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壇經

》看禪宗的智慧

作者:

王德峰

《壇經》作為禪宗的奠基之作,是五家七宗的根源,是三藏十二部中,唯一一部中國人的佛經,是一部人民群眾的佛經。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禪宗其實就是佛教的統一語,大多數人一提到佛教就想到了禪宗,可見佛教中國化程度之高。禪宗中國化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情,禪宗第六祖

慧能

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

惠能

完成了一次佛學革命——把禪宗從少數文人的圈子裡解放出來,讓它深入廣大民眾的內心,這才真正完成了

佛學

的中國化。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點佛經,尤其應先讀一點《

六祖壇經

》,再去讀《

心經

》、《

金剛經

》等經典,這是佛家指點我們出世而後入世的道路。中國哲學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不是增加學識、開闊視野,而是解決人安心立命的問題,是如何安頓我們無限心的問題。

佛法是藥

人的毛病出在自己身上,因為人心有無限的一面,煩惱就來自於人的無限心。佛法講,我們修行絕不是面對煩惱去剋制它,而是要去追問煩惱的來歷,這才是修心。

心為何物?佛教裡面有兩種說法:真心與

妄心

。真心也叫心的本性,是心的本來狀態。一如《壇經》中惠能所說:“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人的毛病出在自己身上,生命情感的毛病,即心的毛病。修禪就是針對我們的心,把“貪、嗔、痴”昇華為“戒、定、慧”。 人心需要滋養才有力量,其中一條路就是修行,佛家的修行最直接的就是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是條怎樣的路?

佛教中國化最高成果是禪宗,禪宗是中國思想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因為有了禪宗,才有了後來宋明新儒學的產生。

禪宗的法門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含義直指一個“悟”字。悟與虛無契合,佛理即是空理。實體本空,萬法均為“緣起”,“緣起性空”四字即是此意。

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由於空然後不著空,自效能含萬法是大,這就是佛家指點我們出世而後入世的路。

我們為什麼要修禪宗?

讀《壇經》就是為了反省我們的生命情感,破邪顯正。邪知邪見就是妄念,妄念均由法執(執著於外物)、我執(執著於自我)而生。求真之心一起,不但不能去妄,反倒又生新妄。例如,一味執著於佛法、經文,便是新妄,所以去妄才是修行的根本。

我們有時候在妄念中不知其為妄念,《壇經》會啟發我們去除妄念。修佛要完成一個轉能,即轉識成智。如果煩惱都是妙性法,我們的心就是妙性,心的用法錯了,於是成為了煩惱,換一種用法就是智慧。我們修佛就是變如意之心為如如之心,轉業識為智慧。

念念禪定,事事空行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前念是過去唸,後念是未來唸。不在過去、不在未來就是

佛心

,即當下之心就是佛心。

若以學佛為求真的活動,就會使之轉為認知行為,就不再是“學佛”而成了“佛學”。佛學固應研究,於哲學思想上有益,但是終究與修行無涉。理論是口說,修行是心行。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當你對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和內在的念頭開始分辨時,你就“著相”了,也就是有心了。當你對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和內在的念頭開始不再分辨時,這就是成佛之路了。不思善,不思惡的時候就是本心,所以說即心即佛。

禪宗是最高的

密宗

,追究的是覺悟。修禪宗,破文字執,不要把佛經當論著研究,每一部佛經都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法門,而不是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