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澳洲大陸,有一個海豹症患者,叫尼克胡哲。他從小因為遺傳疾病沒有四肢。本來,他應該如同很多人預料的那樣,孤苦潦倒,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中,默默地生活、老去直至死亡。畢竟,在信奉社會達爾文主義已經盛行的大量國人心目中,一個重度殘疾的人又有何生的希望?他買的起房子嗎?他娶得到老婆嗎?他能坦然地面對鄰里親戚的輕視和挑釁嗎?但是,尼克胡哲早早地皈依了基督教會,在神的指引下。他做到了,他在絕望中成長,成為了一名舉世矚目的勵志演講大師。

他是作家,也是詩人,還是公共活動家,他邂逅了一位美麗的日裔妻子,擁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他的人生理念是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不設限”

我想,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並且在社會上能夠自由的學習、成長,並且發揮自己的價值,尋求和正常的人一致的幸福。這是西方社會根植於

“神愛世人”

的理念推論出來的社會共識。

然而,在東亞社會,歷史上卻有大量的棄老、在戰爭和饑荒年代將弱小的同伴活埋或集體屠殺的記載。即便是在猶為使人稱道的

日本戰國社會,也不乏武士階層大量地屠戮弱者以維持社會穩定和戰鬥力的事蹟。

顯然,東亞社會是一個高度功利化,並不那麼顧忌普遍的人性的社會。畢竟,一生很長,命運曲折,大多數人的生命軌跡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有可能殘疾,更何況是心靈的軟弱、肉體的疾病。如果只是對弱者一味地消滅,那麼這樣的一個社會便是極端殘酷的,毫不尊重人性,對自身的審視缺乏溫情的。它只是一個強者所屬的社會,是非人文主義的社會。當然,東亞社會確實沒有經歷過文藝復興,自然便從未有過什麼人文的啟蒙。

回到正題上說,我今天觀看了一部電影《聞香識女人》,上個世紀末的美國電影。故事描述了一個驕傲的陸軍上校,意外地失去了光明。他對瞎子的生活喪失了興趣,不知道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如何處理驕傲的自我與孤獨的現實的矛盾。他選擇在一場縱慾的狂歡中結束自己的生命。所幸,上校遇到了善良的年輕兼職看護——一位出身寒微的、勤奮的名校中學生,他們兩人在旅程的磨合中發現了彼此的靈魂中閃光的部分。在中學生的感化下,上校放棄了自殺,重新擁抱了人生。而上校也用他的滔滔雄辯,挽回了貧寒中學生的高中生涯,把他從被開除的窘境中挽救回來,爭得了前途和尊嚴。

總之,這部作品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刻畫了上校超群的人格魅力,

一個風度翩翩的,充滿鬥志的,同時也觀察力十足,洞察社會和人生詭譎之處的奇異的瞎子。

其實,他也是有很多缺點的,他暴躁、時常回憶過去,太過於驕傲、不懂得體諒旁人。但是,他的優點卻更加的耀眼。他是如此的熱愛生活和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這從

他無比愛護身邊的每一個女人,用心地嗅察並且記住他們的獨特氣味。

並且作為一名美利堅合眾國的陸軍軍人,熱愛自己的榮譽可以觀察。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美麗的少女,感染並且打動了風雅動人的中年政治學女教授。他教會了中學生作為一個男人怎樣處理窘迫的困難,他讓他的司機對他充滿敬意,他使他整座名校的師生為他出眾的口才和沛然的勇氣所鼓掌。

可以說,電影中的上校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靈魂的形象之一。他的雄性魅力溢滿整個熒屏。僅僅只是視覺的殘疾,並不足以折煞他的光輝。相反,殘疾的肉體和偉大、堅毅的靈魂結合,更彰顯了他的魅力。

我想要說的是,一個殘疾的弱者的,在社會上也有其發揮一席之地的空間。

每一個靈魂,都有其閃閃發光足以為人所稱道的之處,只要社會和外部世界對他足夠的包容。

推而廣之,一個男人,儘管可能有百般的缺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只要一顆不屈的靈魂依然存在,他就有屹立起來並且帶給他人希望和能量的可能存在。

“人生不設限”

是我在看完了這部電影后,醞釀在胸中最為不吐不快的一股感受。中校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曾經失落、彷徨,並且用暴戾的言語、充滿挑釁的肢體語言挫傷身邊的人。

但他的靈魂始終是不屈的、高貴的、昂然地站立著的。

他沒有因為失去視覺和光明,就刻意抑制自己的情感。他毫不客氣地回擊那些侮辱他的人,他面對摯愛的姑娘熱情的讚美,帶給姑娘高度的自尊和搖曳觸動的美好。他是一個從不自我設限的人,他和東亞社會廣泛存在的那些弱者不同,他知道靈魂的高貴與否,與身體的殘缺無關,更和實力的一時強弱無關。

男人始終是男人,他必須自信,更必須高尚,同時也應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理念的追求,對自己身體的忠實。

在我看來,西方社會從來不缺乏這樣的殘缺的勇者。尼克胡哲和上校都不是僅有的例子。在那部超級經典的《阿甘正傳》中,失去了雙腿的越戰英雄丹中尉,他也曾經因為殘疾的軀體而彷徨、暴躁、失望,以此掩飾自己一時無處安放的驕傲。然而,丹中尉同上校一般從未屈服,他帶著阿甘享盡紐約城的人間繁華,在時代廣場跨年、在酒吧泡妞,在中央街道上狂歡。他甚至於後來和阿甘合夥開辦了漁業公司,一起出海捕蝦,在風浪中搏擊,在颶風來襲的時間視窗與上帝對話。

他也是一個勇敢而又高貴的靈魂,一個真正的男人,最終與上帝和解,接受命運的不完整和軀體的殘缺

,最終與一個亞裔的女子組建自己的家庭,開始了自己美好的生活。

鰥寡孤獨廢疾者,都有自己的發展,都有無比美好的明天。他們的人生重來也不應該設有所謂的“限制”,

“人生不設限”,他們智慧而高貴的靈魂應該被看見(如果他們擁有的話),他們配得上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的光榮的一員。

我們應該接納他們,飽含尊重地對待他們。同時,如果作為弱者而存在著,在一個偉大的社會中,也一定擁有追求幸福和明天的百分之一百的權利。

畢竟,因為“神愛世人”,上帝的福音將普照大地的每一寸角落,照耀每一個男子、女子、兒童、老人、所有高貴的魂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