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生活而高於生活,

紅樓這等鉅著,非經歷生離死別、改朝換代、國破家亡之人不可成書。

朱耷

一生,前小半生,弋陽王孫,富貴逼人,當他娶妻生子躊躇滿志之際,卻突然遭受國亡父喪、家族滅門之慘禍,待得為父守靈之時,更受髮妻天人永別,親子不知所終之巨痛,

當他剃度出家那一刻,正應了紅樓那句: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他之亡妻,在書中他將之一分為二,塑造出林黛玉和

薛寶釵

兩個看似不同、實則一人的人物形象。

脂批之中,常有透露出紅樓所寫部分對話和情節,是真人真事。

第二十八回,寫

賈寶玉

溜溜達達到了鳳姐院裡,因為鳳姐不識字,讓寶玉幫忙道:“你只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

庚辰本側批:“有是語,有是事。

還有

脂硯齋

前八十回中多處批語:

“誰說的出,經過者方說的出”、“真有是事,經過見過”,“此語猶在耳”、“實寫幼年往事,可傷!”“餘舊日目睹親聞”

等等

那麼,黛玉與寶釵之經歷,是否就是當時大觀園中真實發生過的呢?

我認為:是!

如林黛玉進賈府,“三四人爭著打起簾籠”,

甲戌本側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

第二十八回,寶玉向黛玉說悄悄話:“萬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錯處。”

庚辰本側批:“有是語”

而這些真實的對話和經歷,很可能就發生在朱耷的妻子身上。

紅樓一書,既是寫情,也是寫事。

寫情時,寫不盡情天恨海,以為亡妻悼念;寫事時,寫不盡的國仇家恨,以作隱史為明室懷念。

這是紅樓一書敘事之雙線,既有交叉,也有區隔。

前半本,大部分寫的是“情”之一字,後半本,大部卻寫的是“國”之一字,

所以,前八十回與癸酉本之間才是轉折如此之大,但卻又前後呼應、絲絲入扣。

繼續說說黛玉寶釵,二人本是一人,為何書中卻是兩人?(這一問,解讀的是“情”,諸位看官們莫要當作解讀“事”)

黛玉瀟湘君,當是朱耷未成婚時髮妻之形象,俗話說,女友;

寶釵蘅蕪君,則是朱耷成婚之後髮妻之形象,俗話說,老婆。

一個是敏感細心多傷感,自尊自愛多愁傷;

一個是深明大義語含蓄,自古以來是賢妻。

脂批有言:“

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也。”

再看《好了歌注》,“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我們從癸酉本中可知,寶玉和寶釵剛剛收拾了黛玉枯骨歸葬,晚上二人便圓了房。

圓房之時,可看作黛玉所代表的青春已然逝去,取而代之的是已作人婦的薛寶釵,

絕大多數世間女子,最終都會由女孩蛻變為女人,由女友變為妻子。

而從書中可知,前八十回中黛玉也是在不斷成長的,由前期的“嘴上不饒人”到後期的“淡泊而自傷”,這便是活生生女兒家的成長曆程,而黛玉成長的最終結果,便是書中一出場就大了幾歲的薛寶釵!

朱耷不愧為情僧,用情之僧,用情至深!

林黛玉,朱耷髮妻的前半生;薛寶釵,朱耷髮妻的後半生。

僅此而已,釵黛合一。

各位看官中的女士,這番剖析是專門寫給你們看的,我在網上也看到不少釵黛的爭論,但實際上,每一位世間女子,天生有就帶有寶釵和黛玉的部分品質與性格,差別只是偏黛玉多一點,還是偏寶釵多一點罷了。

嗯,必須多說幾句,

以上關於寶黛的解析是紅樓夢書中的,我只是解讀者,大自然的搬運工,要開火萬萬別對著俺,怕了,怕了。

討論還是可以的。

朱耷對亡妻的思念,盡付紅樓一書之中,千古流傳。

無獨有偶,歷史上有一位大文豪也是至情至性之人,在悼妻此事上,以另一種方式寫出了名篇,唯一的遺憾是,他比較渣一點。但不妨礙在下借花獻佛,贈予八大山人

朱公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紅樓夢》究竟是什麼時候成書的?有哪些人參與了它的創作?癸酉本、甲戌本、庚辰本等眾多版本是怎麼回事?作者們如何在清廷“文字獄”下艱難成書?究竟是什麼信念支撐著作者們完成這樣一部百萬字的不朽鉅著?

請看下節:

沉重歷史下的一曲悲歌,中國文學史上的豐碑,紅樓成書之謎!

(特別提醒:本專欄中不少內容為開創性學術觀點,轉載、引用本專欄中內容或觀點,務必由創作者本人直接同意,並註明轉載引用內容出處,版權保護,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