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於2017年初推出了新的實施方法論Activate,在介紹這個方法論前,我們先回顧一下老的實施方法論ASAP(Accelerated SAP ),如下截圖是ASAP方法論的概述:

SAP那些事-職業篇-5-也談SAP新實施方法論Activate

相信大家對這個圖已經很少熟悉了,ASAP分為準備階段、藍圖階段、實現階段、最終準備、上線及支援五個階段,經常做專案管理的朋友肯定了解,這個實施方法論類似於專案生命週期的預測性生命週期(對應軟體開發瀑布模型),每個階段劃分比較明確,充分了解未來要交付的功能,整批一次交付適合這種模式。在這種實施模式中,通常要花大量時間討論藍圖,藍圖一旦確定,後續實現過程中一般不再修改。

下圖是SAP新實施方法論截圖:

SAP那些事-職業篇-5-也談SAP新實施方法論Activate

新的實施方法論包括準備階段、調研階段、實現階段、部署階段。其中調研階段和我們以前說的調研不太一樣,主要任務是差異分析。

其實呢,在SAP新的方法論Activate釋出之前,SAP曾經推出過一個叫RDS(rapid

deployment solutions,快速部署方案)的東西,截圖如下:

SAP那些事-職業篇-5-也談SAP新實施方法論Activate

其實和RDS和Activate挺像的,SAP也說了,Activate是利用最佳實踐和快速部署解決方案的。

個人理解為何有這種改變呢,其實也是因為目前企業面臨的變化越來越快,要適應這種快速變化的業務而推出新的實施方法。說到底,就是要更快的實施,更快的應用,還得滿足不斷的變化。

我以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通常一個專案能壓縮時間的階段主要在調研、藍圖、配置實現這幾個地方。前兩年我在想,不如壓縮這幾個階段的時間出來,擴充測試(包括單元測試、整合測試、帶實際業務資料測試、帶許可權測試、使用者接受測試等)的時間,因為系統最終總是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完善的。各位做的比較久的顧問都有類似感受,有不少在藍圖階段討論來討論去,花了不少時間,結果在最後使用過程中不了了之的功能。因為大家不真正使用,總有紙上談兵的感覺。而且使用者在未真正接觸系統前,很多細節也無法完全透過語言、文字(包括PPT)表達出來。還有重要一點,不真正使用系統,使用者無法真正的認真起來,這不是說使用者不負責任,而是人的天性使然,不少人有拖延症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到最後,不肯重視(這一點可透過模擬執行加一定的考核進行彌補,讓使用者真正對系統重視起來)。另外,個人認為在專案中可以進行模擬執行,即非正式上線,但是期初資料切換以及執行都和正常執行無二,相當於系統並行,讓大家真正的感受系統的變化。當然,現在的確顧問對系統都比較熟悉了,花在配置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修改配置適應業務也越來越熟練,所以我覺得新的實施方法論是適應了目前的行業發展的。簡單的講,新的實施方法論就是一上來就開始體驗系統,簡單的調研和分析後,就進行系統配置和測試,測試過程中不斷的修正配置和功能開發(類似開發的迭代),不斷的收集資料。等什麼時候帶完整資料、帶許可權測試完成了(我建議再進行模擬執行半個月到一個月),使用者都覺得可以了,就進行部署上線。這類似於專案管理中的迭代和增量生命週期(還不是敏捷,敏捷應該是變化更大),就是不斷的迭代,最終完成。我認為可以在專案實施中考慮使用這種方法論。不!應該大力推廣。

20200919更新:

關於新方法論Activate的SAP官方連結:

https://

go。support。sap。com/road

mapvie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