不僅是因為菊花殘,不想為母親所掌控,更是他不想兌現當年和母親之間的許諾。

朝廷上任一股勢力,他都沒辦法掌控,於是他打算獨樹一幟。這是李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回到開頭,他不僅在朝廷上收買人心,發展勢力,還收買飛騎軍。這是最傷武則天心的。

飛騎軍守衛皇宮內院,李顯收買飛騎軍,如果不是為了政變,難道是為了東西市的胡餅外賣?

宮廷政變針對的是誰?昭然若揭。

李顯的所作所為是對作為母親和太后的武則天雙重背叛。武則天那叫一個氣啊,帶著人就衝上殿,當著文武百官就把他給廢了!

所以武則天回答他:“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

你要把天下給韋玄貞,這不是罪嗎?

作為兒子,你欺瞞母親,企圖政變,謀害於我,是謂不孝!

作為皇帝,你無視百官,專橫跋扈,謀天下為私利,是謂不仁!

不仁不孝,不廢你廢誰?!

一直由自己扶持起來的李顯一旦上位就會背叛自己,甚至還可能要謀害自己,武則天對扶持兒子這件事,自己當太后已經基本絕望了。

年長的兒子根本不可能配合自己當傀儡,隨時隨地自己就能變長孫無忌,落個冷宮退休算李治保佑。

此時,李旦已經快22歲了,也不可能長期為自己所控。

武則天這時才算明白李治的厲害。此時,武則天也有60歲了,就是現在生,也生不出小兒子。何況朝廷上,武氏幾乎無一人擔任重要官職。

你再厲害,你鬥不過時間,鬥不過歲月。

要不然認命,繼續當一號馬仔,乖乖扶持兒子上位後,退到後宮養老;要不然魚死網破,由著別人蹬鼻子上臉,給他人做嫁衣裳。

比如裴炎,一心學霍光,扶持新帝后,一家獨大。

可武則天真真是一個神人。面對這樣的絕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得上。她又用了六年的時間,改天換地,終於爭取到了自己的天地。

武則天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已經下定決心。既然沒有傀儡,那就不要傀儡,我自己上,自己衝到最前頭,我也要當一回家。

李顯被廢后,被封廬陵王,發配到房州時,他的妻子韋氏生下了小女兒。李顯行李單薄,一時竟然找不到給女兒的襁褓,只能脫下自己的長袍將女兒裹住保暖。所以這個女兒就被命名為李裹兒。無論後來這個女兒做了多少惡事,但她的到來的確給落魄的李顯一絲絲喜悅。

此時宮裡即位為皇帝的李旦並沒有登基儀式,甚至住在別殿。他沒有去送別李顯,他就靜靜地坐在宮殿裡,淡淡地看著一切。

垂拱二年三月以後,各州個地方的街上放置了一個銅器,它成為了後來數十年最讓朝政恐懼的事物,那就是銅匭。

這是魚保家制造的一樣神器,傳說它有四面:其東曰“延恩”,獻賦頒、求仕進者投之;南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

司馬光實誠多了,一句話總結到位:

《資治通鑑》記載:

“其器共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

這就是一個告密箱!

武則天有多重視它呢?她特地下了一條規定:

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 供五品食

”。

五品食的標準為“

每日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 半,羊肉三分,瓜兩顆

”。這套餐有肉有飯有面有飲料,還有餐後水果。

在那個人人吃飽就算幸福的年代,五品食不是五星級自助餐,是米其林自助餐。

就這麼個死物都比李旦在武太后六年的時光裡更有存在感。

李旦看起來是如此的安靜,在歷史上他一向是軟弱的,懦弱的,甚至隱形的,被戲稱為六味地黃丸。可在後來的神龍政變裡,當李顯在武則天面前唯唯諾諾時,是他帶著南牙兵馬把張易之的同黨抓拿入獄。當武則天將他軟禁,他還有一批願意為他獻出生命的死士。

他的妻子被殺的時候,他依舊是安靜的。可是他一旦恢復位置,他為她們招魂,將她們早早安排在自己陵墓的身旁,所有的帳一筆筆清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雖然大家總是彼此祝願萬事順意。可萬事都不順的時候,不如學學李旦,保持安靜,保持希望。

與其說武后六年是為了當皇帝做準備,不如說是李旦為了日後李氏復興奪權在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