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發現截肢病人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巨大的心理壓力,往往對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手術的治療和假肢裝配康復只能儘量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因此,做好截肢術後心理建設,鼓勵他們面對現實,樹立人生自信心,才是殘疾人融入健康新生活的關鍵。

一心理問題分析

1焦慮、恐懼的心理

截肢病人多為突發意外所致,由於事發突然,患者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喪失肢體,使患者在軀體上承受痛苦,心理上也倍受折磨。特別是截肢患者大多都是青壯年勞動力,來自農村和打工者之多,是家庭的支柱,在對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問題上憂心忡忡。

2疑慮、抑鬱的心理

受嚴重創傷的患者,往往表現出對疾病預後的擔心,當得知治療方案必須採取截肢手術方能保全生命時,往往產生抑鬱的心理,表現為表情淡漠、言語動作減少、反應遲鈍、對周圍事物置之不理等。

3悲觀、失望的心理

當患者截肢成為現實,麻醉清醒之後,面對自己殘缺的肢體,最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產生一種前途無望或不願意與人交流、封閉自我,懼怕暴露自己的

殘肢,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嚴重者會有輕生的念頭和行為。

4不適應的心理

截肢是將已失去生存功能、危害健康並失去生理功能的肢體截祛。這對患者來說是一種身體創傷,更是一種嚴重的精神刺激。截肢的患者不僅終身殘廢,體型外觀更是會有不同程度地破壞。患者往往不適應自己身體的變化,對已經切除部分的肢體存在著一種虛幻的感覺。

二心理護理措施

1焦慮、恐懼的心理護理截肢術後患者大多表現為沉默寡言,對一切都不理不睬,這就需要護士和家人主動接近病人,與患者交流溝通,進行有技巧的談話,不適宜太過熱情。根據不同病人的性格特點、年齡、文化程度等,做好相關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安慰,增強病人對生活的信賴,增強恢復健康的信心。

2疑慮、抑鬱的心理護理對處於抑鬱狀態的病人,心理護理最重要的問題是防止病人的消極行為。為了幫助病人消除或減輕憂鬱,家人和護士應同情、關心、體貼患者,經常巡視病房,熱情地與患者交流,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接受現實,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多好患者聊聊美好未來,使患者認識到雖然失去了肌體,但活著就有希望,鼓勵患者振作精神爭取早日康復。

3悲觀失望的心理護理截肢患者因突然失去身體的一部分而非常痛苦.面臨新的生活、心理、社會問題而感到悲觀失望。家人和護士應有目的地與患者談心鼓勵,生活上給予幫助,心理上理解支援,使患者感到受尊重,正確認識自己在家庭社會中的作用。樹立殘而不廢的正確人生觀,有效地提高生活質量,使病人能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4不適應心理的心理護理截肢術後的日子裡生活習慣有所改變,病人產生依賴心理,能自理的也依賴親屬幫助。護士應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運用大量的事實反覆宣教。舉例同類

病人一些成功經驗,如全國罕見的高位截肢存活者彭水林、半丁等人,現在生活得還很好。動員家屬一起參與,及時指導今後自理生活的方法,給予其心理和體力上的支援,能自己乾的事情自己幹,並積極協助患者訓練健在肌體功能,逐步代替截肢的功能,臨床上漸進地幫助患者下地活動,直到患者獨立完成,從而使患者的信心逐步建立和儘早適應社會,早日迴歸社會。

針對以上,截肢患者家屬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自己應該先建立樂觀自信的心態,才能把自信心帶給患者,規劃好患者以後的生活,正確樹立患者家庭地位,給予他被需要的心理,讓患者能夠早日自信,快樂的面對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