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整個朋友圈都在為一篇文章潸然淚下——《

賣米

》。(點選檢視原文)

總以為《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只存在於那個年代的課本里。卻想不到,竟是

張培祥

——一個出生於1979年的北大女生的整個少年。

她腳下那段擔著大米踉蹌走過十幾裡的趕集路,起先是貧窮通往活著的路,後來是鄉間通往城市的路,最後是人間通往天堂的路。

她擁有貧困,也擁有非凡的才華。她是北大BBS上著名的“飛花”,著有《

大話紅樓

》及其他翻譯作品近百萬字,那篇曾獲得北京大學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的《賣米》,只是她書寫的諸多文章中的一篇。她因白血病逝於非典那一年,年僅24歲。

正如網友評價:有的人,活著,就已經筋疲力盡。那麼,祈願她在去的那條路上如輕風飛燕,沒有貧苦,沒有重擔,只有一朵自在飛花永駐芳華!

張培祥,究竟經歷了一個怎樣的人生——

2004年6月,權威文學雜誌《當代》署名“飛花“發表了張培祥的紀實長文《賣米》,隨後被《

讀者

》、《

新華文摘

》轉摘,一度引起轟動。

《當代》的編者手記有這樣一句話:

“面對現實的苦難,這個年紀輕輕的作者,態度是樸實的,從容的,甚至是面帶微笑的,平淡中有一種只有經典的現實主義才有的力量。如果飛花還活著,那將有多少期待啊!”

彼時,張培祥去世已一年。雖然文章刊登時沒有註明作者的出生地,但我們猜測她可能是醴陵女陔,併產生尋訪她家鄉的想法。

也正是這一番尋訪,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賣米》作者及其父母為了生存所歷的艱辛,也更深切瞭解了中國農民現實的生存狀態。

飛花(張培祥)的家就在醴陵市原轉步鄉筱溪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種田人,生出女兒時他們並不知道,她日後會成為北大的高材生,並且只能活24年,而這24年竟然能做出許多人一生都不可能做出的成就:目前已經出版的有長篇作品《大話紅樓》、譯著有《所向披靡》、《你象你的狗一樣快樂嗎》等等,創作和譯著有百萬字之巨。而這些,全部是她課餘時間完成的。

她還以學生的身份,策劃和參與主持湖南衛視《新青年》欄目一至二期。她酷愛下棋,曾在北大成立了一個棋社;為了幫家裡賺錢和幫弟弟讀書,她從高中到大學,一直堅持打工,不僅不要父母的學費,而且在外打工賺來的錢全部補貼家用。她母親說,家裡牆上貼的瓷板,地下鋪的水泥,包括彩電、洗衣機等等全是女兒賺錢買的。她短暫的一生,經歷了一般女孩難以想象的坎坷……

小學:門門優秀,20多萬字的小說半天看完,深奧數學題隨口答出

張培祥天資聰穎。她的大姑、退休老師

張元桂

擦著淚水說:瓊寶自幼聽話,愛看書,而且過目不忘,在雙塘小學讀書時每逢發出新課本,幾天全背熟了。

她姑父

黃永仁

負責該校工會工作,瓊寶經常到工會借小說。

一本幾十萬字的小說她上午借下午還,姑父罵她:瓊寶你借什麼書,沒讀完就送來。

張培祥說,我都看完了,不信,我把書中故事情節講給你聽。

她果然頭從至尾講得清清楚楚,書中人物一個都不拉下。姑父聽後大為驚訝,想不到侄女有如此非凡的閱讀能力和如此驚人的記憶力。

張桂元

還說,一次,雙塘小學組織學生進城參觀,汽車上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題讓全車同學解答,結果誰也解答不出來,唯有坐在車尾低頭不語的張培祥最後向老師交了滿意的答案。

初中: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卻讀不起書

1979年10月6日,張培祥出生在醴陵市轉步鄉筱溪村老屋組,父親

張元賢

常年多病,母親曾再雲幼時患小兒麻痺症,一隻手幾乎癱瘓,又做過乳腺切除手術。

生在這樣貧因家庭的張培祥6歲入小學,才到10歲時眼看就要輟學,好心的姑父姑母把她帶到自己所在的泗汾雙塘小學上高小。

1991年她以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考入

醴陵一中

得知這天大的喜事,張培祥父母卻感情複雜,喜的是女兒天資聰穎,考進了市裡的名牌中學;憂的是進城讀書花銷大,到哪裡籌錢?

全家節衣縮食,總算供養培祥讀完了初一,到第二年,家中再也無錢供其讀城裡的重點中學了,張培祥只好轉學到鄉下的

龍虎中學

上初二。

在醴陵四中任教的堂叔張浩良看到侄女從一中轉到鄉下中學,擔心廢了她的學業和前程,就設法將張培祥轉到四中初初三。

張培祥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異常刻苦。像在小學一樣每年期終考又是第一。

高中:買不起書,只好到新華書店看書,高二就外出打工

張培祥自小就愛看書,但由於家境貧困,她沒錢買書,每逢節假日就一頭扎進新華書店,躲在書架後面看書,有幾次還被工作人員“趕”出門,但她不氣餒第二天照例來看書。

進入高二後,父母實在無力承擔女兒的學費了,張培祥也清楚再繼續讀書,會把體弱病殘的父母拖死的。

開學不久,她懷惴課本含淚離開了深愛的校園,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

她先後在廣州、株洲等地做家教或幫餐館洗碗幹雜活。

張培祥的姑父、退休老師黃永仁告訴我們:張家貧窮,瓊寶初中畢業後準備讀技校好早日養家餬口,時任校長羅定中堅決反對,堅持要她上高中,羅定中說:我教了幾十年書,還沒遇到這樣優秀的學生。

張培祥離校出走牽動了全校師生的心。羅校長四處奔走打聽,歷時四個月才把張培祥“請”回學校,羅校長表示:只要讀好書,免去一切費用,多年貧窮困惑,愁雲不展的張培祥臉上露出激動的笑容。

她不負眾望,勤奮讀書,期末又考出了全年級總分第一的好成績。

1997年8月,醴陵四中傳出高考喜訊,張培祥一舉摘取了株洲地區文科桂冠,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大學:白天打工,晚上自學,既創作也翻譯

1997年盛夏,家境困窘的張培祥懷揣父母親友拼湊的1000元登上了北上的列車,從那以後再沒向父母要過一分錢。

為了讀好書,為父母分憂,從到北大報到的第一天她就開始實施她醞釀已久的白天打工晚上學習的計劃。

在她讀本科四年裡,綜合成績在100多名同學中排位第九,並多次獲得獎學金。她200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法律學士學位,並繼續在

北大法學院

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張培祥看書、惜書、看書,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上大學,讀研期間,她一面打工一面讀書,同時還開始了她的翻譯和創作生涯。她經常到北京電視臺,幫助寫劇本,搞策劃,她創作水平和策劃藝術得到了有關專家認可。

2003年《

湖南衛視

》開闢《新青年》專欄,她協助精心策劃了前三期,並親自擔任嘉賓主持,節目播出後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了反響。

張培祥是未名bbs資深站友,網名“flyingflower”被譯為飛花,超級紅迷。她精心創作的劇作《大話紅樓》曾風靡全國高校bbs紅版。

網上風行數年,寫下《飛花讀紅筆記》、《大話紅樓》、《

紅樓十日談

》、《七種樂器》等或長或短的文集。紀實文學《賣米》獲北大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被譽為“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佳作。

天妒英才:《紅樓》未竟花先謝

張培祥的作品《大話紅樓》序中有這麼一段話:“作品《大話紅樓》做了一個堪稱精絕的構思,將《紅樓夢》的人物、《西遊記》的經路和《大話西遊》的時空感巧妙結合一起,創造了另外一種怪誕但又不失各原作品其實性的場景……”

但是,《大話紅樓》一書,是在培祥去世一年後才由

中國工人出版社

正式出版並在全國發行的。

彩色封面上,有一句極沉重的話:北大薄命才女寫就的性情文學,用紅樓元人演繹西天取經之事;間雜大話西遊的時間感;不變的是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恩怨情痴。

培祥是北大才女,可惜天妒英才,活得太短,但她卻在短暫的24年中,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生前所翻譯的《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團隊17條法則(美國)》和《你像你的狗一樣快樂嗎?》等國外作品已由新華出版社和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成為暢銷書。

她精心創作的《大話紅樓》,將成為文學史上又一段佳話,為什麼紅樓總是一個人寫不完呢?《大話紅樓》只寫到三十一回,她就瞌然長逝,留下了美麗的遺憾。

最好的花倒不一定是那最美的,但最珍貴的花一定是最短暫的2003年初夏,一場罕見的“非典”襲擊中國大地,首都北京霎時愁雲籠罩,從5月中旬,培祥就發現自己的面板出現青紫或紅點,經常頭暈氣喘,渾身乏力並伴隨發燒。

由於是在特殊時期學校不能允許學生出校門,她也就當是一般的疾病,後來病情逐步加劇,同年5月30日終於在同學的幫助下,住進了北京第三醫院,經診斷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為了不讓父母擔憂,不影響弟弟高考,把病情告訴了舅父,囑咐他對家裡絕對保密,每次家裡打電話追問,她只是說自己貧血。

白天,同學們到醫院看望,她只是笑臉相迎,每到晚上,卻躲在醫院被子裡悲傷流淚。

培祥在醫院期間,得到了全校師生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援,她幫助搞過策劃的北京電視臺和請她翻譯外國作品的部門也表示:不惜拿出巨資,留下這個珍貴的生命。

醫院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培祥病情日漸惡化一切手術都無濟於事,她深知自已來日無多,2003年6月上旬,在病床上寫了一封信發到網上,告慰曾經關心和支援她的網友,文中還寫了一首詩:

忽視浮雲寄此身,容中罹病癒酸心,無非碧海情天恨,總是紅樓痴夢人。泛月千年猶有淚,殘芳一笑便成塵。長安昨夜風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2003年8月27日晚9時,培祥帶著對世界的深深眷戀,含笑離開了人世,“飛花”真的飛了。

同年9月2日,秋風瑟瑟,北京大學在八寶山菊廳為張培祥舉行隆重追悼會,廳內廳外擠滿了前來悼念的師生,法學院黨委書記和張培神生前班主任,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主持人撒貝南分別致悼詞,全場慟哭失聲。

醴陵城西轉步筱溪村,一個向陽的小山坡上,“懷念亭”內是一張年輕的面孔,帶著微笑。

墓碑上,北京大學研究生導師

曲三強

老師為她撰寫悼詞,“培祥,你是那麼年輕,你帶看時生活的無窮眷戀和遺憾悄然離去,到

遙遠的天國

去圓你的文學之夢。或許,在那裡你會更自由,更快樂,因為遠離了塵世的紛爭和世態的炎涼,再也不必為繁文縟節去修飾自己。或許,這也是一種解脫,我們知道,不管你走多遠,你都會聽到我們的呼喚,我們也能感受到你的音容笑貌,你的舉手投足。相信,我們會把你時所有的人的關愛都銘記在心,真的好想你,培祥,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