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為什麼不在某個時點取孫權而代之?知乎使用者2016-03-01 12:32:02

這段時間先討論諸葛亮謀反,再討論魏蜀吳三國合力殺關羽,現在又到都督了。。。

果然~~

即使你沒有謀反的想法,但是你有謀反的實力,所以你必須死!

偉人的高風亮節就那麼不可信嗎?

周瑜為什麼不在某個時點取孫權而代之?蘇沉船2016-03-03 13:59:11

周瑜沒有足夠硬實力取代孫權。歷史上對周瑜的定位是韓信、英布之流,屬於諸侯級的英傑人物,這一點孫策、孫權、劉備、步騭、諸葛瑾都認可。周瑜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銳,他反對孫權遣送人質和赤壁主戰都能看出周瑜從不圖謀短淺的目標。

但題主首先要搞清楚一點,政治家不一定就要當最上面那一位,最主要的是能夠展現自己的能力,歷史上有很多君主能力比部下弱的情況,包括喬布斯最初的蘋果電腦也是拉著別人來完成,人的能力不僅於技術方面,超越時代的思維更重要。

在歷史背景下不是所有人都為了什麼一統天下而奮鬥,人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東漢末年中一手扶持幼主劉璋上位的趙韙最終兵敗,這正意味著他目光短淺,認為劉璋闇弱無能,自己深得人心就以為能解決一切,結果被劉璋的部隊所擊潰。周瑜沒有足夠的兵力作為支援,對方的幼主換做劉璋,周瑜會和趙韙同一個下場。孫策剛死的時候周瑜可還沒有那樣的威信可以左右江東政權,四大重臣中張昭、呂範、程普對孫策還是相當忠誠,除非張昭支援周瑜,呂範、程普、董襲就沒什麼事了。

周瑜一旦想法不同,他的歷史評價會不同,人們看到他的野心後就未必會依附他,於是歷史上的周瑜可能會被當作王敦、桓溫來比較,這樣周瑜現代的粉絲就會下降許多。題主真可以去研究研究王敦,這貨眉目疏朗,氣質相貌相當出眾,喜好音樂,當眾擊鼓時沉溺在音樂當中,視周圍之人如無物。周瑜的偶像設定王敦都有,結果王敦在歷史上徹頭徹尾成為丑角就是因為他最後的行為。歷史還會以行為論英雄,周瑜並沒有顯出叛逆的作風,史評才會比較好。說到能力,王敦起兵時所向披靡,東晉名將幾乎盡敗其手,司馬睿活活被他氣死,若非王敦病重後果真不堪設想。

孫權的江東政權靠世家組建而成,他們只要彼此合作安定一方即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放眼天下的能力。無論周瑜、諸葛恪、王敦、桓溫都好,儘管他們在歷史上的定位不同,但都是透過軍功來擴張自己權力,一旦他們的權威抵達一定程度就必然會去君主產生權力衝突,這都取決於領土擴大後權力分配不平衡,不一定是指誰忠誠不忠誠。人在局勢中也沒有很強的預見性,比如自己當前局勢還沒站穩就想著成為老大一統天下,連曹操都不會那麼想,理想是跟著權力增加不斷擴張的。

那麼周瑜有多少實力?周瑜自帶兵馬投靠孫策,後孫策給周瑜增兵兩千,隨後周瑜擔任中護軍征戰多年。由於東吳部曲制度盛行,我估計周瑜本部還是沒有過萬。一直到赤壁之戰孫權還正式授權,讓周瑜、程普共同統領三萬兵馬,這三萬中的黃蓋、韓當、甘寧、呂蒙、淩統、周泰都有自己部曲,周瑜要獨立也只能在奪取南郡之後。關鍵黃蓋、韓當、程普是二代重臣,呂蒙受孫策提拔,淩統、周泰肯為孫權賣命,唯一隻有甘寧戰略意圖與周瑜接近,周瑜要策反這夥人可不容易。

退一步說周瑜爭取到赤壁之戰班底獨立,周瑜的最佳陣容是武陵太守黃蓋、江夏太守程普、偏將軍韓當、橫野中郎將呂蒙,以及周泰、甘寧、淩統,贈送魯肅、龐統,加起來大約三萬到四萬兵力。陣容的確能與孫權一戰,還優於劉備軍,可是地理位置怎麼算?

周瑜起兵實則只能投靠曹操,部隊處於長江中游地帶,誰都想爭奪,稍微有點破綻,曹操、孫權、劉備全部打了進來,周瑜除了換老闆沒有別的辦法。這樣反覆無常還會影響風評,被拿去跟呂布比較就不太好了。毫無信義的人,別人也會毫不猶豫的在背後捅刀,包括自己人。

如果周瑜是屯兵巴陵的時候起兵,黃祖怕是要笑死了,就因為周瑜常年在江夏遊走才沒讓黃祖渡江。這下東吳內戰,黃祖說不定能成為楚王劉表開疆大臣,吞併了江東,與曹操南北對持。人的能力正是在歷史中面臨選擇,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評價出來,而不是你先預想這個人有什麼數值的能力,他才可能做到什麼樣的事情,只講人物能力不講局勢和硬實力都是耍流氓。

周瑜為什麼不在某個時點取孫權而代之?知乎使用者2016-03-08 21:57:37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周瑜為什麼不在某個時點取孫權而代之?林語冰2017-02-02 13:32:41

各位答主說得已經挺全面了。

我想就東吳的軍制談一談這個問題

即使周瑜有這個心,他也必然做不到。

與曹魏蜀漢的軍隊國家化不同,東吳的軍隊,從來都不屬於國家。吳軍是各位將領的私人武裝(部曲)的聯合。也就是說除了孫權委派的大將可以在某一次具體的軍事行動掌握大兵,其他時候各位將領只能指揮調動自己的私人武裝。不同級別的將領部曲人數不同,如朱然、潘璋、諸葛瑾、呂蒙,深受孫權賞識信任,部曲在萬人左右,而出身淮泗的周泰、蔣欽等人沒有龐大的家族勢力部曲較少,甚至直接歸併孫氏家族直轄。

這種軍制給予了江東士族較大的權益,讓他們能夠保衛孫氏政權,這也是為何劉備徵吳、曹丕三徵江陵時都沒從江東身上撈到一點甜頭。然而因此導致吳國每次組織大戰都要費力一些,陸軍戰鬥力也遠遜於魏蜀兩國(因為各軍之間的協調配合不夠)。也就是說東吳軍隊從來不是一個整體。

既然如此,周瑜是不可能有實際兵權的。雖然他擁有在吳軍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可如果真正想取代孫權僅憑他個人的部曲是不夠的。在赤壁之戰的同時,孫權還發動了第一次合肥之戰,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這裡討論的僅僅是推翻孫權的可能性,至於公瑾有沒有不臣之心,孫權又是不是鳥盡弓藏,抱歉並不在分析範疇。個人認為周瑜不會有推翻孫權的意圖。孫策與公瑾好得沒話說,孫權對周瑜又有著充分的信任(至少在表面看來),更重要的是,當時劉備竊居江陵虎視眈眈,而曹操休養生息於北力圖再戰。以周瑜之才不會看不到這樣做的危險性吧!

周瑜為什麼不在某個時點取孫權而代之?西湖好2020-03-28 15:57:33

你擔心的這個問題,劉備和孫權也都想到了。

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都說曹操是離間計的高手,其實劉備才是此中高人。當著曹操的面讓呂布伏法,這下又當著孫權的面說周瑜的壞話。這句話恐怕也不是劉備內心的真實想法,否則他若多疑至此,又豈能幹出將劉禪託付給能力與聲望不在周瑜之下的諸葛亮之事呢。

所幸這個時候不像曹操或者晚年時候的自己那麼多疑,對於劉備的這句讒言,恐怕也是一笑而過,甚至於對周瑜的器重又增加了幾分,因為曹操寫信對他這麼說:

赤壁之戰,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周瑜的光芒照的曹操不敢直視,只好在心裡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疫病的流行。奸雄曹操此刻與三歲小兒有什麼區別,只怕讓孫權在內心笑開了花。

為何要取而代之呢?丈夫處世兮立功名,那個時候的周瑜,功名有了,也透過赤壁之戰在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他何苦要取而代之呢?除非是想王莽那樣處心積慮心無旁騖的想獲取最高權力。

周瑜可不是那樣的人,即使面對程普的挑釁,他也是選擇了以德服人,就像一杯美酒那樣。而不是把自己變成一杯毒酒,讓程普吞下自己釀成的苦果。

最重要的,周瑜還有著業務愛好,而且還很執著: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

這貨要到今天,就是一個典型的玩音樂的形象啊。說不定還像庾澄慶那樣去箇中國好聲音。聽到學員的歌聲,來一句你這個聲調切換的不自然之類的評論,頓時博得滿堂彩。

這樣的人,可能戎馬之餘,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音樂了,大部分俸祿都用來買琴了。哪裡還有心思去策劃那些風險較大的事情呢?何況在周瑜那個時候,三國分裂的局面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功高震主的現象也不太可能發生。他若想取而代之,真是一件風險無限大收益無窮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