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不副實的開發者大會

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結束已有一個月。然而,這次開發者大會將在之後很長時間內被人反覆提起,因為之後很多年華為發展過程中的千絲萬縷,在這次開發者大會中早已伏筆千里,顯出草蛇灰線。

它的涵義太過複雜和豐富,以至於凱二七琢磨了一個月,才理清了一點頭緒。技術、商務乃至政治都糾纏在一起,解局變得如此複雜,下文也只能觸及一點皮毛。

這次大會從名字開始就受到了不少程式設計師的質疑。開發者大會,從名字上看,物件是開發者。

知乎有程式設計師抱怨:

不客氣的說,華為這次“無文件、無DEMO、無程式碼、無API、無IDE”的五無“開發者大會”有濃濃的吹水嫌疑。

“”開發者大會不給鴻蒙OS的乾貨,只給個時間表,那這叫宣講會,這叫概念釋出會,這叫新聞釋出會。叫什麼會都行,唯獨就不能叫開發者大會。”

傳統的開發者大會,要show me the code,講講程式設計師們怎麼給廠家做開發。說它名不副實也有幾分道理,它確實不是傳統意義上其他公司所定義的開發者大會。

這次開發者大會更像是產品釋出會,更多地在宣講華為自己的產品和理念。

華為走到今天,已經在拉動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科技發展,大眾也更加關注華為的研發和理念。過幾個月或者過幾年,華為所公佈的技術就會來到大家的生活中間——很多人希望瞭解過幾個月我們買到什麼樣的科技產品,這些科技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其範圍不僅僅是大家接觸最多也最關切的手機。

從日程看,華為開發者大會重頭戲是社會各界關注已久的鴻蒙作業系統,此外還有大佬出面宣講的神秘黑科技。

所以我們能看到從一百多塊錢的學生票到五千多的超級VIP門票一搶而空。

當前的華為已經是中國科技企業的領頭羊,對世界通訊技術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況且又被美國封殺了。

這次華為開發者大會前後籌劃了兩年時間,一切都是華為有意為之,尤其,在當前華為所處的背景下。

這次開發者大會有三個層面用意:對中國市場發訊息,對美國秀底氣,對菊廠員工穩軍心。

華為經過多年技術與經營的積累,國內外在各條業務線突飛猛進,也確實需要一個能引起廣泛關注的場合,盡力擴大化自己的聲音。

至於大會究竟叫什麼名字,對華為來說不重要,對關心華為的大眾也不重要。華為發出自己的聲音,大眾和傳媒瞭解想要知道的內容,各方就滿意了。

至於程式設計師需要的程式碼,會後慢慢來。開源,文件,可能需要一兩年,既然有人說華為是按揭開源,那麼按揭至少也要幾年時間才能還完,對吧。

於是,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版,就這麼來了。

二 沸騰的鴻蒙:串起珍珠的項鍊

沸騰了嗎?確實沸騰了(凱二七照例給你們沸騰文的實錘)。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大佬級媒體紛紛報導、轉載鴻蒙OS新聞。鴻蒙系統相關新聞在微博上的點選量是6。5億,在知乎上熱度過億。

我看見了未來: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

各個媒體上的熱度,體現了中國人對自主作業系統發自內心的渴望與關切。

為什麼?

這是第一個中國人自己有實用性、去大規模推展開的作業系統。

因為這次的華為鴻蒙看起來很有希望。

這個作業系統既有美好而廣闊的應用前景,又有現實而可行的運營基礎:華為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這兩年在終端的爆發,展示出做自主作業系統的實力,又可以依仗自己龐大的終端出貨量。

況且鴻蒙系統不是孤軍奮戰,方舟編譯器可以讓現有的安卓生態低成本地遷移到鴻蒙生態,還有華為自家資料庫支援。

它沒有選擇強硬的攻城戰,去碰文泰來聯盟這樣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對手。而是主攻的是目前空白的領域物聯網,在未被佔領的廣闊的領域圈地,而且又與自己擅長的通訊與互聯技術互相激勵。

從鴻蒙的本意來說,從多年前開始研發的時候,它就帶有兩個層面的任務:

首先是為IoT戰略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援,因為並沒有別家的作業系統能滿足華為在5G和萬物互聯時代,雲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業務需要。

等谷歌的Fuchsia?黃花菜都涼了。谷歌Fuchsia雖然面向物聯網開發,但因為谷歌的終端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對谷歌來說,迫切性和重要性都不強。況且今天的華為已不屑於等待其他廠商提供基礎技術。

況且谷歌技術依然有被封殺的危險。

它從來就不是備胎,一開始對標的並不是安卓,只有谷歌Fuchsia與之功能類似。

第二才是為華為自己日益龐大的手機業務的作業系統做個備胎,以備不時之需;而且這個自主系統要從根源上克服安卓嚴重的技術缺陷,提升消費者體驗。對標安卓本就是它的副業。

拜任總所賜,它誕生了;拜川總所賜,它亮相了,而且有一點可能要在手機戰場上出現了。

因緣巧合,第二個任務決定它必須在這個時點現身,雖然第一個任務還顯得略有倉促。

這兩個任務相對獨立,但又可以無縫融合。所以我們看到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對鴻蒙的具體適用也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於IoT端不遺餘力,加大力度搶佔生態黑土地地位,與業界合作伙伴一起擴大生態圈,而且首款產品立即上市;

對於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華為手機何時可以用上鴻蒙,餘總表態,目前不上,但想上隨時可以上——技術上並沒有障礙,目前沒有推廣到手機上純粹出於商業生態的考量。在做好技術準備的基礎上,依然爭取不與安卓生態圈決裂。但如果封殺繼續,那麼P40上就可能應用鴻蒙。

鴻蒙擺明了華為的態度:不怕封殺,但爭取解除。

從516至今,制裁一直沒有鬆動的跡象。美國企業130多份向華為供貨的申請,一份都沒有透過。

那麼,華為自己也是能做的,而且早就一直在做。

鴻蒙身上,技術因素與政治因素交織在一起。

有的部分,美國製不制裁華為都要做,因為美國也沒有相應技術。

有的部分,美國製裁了,就先給你看,我也有哦。

封殺也沒什麼,美國人能做生態,中國人也可以。我們十四億人的內需市場也足夠了。

大不了先從國內做起做好,再反推海外市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就是這樣做起,無非再來一遍。谷歌的GMS不能用,這也沒什麼,就自己做HMS。

況且在手機端,鴻蒙系統有個先天優勢,就是中國主場的頭部APP基本沒有國外的份,尤其是沒有美國APP什麼事兒。大家可以開啟自己的手機,看一下有幾個是國外的APP,尤其是美國的APP。在貿易戰大背景下,國內頭部軟硬體企業必然要適配鴻蒙。

從技術上講,鴻蒙採用的微核心技術路徑很適合IoT應用,這就足夠了,物聯網不需要像資料中心和桌面PC那樣乾重活。鴻蒙的未來有點像Linux:有個晶片就能跑,還開源,應用空間廣泛。

從廠商技術實力,到業務需要,到戰略戰術,看上去都思路清晰,又結合了華為自己的優勢。

華為並不想另一個手機作業系統去擊敗安卓和iOS,華為只是會升維打擊,超越他們。

當然,各個方面各種不看好都有,甚至於某些社群說華為鴻蒙是PPT系統。我只想呵呵。華為明年就會部分開源鴻蒙,現在又甩出來這麼多特性,說鴻蒙是PPT,這是在誇華為吧?說真的,以華為的實力和水平,寫個能在不同場景下執行的微核心(可能不到一萬行程式碼)然後形式化驗證一下,用得著吹牛嗎。

凱二七比包括花黑在內的任何人都能列出更多的華為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但不準備在這裡浪費篇幅,去解釋鴻蒙系統和方舟編譯器是不是PPT,水貨。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爭論華為的技術細節是個風險極大以至於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華為太擅長打臉。

而且華為公司馬上就給大家秀出了第一款鴻蒙產品。

雖然榮耀管它叫智慧屏,但實質上它首先是電視機。客觀上說,榮耀智慧屏並沒有藉助“首款鴻蒙裝置”的概念與勢頭成為爆款,操盤上仍有可提升之處。

如果是小米操盤,大概會定個2999,然後全民關注的勢頭打造爆款,順手炒一波開關機時間!——當然開關機廣告是少不了的。

或者,這個價格如果來個70寸呢?那就定個小目標,先賣他一個億。

當然,智慧屏承載的意義首先在於“華為公司用榮耀品牌出品了一款展示鴻蒙系統”的電視機,正式宣佈鴻蒙上市,進入電視機市場。

deadpool說得好:

看開發者大會才發現,鴻蒙遠遠不是一個匆忙做出來應付美帝的半成品Demo,而是一款架構清晰、歷程和路標明瞭,打通智慧屏、可穿戴裝置、車機、音響、手機等多終端的全場景OS。

華為為鴻蒙苦心經營多年,本來就不是半成品demo,也不可能是半成品demo。

鴻蒙的應用何止是手機手環車機等產品,1+8+N等應用無限廣闊,而華為的佈局又豈止在鴻蒙作業系統。

凱二七整理了一下華為從去年底到現在公佈的軟硬體佈局:

基礎軟體:

作業系統:8月9日,東莞開發者大會上正式釋出的鴻蒙OS,可以部署在手機、PC、手錶、IoT等各個平臺。

編譯器:4月11日,方舟編譯器於上海P30釋出會上首次亮相。已經部署到手機上。

資料庫:多年前感覺到美國廠商Oracle潛在斷供危險時就開始研發的高斯資料庫,5月15日在京釋出。

硬體:

人工智慧平臺:軟體有MindSpore框架,明年一季度正式開源。2018年10月10日釋出的昇騰系列晶片,可以部署在雲端和手機端。昇騰910晶片於8月23日正式釋出。研發中的汽車自動駕駛,晶片目前也使用了昇騰310。

PC端:已經透過閉門會議PPT表示存在PC級桌上型電腦晶片920Lite以及930Lite,從命名看,是伺服器晶片的輕量級版本,明年應該會有詳細的資料披露。還有臺媒說走嘴的桌面級GPU。凱二七做了一個小小的分析:如何看待華為海思正在研發包括電腦 CPU、GPU 更多的晶片? - 凱二七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390

18573/answer/778084300

我看見了未來: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

手機端:麒麟990等晶片(整合巴龍基帶),9月6日在IFA釋出。明年使用的5nm麒麟晶片也已流片。再以後ARM斷供的話,華為也有自己可控的CPU(可能是開源架構RISC V?)。

汽車端:滿足車規級需求的自動駕駛晶片MDC 610明年正式釋出。

伺服器端: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鯤鵬920,1月7日深圳釋出。後年會有更新換代產品。伺服器執行尤拉OS。可以想見,能與鴻蒙系統無縫對接。

基站側:5G基站使用的天罡晶片,1月24日北京釋出。

路由器:凌霄系列晶片早已用於路由器。凌霄WiFi-loT晶片於8月9日在開發者大會上釋出。

麒麟A1:IoT端的晶片。9月6日在德國柏林與麒麟990晶片一起釋出。

智慧屏:鴻鵠818晶片。7月26日廣州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發布。

還有很多晶片尚沒有公佈,或者不用公佈,例如自研的手錶、耳機晶片A1。

以及即將上線的華為地圖服務和Cyberverse服務,準備取代谷歌GMS的HMS服務。

華為這一年來的意思是:我什麼底層軟硬體技術都做,除了Windows生態我不(dong)想(bu)動(liao),甚至連Intel的CPU都可以脫鉤。其他一切基礎軟硬體我這裡都有,當然效能另說。

凱二七整理完成後終於發現,華為有可能提供未來資訊產業的一切基礎軟硬體服務,如果開發者想開發什麼應用,華為這裡有全套軟硬體!

我看見了未來: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

很多軟硬體的釋出遠遠早於五月十六日美國製裁,這意味著華為的各項佈局並非為了應付封殺而臨時拿出一個東西證明已有備胎,而是早就打算搞定一切——海思總裁何庭波女士著名的“備胎轉正”郵件也為佐證。華為依然力圖從純粹的技術為出發點,不惜代價地研發,克服來自政治層面的阻礙,為自己一點點開啟並擴大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其實,華為副總裁徐直軍也直言:

華為的定位是ICT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和智慧終端提供商。

這幾年華為的晶片之所以能夠發展很快,是因為“不缺錢,決策簡單”。

凱二七算是讀懂了徐總的話。以前大家對華為的認識就是賣基站,後來又加上了賣手機,以後可就是我全都要了。

好貴呀,這兩句話,要華為一年花上千億去兌現。

華為不再僅僅是手機和基站。華為的研發就像煙波浩渺的大海,平靜的海面下隱藏著價值連城的珍珠。

而鴻蒙系統,則是串起珍珠的項鍊。

多年前華為就在幾乎一切ICT基礎領域開始了研發,這一年來軟硬體基本開發完成,於是一步步地對外界公佈。

真是深不可測。凱二七算是知道華為一年一千多億的研發經費投到哪裡去了,如果要對標Intel、三星、蘋果、英偉達、高通、谷歌國外相關領域巨頭,一年一千億好像還不夠。

當然,華為是被逼的自己做全套。如果沒有美國封殺,華為會繼續購買美國供應商的服務和裝置。按照華為的熵減理念,一定要從外部源源不斷地輸入負熵,再把它耗散掉,機體才能存活下去。不開放就會死亡。與大家想象的截然相反,任老闆經常旗幟鮮明地反對自主創新。在具有可選擇性的領域,華為更願意採用合作伙伴的解決方案。但華為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都是為了活下去,又必須把最核心的東西抓在自己手裡。一方面在當前核心領域力求深入無人區,構建獨特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根據行業價值轉移的趨勢,不斷擴大作戰空間。

516封殺是華為與美國脫鉤的起點,也是中國電子資訊產業與美國脫鉤的起點。 只要中國企業足夠強大足夠先進,都會像華為一樣撞上封殺牆。 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更是第一大經濟體,擁有自主或者至少不受限的技術(開源軟硬體等等)以可持續發展,乃是必須要做的工作。

美國遲早會有一個川普上臺,遲早會對中國的領軍企業進行封殺。 中國也遲早會開發自己的軟硬體。 利益的衝突不可避免,所以封殺也不可避免。 把時間拉長一點,中國遲早要被逼得做自己的作業系統,晶片,資料庫,編譯器,乃至EDA等生產力軟體,只不過華為率先對美國取得了技術優勢,所以第一個被封殺,僅此而已。

華為倒是心態一直很好,反正都準備這麼多年了,這事兒來了就來了。而且還有這麼多技術美國人也沒有,想買都無處可買。

而且華為早就不屑於跟在美國人身後。而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就是一次對華為未來的集中宣言。

那麼,震驚了嗎?還沒有。(本文暫不上震驚體。)

寫一個適合於自己業務需要的作業系統,從技術上對華為來說沒啥難度可言,難度在於生態建設。

做手機降個300塊錢算哪門子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做自主的,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和其他基礎軟硬體才是。

相比宏大的遠景,現在的鴻蒙系統只相當於微軟釋出了DOS 1。0,距離成為生態主宰,進化成Windows 10還有一光年的距離。

無論結局如何,這是一次偉大的努力和嘗試。很多晶片和軟體會像麒麟一樣成功,也有很多專案會失敗,銷聲匿跡。

最後成敗,取決於很多因素,但只有今天的華為才擁有技術實力和雄心,去追求成功的可能。

華為以前失敗過很多專案,以後也還會失敗很多專案,但絕不會因為技術實力不足而失敗。

鴻蒙系統有時間表,但成功沒有。設想再美好,有利條件再多,也不等於成功。

前程漫漫,道阻且長,華為諸君努力。凱二七這裡遙祝華為好運,鴻蒙好運。

(三)真正的黑科技:Cyberverse

華為是一個極度現實主義的公司,但他的目標極度科幻。

華為說,Cyberverse將再一次改變世界。

使用衛星、無人機、地形車和手機對某個地區乃至整個地球進行數字建模,由華為搭軟體和場景平臺,提供5G連結和晶片解決方案等基建設施,由合作伙伴提供應用,挖掘商機,這就是Cyberverse。

它很後現代,很網路朋克。如果你不瞭解Cyberverse,可以複習一下經典科幻電影駭客帝國。把腦後插管的互動方式換成手機VR,基本上就是Cyberverse。

但Cyberverse不是科幻電影,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我敢說,華為早在實驗室中用VR眼鏡幹過了,把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拉到近景。

當華為fellow羅巍開啟Cyberverse的介面,我立刻意識到它無限的商業價值——這不就是高德百度地圖的3D VR版加大眾點評麼。

據羅巍介紹,Cyberverse將在景點、博物館、智慧園區、機場、高鐵站、商業空間等空間提供服務。

很好,先搶佔商業價值最高,人流最密集的制高點,步步為營,徐圖發展。

多年在全世界摸爬滾打,華為早就不僅是技術高手,商務操作更是純熟。

諸位讀者能想象未來的華為戰翻了百度高德地圖和大眾美團嗎?反正凱二七已經在琢磨這件事了。

Cyberverse、鴻蒙、一系列晶片,華為終於圖窮匕見:這次開發者大會其實傳遞出的是華為對未來IoT和5G全場景應用的觀點和佈局。

華為的目標是,Cyberverse空間中,(每個人造)物體上都執行鴻蒙系統,(每個人造物體)都智慧化(最好都使用華為出品的山海經系列晶片)。

華為之前一直是一個硬體公司,一開始苦哈哈地研發交換機,路由器,再賣出去,後來苦哈哈地研發手機,再賣出去。

做產品很重要,把產品做好很重要,比方說要做手機就至少要把訊號整明白。然而,現在華為不僅於此,不僅僅為ICT產業提供基礎建設,而且開始做生態了。

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無需擔心創始者,哦不,創世者的收入與利潤。哪有比建立一個生態再坐地收租更爽的事情。把整個地球數字化再收租——在這個設想面前,谷歌和他的安卓,真是小兒科。

這也是華為再次去努力打造一個Windows、阿里和安卓級別的軟硬體生態,又與華為雲,人工智慧等基建直接融合在一起。

5G,IoT,大資料,數字地球,一切都在Cyberverse虛擬空間中串連起來,自動駕駛與智慧物流等未來風口也在遠處與Cyberverse勾勾搭搭。這裡有足夠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空間供華為大展身手。

比爾蓋茨當年的目標是,每個人有一臺電腦,(電腦上當然要執行他的傑作,一開始是DoS,後來是Windows系統)。歷經萬千波折,他實現了。意義不僅僅在於他個人成了世界首富,而在於,他改變了世界,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電子化資訊化時代。他獲得的個人財富固然驚人,然而在他的偉大成就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這是他個人,微軟公司,以及美國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如果華為能實現鴻蒙+Cyberverse+晶片生態的構想,那麼人類將進入萬物智慧時代。華為的目標比當年微軟的目標高出好幾個維度。不僅僅是萬物互聯,而且是透過雲與人工智慧的加持,實現萬物互動。前人只敢在科幻電影與小說設想中的未來情景,就有了技術基礎。

因為鴻蒙和Cyberverse構想的,正是未來社會,未來生活的樣子。

前路太過艱難,目標太過科幻。假如華為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能夠實現願景,獲得的營收與利潤固然驚人,但在它的偉大成就面前將不值一提。

但這才是偉大科技公司應該努力的目標——去改變世界。現在,華為走在世界科技巨頭的最前方。如果目標實現,將是華為公司和中國,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

凱二七從去年開始,寫文吹吹華為手機,踩踩iPhone,然後喜看銷量統計兌現預言,一直覺得手機高階市場超過iPhone是華為的核心目標。

現在,在鴻蒙系統和Cyberverse面前,碾壓iPhone這種(先在中國區)過幾個月就能實現的小事顯得多麼無關緊要。

三天的開發者大會,華為的佈局無限寬廣,看得凱二七來不及振奮,倒是有些眩暈。我抬起頭,彷彿感覺有些抖動。那抖動從空中的一點發出,呈圓形向整個星空擴充套件,彷彿星空是一汪靜水,有人用手指在水中央點了一下似的。

因為我看到了科技的未來,華為的未來,和我們生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