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zumi

封面:《

潮與虎

眼見新人助手面露菜色在一旁發呆,

藤田和日郎

老師連忙關切地詢問對方,是否身體抱恙,但隨即會意,這孩子白天剛拿著漫畫分鏡去找過編輯,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也大約能猜中八九分……

看到年輕人仍不明所以地在一邊輕聲嘟噥,藤田老師決定適時為他上上一課。

新人出戰、折戟沉沙,並未出乎藤田老師的料想,但顯然,現實的殘酷打擊,早讓那人將臨去之前,老師囑咐過他的,“無論編輯講什麼,都必須謹記於心,並回來彙報”的囑咐,拋諸腦後了。

新人似乎還沒清醒地意識到,責編武者老師剛才對其提出的懇切建議,對於下一步修改分鏡,所具有的重要指導意義。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藤田老師並非不能體諒新人內心的失落,畢竟、責編的威嚴形象,對於尚處起步階段的新人,實在是一種難於直視的存在。人類迴避討厭事物的本能,讓新人不知不覺,在難得爭取來的與責編當面商談的過程中,早早地關閉了

聽覺系統

,在“人在心不在”的狀態下,好不容易撐到會面結束,落荒而逃地跑回了

藤田工作室

儘管,“出征以前”,“藤田教官”這邊

預防針

打了又打,事實上也起不到多大效用。因而,極度緊張之下、消極罷工的大腦裡,能夠留存下來的有效語句,剩餘寥寥無幾。

平心而論,這孩子能強打精神熬到編輯把話講完,傷心地尋路回來,已屬不易,趕緊摸摸。

安慰歸安慰,藤田老師還是抓住機會點明,新人助手聽不進武者老師的評論,其根源在於,他內心確信,“責編武者老師的見解有誤”。

看到新人一臉狐疑的表情,老師繼續分析,之所以編輯與新人漫畫家之間會產生這種微妙的不協調,主要因為,面對新人雙手奉上的、以滿腔熱血繪就的,代表著個人迄今最高成就的分鏡畫稿, 編輯竟然在那邊面不改色地、一處又一處地使勁挑肥揀瘦!張口閉口“這邊差火候”“那邊不行”。於是,在脆弱心靈的

自衛防禦機制

運作下,這些令新人難以接受的否定性字眼,統統被大腦選擇性遮蔽了。

即便在理智層面新人清楚自身所處的地位,但在情感上就是聽不得有人當面對自己的心血結晶一頓指手畫腳。而編輯,只是站在“一部作品是否符合公開刊載條件”的立場,進行較為客觀的審視、評判而已,所以,才會擺出一副要求新人洗耳恭聽的態度。

因而,在藤田老師看來,編輯、本就是“一臺挑刺、懟人的專用機器”。說白了,對漫畫家講不中聽的,正是這群人的天職。正因如此,藤田老師才會“不遺餘力”地向門下弟子不斷灌輸,對付這幫“機器人”的攻略法。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相比剛進門那陣子,新人也隨同大夥看過幾部電影、聊過幾場天,因此,藤田老師對新同學的秉性有了大略瞭解,同樣,新人也對老師的脾氣、為人,建立了起了大體的認識。

聊電影是藤田工作室待人接物的硬性規定,也是為了讓工作推進更為順暢。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宗旨,藤田老師總是喜歡向助手分享(tuixiao)自己的見聞,因此,總不免讓身邊人歷經被洗腦、改造的過程。(一番調侃,總算令消沉許久的新人進門第一次破涕為笑)

藤田老師一般不會上來就簡單粗暴地數落助手分鏡中各種不是,通常,他會耐心將新人訓練到具備一定程度免疫的心態後,才逐漸加碼。

老師不止一次唸叨,“不勤於灌溉心靈,便無法培育作品”。起先,新人對這話,多半是半懂不懂的。等有過數次碰壁經驗後,他們也開始變得願意聽老師的嘮叨了。藤田老師形容這一過程,就像水慢慢滲入泥土般,心靈也是如此這般受到滋潤。

歸根結底,道不同不相為謀。

編輯指出新人作品的一堆不是,就像是當面將他們費心做成的柔軟的提拉米蘇,用叉子給硬生生戳成了糊糊。無異於是對人心的粗暴踐踏。此種境遇,讓當年信心滿滿上門投稿、又屢次飽受武者老師狂虐的藤田老師感同身受。

據當事人描述,彼時、他的自尊,經由武者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無情碾壓、研磨,從

分子

變成原子……變夸克,直至消解於無形。

但不破不立,很多時候,不遇火錘鍊,人的潛能也就無法涅槃重生。

不過,按照藤田老師過來人的經驗,新人所受打擊中的八、九成,還是可以想法子化解的。因為編輯所提的建議也無非是,某妹子的胸部不夠渾圓豐挺,或是某姐姐的大腿曲線夠不夠性感誘人罷了。真要放平心態,還會覺著人家說得挺在理。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眼下,新人已經敢於和藤田老師、助手師兄們就某部電影互換有無了。而這項看似無關緊要的閒扯,就是為新人與編輯交流意見所做的訓練。常言道,事不關心、關心則亂,自家作品當面被人指指戳戳,聽者自然不爽,有時、甚至連說者也會略感歉疚。所以,藤田老師提醒新人,一定要時刻謹記,無論品評作品、還是品評電影,只是就事論事,均與人格攻擊無關。

只要參透這一層,就算眼前之人對此生摯愛出語輕薄,也能做到見機而動、迅速脫身為與己無關的旁觀者立場,心平氣和地附和幾句不負責的場面話。

說到底,漫畫家與編輯商討分鏡,就是先由編輯提議某部分應該那樣畫為好,漫畫家同意修改,並以退為進、藉機爭取另一部分分鏡的自主處置權,這下,再輪到編輯權衡、做出妥協。

時間長了,新人也就會對類似“爭論、指責”,逐步習以為常,切換自如,進而處之泰然了。因為,隔桌而坐的責編,無非是在對漫畫家繪製的分鏡發表“影評”罷了。

總之、習慣就好。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但為何已經習慣了與師傅、同門師兄就某部電影談笑風生的新人,看到責編時仍舊沒法保持一顆平常心呢?主要在於,新人尚未達到責編武者老師同等看問題的高度與角度。因而,當下一刻,只有聽人“數落”的份,並無反問的勇氣與從容。

然而,藤田老師又表示,“開口提問,是新人唯一的武器”。

一旦自己的作品被人說得一無是處,新人便可以此為由頭,刨根問底地探聽編輯腦中認定的佳作應當是怎樣的。聽到人家說“不行”,若是光曉得在心中不爽,暗自吐槽“這傢伙根本不懂老子的才華,實在可惡”,那麼,新人的水平也便止步於此了。

要向一本業已連載了3篇棒球漫畫的雜誌,再提交同類型漫畫的新企劃,誰都心知肚明通過幾率微乎其微。同理,當責編心中抱定要讓漫畫家畫熱血競技類題材的想法,等來的卻是對方興沖沖提交的前衛SF漫畫分鏡,不難想象,編輯會在心裡皺起眉頭,然後,隨便找個理由回絕。

但如果被拒之人,能毫不氣餒地繼續追問編輯,有沒有具體想要讓他畫什麼樣的

體育漫畫

?或者、編輯本人中意何種體育專案?當編輯回以,“《

飆速宅男

》那種就超有意思呀!”,那新人就掌握了一條相當有價值的資訊。

在此,藤田示範一例正確開啟方式。新人可以順藤摸瓜,再問編輯,認為《飆速宅男》究竟好在哪裡;對方回答,作中團隊協作的相關描寫非常出彩;那新人便可進一步試探,既然是弘揚

團隊精神

,可不可以不畫體育類、而改畫警匪類題材啥的;結果、編輯說出,嫌

警匪

類題材太過橫生枝節、拖泥帶水,他希望是更加清爽氛圍的劇情。

也就是說,多數情況下,編輯的頭腦中,最初並沒勾畫好完整、明確的示意圖,許多創意,常常是在與漫畫家有一搭沒一搭的來回問答中,慢慢構築成型的。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新人必須明確,自己要想在業界長期生存下去,無論如何都得咬牙適應此種情形。自己的未來,當事人本人又怎可不上心!面對關乎自己能否成為漫畫家的責編,對作品做出“無趣”的評價,作為新人,不僅沒理由鬧情緒、耍性子,也不能擺出不懂裝懂的態度,不然,你一個還沒正式入門的新人一百樣都懂,還要責編這麼個“擺設”幹嘛。假若沒說上兩句、編輯就想起身走人,新人也得嘗試苦苦央求對方再坐5分鐘,就算是做樣子,也得裝得有誠意一些。

新人最好能在極其有限的會面時間裡,理解、並準確推匯出編輯喜好的內在邏輯。只有過了這一關,此刻阻擋在新人面前的不可逾越的“高牆”,才有可能被敲打出一個豁口,繼而逐步崩塌。直到有天,雙方確認無誤彼此的價值觀,那麼、原本聳立的高牆,便也不復存在了。

別看此刻藤田老師說得頭頭是道,剛出道那會兒,他在

武者

老師跟前,也是有一肚子想問問不出口。即便偶爾斗膽問了,提問的方式也是拙嘴笨腮、詞不達意。不過,也正是因為當年的藤田積攢了一堆“事後想來、幹嘛當場不問”的遺憾,今天才有資格對新人說這些。

雖然,藤田老師很能體諒新人聽到別人說自己“角色刻畫不到位”“畫面缺乏魅力”時,想要反駁的本能,但他還是要勸告新人,萬萬使不得。道理很簡單,真要是完美合格的分鏡,編輯這邊肯定就給你過了。因而,擺在新人面前,就剩下問出“到底哪裡不行”這一條路。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其目的,就是要將編輯嫌不好的地方,一個個改到令對方滿意為止。因此,不盡快問清真正的病因,就無法及時對症下藥。

有時,溝通的障礙,還有可能是新人沒能正確領會編輯的語氣所致。

藤田老師舉例,假設責編對他指出,《潮與虎》裡,潮的鼻子都快趕上匹諾曹了,這可不行。這時,他不能只應一聲“哦,那我稍稍改動下”就完事,而是應該趕緊在圖紙上比劃,確認到底是哪個部位、具體需要做出何種程度的改進。

還有, 某些情況下就算被編輯指責,“所描繪的女子欠缺魅力,應該是沒有跟女孩交往的經驗所致”時,漫畫家也千萬不要感覺不但作品遭貶、還受到人身攻擊而急於跳腳。其實,這個時候才是最佳的提問契機。按老師的建議,不妨順水推舟說,“嗯,在下的確沒有這方面的實際經驗,那您說那到底應該是怎樣一種感覺呢?”,這麼一問,不管怎樣,多少總能獲得一些解答。而答案裡頭,很可能就包含著編輯想要的痛點。

要明白,編輯對漫畫家大談人生的目的在於,是在暗示作者要對人性做進一步深挖,用更為細膩的情節佐證、突顯人物的個性,而這些,需從大量電影、小說作品中學習、汲取養分,來彌補作者自身的不足。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新人或許會對藤田老師哀嘆自身缺乏異性交往經驗的無奈,但老師肯定會反駁,假如世間之事、皆需親力親為才能書寫、描畫,那他今生從未親自“

降妖除魔

”,是怎麼靠著畫“降妖漫畫”混了二十多年飯吃的?若先前那條的理由成立,那藤田老師豈非早該被淘汰出局了?

所以說,那些沒能親身實踐、體驗的事情,更該想法子藉助學習的手段,加以彌補。因而,新人第一反應該問責編,“自己該從哪方面下手進行學習”。

老師總結,新人首先要做到不懂先問,隨後,再細品、思索編輯言語背後深意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判斷。總而言之,對於編輯給出的否定評判,在準備耿耿於懷、出言反駁之前,先得設法搞清人家說不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藤田老師之前就對新人講,在聽工作室師兄們發表觀後感時,不要光聽到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就熱血上腦,而要學會先聽別人的分析,再行判斷。記住,比起論點,論述更為要緊,責編針對漫畫分鏡發表的言論亦是如此。不仔細聽明白編輯的要求,就不知該怎樣把分鏡往好的方向改。

在畫《潮與虎》前身《神劍破壞》時,藤田老師在半年的時間裡,畫掉了18本分鏡,也跟武者老師接洽了一次又一次。他記得,最後,武者老師恍然大悟道,“原來藤田你是想畫那種效果炫酷的漫畫呀!”,有趣的是,武者老師的這句話,同樣點醒了藤田本人。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此事讓藤田老師深切認識到,漫畫家與編輯在價值觀上達成共識,對於作品創作的重要性,因而,他才會對門下弟子再三強調,要學會構築共通的人際平臺。

但是,話說回來,每位編輯都是大忙人,要讓新人在極其短暫的會面時間裡,馬上拉近關係確有難度。但不管怎樣,老師建議新人,在編輯對分鏡提出意見時,不要急於辯駁。

下面,藤田老師提供了一則自己與武者老師溝通的模板,供各位參考。

藤田老師會客氣地對武者老師說,“為避免對您所提出的分鏡修改意見在理解上產生偏差,請允許我按自身理解邊複述邊確認,如有錯誤,還望及時指正。您方才說,這次的分鏡塑造角色不夠充分,理由是,那個帥氣瀟灑的角色,贏得不費吹灰之力,連戰連勝、一路到底,毫無懸念。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您是想讓這傢伙在最終取勝前輸上一回呢?”

聽藤田這麼一問,武者老師迴應,“並非這個意思”。

於是、藤田老師再問,“那是否是因為該人物強大到沒有弱點,也從未安排受挫描寫,性格層次感太過單一?”

“嗯,我指的基本是這個意思……”

可見,經過上述一番確認核實, 漫畫家回去之後,就能針對編輯具體所指,理出頭緒,並且有的放矢地加以注意、改進。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很多時候,明明編輯還想多叮囑新人幾句,但往往多數新人完全沒心思往下聽,還立馬掉頭走人。又加上不少人並未真正理解編輯的意圖,所以,第二次拿來的東西,該改的地方還是半點未動,也就怪不得編輯會感慨,“孺子不可教也”。往後,編輯也就懶得為此冥頑不靈之人再建言獻策了。

為儘可能少弄出以上的誤會,藤田老師最後教給新人一個可行的笨辦法,就是完整重複編輯的每句話,並一一予以比劃、確認!要知道,誰也沒指望一個還在蹣跚學步的新人馬上會跑,瞬間成為“舉一反十”的天才。藤田老師只要求弟子先學會“舉一反一”,腳踏實地掌握好每一項真本領後,再構思下一步分鏡不遲。

老牌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傳授與責編溝通的寶貴經驗

參考資料:

《讀者莫讀(笑)》(日文書名《読者ハ読ムナ(笑)》)

http://

weixin。qq。com/r/XUzJ0Sf

EqHrXrWOy9xl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

http://www。

anitama。cn/article/7623

2a883186e1e1

官方網站:

http://www。

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作者:AnimeTamash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