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2-23 回答

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在金庸武俠名著《神鵰俠侶》中,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會引用此句而被廣為流傳。

二、附原文如下:

摸魚兒·雁丘詞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全詩意譯】

敢問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付之死生!冬去春來,情便無限,翅已先老。相守越是歡樂,相離就越是悽苦,但世間仍有痴男怨女沉醉其中。告訴我!層雲延萬里、暮雪覆千山,形單影隻,今後該往何處去?

舊路可見,而當年鼓樂繁華無存。瓦礫荒煙,曾經破秦平楚之地,今日也不過如此!英魂與豪情何在?山風與苦雨狂鳴。天妒真情,不必信我,且看當年鶯歌燕舞,今日已然化塵入土。悠悠千載無解,但憑詩人詠歎。我亦無能,只醉酒高歌,縱情憑弔。

三、作者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山西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韓巖村人。因曾在忻州境內的遺山讀書,故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於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他是700多年前我國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曾有人讚歎說:唐有李杜,宋有三蘇,而金元,只有元好問一人,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壇盟主。迄今流傳下來元好問的作品的有:詩1380餘首,詞380餘首,散曲6首,散文250餘篇,小說《續夷堅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詩鼓吹》10卷。另有已經散佚的著作多種:《錦機》、《東坡詩雅》、《杜詩學》、《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金朝君臣言行錄》、《南冠錄》、《集驗方》、《故物譜》等。 元好問在野史亭最大的成果是,終於收集、整理、編輯成了《壬辰雜編》,共100多萬字。

元好問墓位於忻州市忻府區城南10裡的韓巖村北,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代,因葬時墓前築土5方,每方高5丈,張幕畫花為記,故又名五花墳。

遺山祠位於忻州市忻府區秀容古城內南北大街,是為紀念元好問先生而修建的,祠堂始建於元末至正十三年,是後人憑弔先賢之所在,是文化傳承之象徵。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2-24 回答

元好問詩詞集(金)

摸魚兒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2-24 回答

對了,就是元好問《摸魚兒》。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2-24 回答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地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2-24 回答

最早出處: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但使這句詩出名的是瓊瑤,《梅花三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人間有多少好故事(這句記不大清,應該沒錯),最消魂是梅花三弄。”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12-24 回答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諦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幾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出自元好問《摸魚兒》,這首詞後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夏日清晨,元好問順著驛館的曲曲小道去散步,這時候暑氣未出,天色尚帶著一點灰,眼見得一點點白起來,涼風和著路邊的青翠草木,吹得人心情暢快。

風裡有隱隱的香氣,愈走近,那風愈涼,他不由地緊趕幾步,朝前行去。走到路頭,看見遠遠地荷葉碧田田,漲滿了整個荷塘,那風因得了水氣,才這樣的沁人心涼。荷塘間疏朗朗地開著蓮花,素來,讀書人都是愛蓮的,看到殘荷尚要感嘆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何況這滿池的荷花,粉白紅潤,搖搖曳曳的,風情玉露一切美恰到好處。

最叫人稱奇的是,這裡的荷花都是並蒂而開,微風中雙花脈脈嬌相向,似梁間燕子語雙雙,耳聽得荷塘深處採蓮女的歌聲清亮嫵媚,唱道:“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晉朝的樂府《江南曲》,本是文士以魚戲荷葉,隱喻魚水之歡,百姓不求深解,只愛它詞風淺白生動,倒也流傳得廣。

旅途漫漫無聊,突然在此處聽到悅耳清歌。他一發來了興致,朝採蓮的人招招手。想上蓮舟。

——可有人願渡我一個?

看到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在荷塘邊,那些採蓮女哄得笑一聲,立刻散開去。他只看見船漿入水,擊碎水面蓮影,碧波顫顫,不一時滿荷塘的笑聲都隱沒了,顯然是人躲到藕花深處。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寂靜,元裕之愣住了,他是一時興起,沒想別的,別人的慌張,倒正映著自己行為唐突。不由大窘。正沒個著落處,一隻船從水面慢慢渡來,船頭站著一位老者,叫道——少待,老漢的船這就來。

“這裡的蓮女,好象特別怕生似的。” 元好問坐在船頭,半問半答地說。搖船的,是一個老人,漁家打扮,倒也精神。

“今年這裡,出了件奇事,女兒家的,不得不特別避諱些。”

“哦?什麼事?”裕之看著身邊的嬌豔無倫的荷花,心情大好,趕著問。

“這塘裡溺死過人……”老漢感慨地很。看看他的反應不大,又加重了語氣,“撈上來一男一女。年輕人!”

“哦!”這樣一來,他倒是有些驚奇了。水裡溺死人是常事,然而同時溺死一男一女,怕是有故事。

——是這樣嗎?豔陽初生的時候,元裕之下了船,臨走時,將一副字留在漁家老漢手裡。

“這首詞,煩請老人家記熟了,請採蓮女代唱,聊表我對這一對痴情人的敬意,也不負著滿池並蒂蓮花。

老漢笑了一笑:“相公請放心,你這首詞叫“摸魚兒”又名“邁陂塘”全詞116字,前闋六仄韻,後闋七仄韻,同韻相押。老漢字字在心,且唱一遍給你聽”——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

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

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唱到“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老漢的歌聲已隱隱有蕭索之意,彷彿已經看到風吹雨打後落紅滿地的一片狼籍。

元裕之大驚,這是他方才哀悼痴情人之死,有感而發而做,不料眼前這貌不驚人的老漢,竟然深深領會他的愁怨之意——老天尚憐痴兒女,這森嚴禮教,卻不知白白摧毀了多少人間美眷,良辰美景。

失敬了,他向老者一揖到底。“請教……”

“不用請教了。我不過是心隨故國身似水的人罷了。失敬的人,應該是我。我見過多人感嘆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像相公你想得這麼誠摯深遠,這一雙兒女,相眠地下,若聞此詞也該瞑目了。”說完,老漢的船盪開去,漸漸遠離,仍聽到他高聲吟著幾句——“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元裕之站在塘邊,看著滿池荷花,它們彷彿向他證明,這世道,人吃人時,一點痕跡不露。

然而他,必須繼續在這樣無情的世間,緩慢慎重的行走,如同穿越無盡晝夜。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諦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幾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一雙雁的貞烈感動了一個詞人,一個詞人的感慨問住了我們所有人。

那時候他走到了幷州,在路上,他遇到一個打雁的人,那人說:“我今早捕到一隻雁,已把它打死。另一隻本已逃出羅網,竟悲鳴不肯去,後來撞到地上自殺了。

於是,他又想起了,在那個荷塘,那個老人對他說的故事——大名那個地方有一對相愛的男女,彼此有了很深的感情,卻不為雙方的家庭認同,百般哀求無效,就一起失蹤了,家人以為他們私奔,請官府代為尋找,卻杳無音訊,就在不久前,有采蓮踏藕的人,在水裡發現了他們的屍體,撈上來,服飾容貌尚可辨認。而這一年的夏天,兩人溺水的荷塘裡,突然一夜之間開滿了憂傷的並蒂蓮。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若說這世間無情,為什麼先有人殉,再是雁死。若說這世間有情,為什麼劉蘭芝焦仲卿魂化鴛鴦哀鳴不已,韓憑何氏身化相思樹才能團聚。孟姜女哭倒了長城,看見的只是累累白骨。

他便買了這兩隻死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岸邊,堆起石頭作標誌,稱之為“雁丘”,並寫了一首詞,和上一闋一樣,用的都是“摸魚兒”的詞牌。但是後來人更喜歡稱它為“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換,這個問題,不要問正在愛的人,他們意亂情迷,給不出清醒的答案。不要問愛過了的人,他們不見得能給出答案,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大雁南飛,經過這裡,汾河進入黃河的入口處,漢武帝曾多次來過這裡。依稀仍是《秋風辭》裡言及的橫汾路,當年簫鼓齊鳴唱棹歌,如今只剩低矮的樹叢黃昏時泛出漠漠荒煙。眼前望去正是楚辭裡“招魂”“山鬼”描繪的那股淒涼風味。

這一對生死愛情,連老天也會感到嫉妒。你不信嗎?你看那些燕子、麻雀死了,都變成了塵土。只有這對大雁,萬古流芳,等待著詞客騷人,來到“雁丘”前,狂歌痛飲,紀念它們的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

是的,老天爺未嘗不懂得嫉妒,因為它本身是寂寞的,黯然地俯視著蒼生,天與地,被分開以後,隔得已經太遠。

關於元好問

此詞是元好問寫成於金章宗泰和五年,赴試途中,此時他還是個弱冠少年。已經才氣如此高昂!

金元亂世,文人不是清高不仕就是平庸,所以詩詞不成氣韻,一貫湮沒在浩浩的水煙裡。此時獨出了個元好問,裕之是一個才氣品德俱高揚的人。

他是當時的文壇泰斗,多才多藝,論起來,比唐宋的太多的人都要出色,除了長於詩文、從政之外,他還深於歷算、醫藥、書畫鑑賞、書法、佛道哲理等學問,他的朋友遍及當時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權臣,也有一般的畫師、隱士、醫師、僧道、士人、農民等,據有人考證,其有文字可據者達500餘人,例如李杲(東垣)、張從正(子和),被尊為金元四大醫學家中的兩位(另兩人為金代劉完素,元代朱震亨)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位社會活動家。

他還是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先後編成了史料價值極高的《中州集》和《壬辰雜編》。他的《論詩》絕句30首,在文學批評史上很有地位。他的學問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後進,為官清正,不愧為金元大家,即使至明清、堪與他伯仲者也難得有。

然而,這樣一個人,卻始終沒有獲得和李白,蘇軾,哪怕是陸游一樣高的評價。甚至,如果沒有通俗小說的傳播,元好問這首詞也未必見得有多少人知道,至少不會流傳的這樣廣袤。而且諷刺的是,很多人背得死熟的只是這闋詞的上半闋,這些人包括我在內。

我們漢族人,不是不以自己為重的,五千年流轉下來的文化,始終都是漢人唱主角,外族頂多是個幫襯。好比鶯鶯後面跟著的紅娘,白蛇後面站著的那個青蛇,水袖青劍舞著,也是一園花好開出富貴牡丹,眼光最終還是落在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