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為什麼總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

理解其實是記憶?

丹尼爾·威林厄姆的著作《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從書名可以看出是一本為了解決學校教育問題的書,但是裡面大量認知心理學關於“思考”和“練習”的觀點,讓我們重新認識到練習的重要性。下文將為大家介紹書中的重要突破性觀點。

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當我們談論“思考”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從公司開車回家,是不是思考?● 朗誦一篇滾瓜爛熟的詩歌,是不是思考?

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上面兩種情況是思考吧?

通常情況下,思考是發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比如,我們有條理地寫出一篇文章的時候,需要思考;策劃一個傳播方案的時候,也需要思考。 乍一看,思考似乎顯得很高階。但是,和大腦的其他功能比起來,思考其實是非常孱弱的能力。

這是因為,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避免思考的。

大腦中大部分割槽域和資源都用於使我們能看、能動等等,它們比閱讀理解、微積分還要難得多。

比如,我們花幾塊錢就能買到比任何人都計算得快而且準確的計算器;但是再強大的電腦也開不好車,因為它看不到。

和我們的看和動的能力相比,思考是費力、緩慢、不可靠的。

思考是費力的。你不需要費力地去看,但思考需要集中精神。你可以在看的同時做其他事情,但你不能在解題時思考其他的事情。

思考是緩慢的。當你走進公園時,你的視覺系統能瞬間捕捉整個複雜的畫面:草地、樹木、涼亭。而思考系統不能像視覺系統瞬間捕捉整個畫面那樣,計算出問題的答案。

思考是靠不住的。你的視覺系統很少出錯,但思考系統卻經常出錯,有時候連一個錯誤答案也得不出,比如我們生活中大部分問題都解決不掉。

既然我們這麼不擅長思考,那我們每一天都是怎麼活過來的呢?我們如何找到去上班的路?又如何在雙十一的狂轟濫炸中不被商家蠱惑,買到既好看又便宜的衣服?

答案是,我們靠記憶來指引行動。

正如你的視覺系統攝取場景,不費吹灰之力就告訴你周圍事物一樣,你的記憶系統也會立即判斷出你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並提供答案。

比如你去過一次附近的便利店,再去的時候就不會像第一次那樣,在地圖上費勁搜尋、然後小心翼翼地辨認左拐右拐了。你會進入自動模式,這就是記憶在指揮你的行動。

又如,我們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旅行,往往會覺得很累人:所有在家“自動模式”就能完成的小動作,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去便利店該左拐還是右拐?怎麼告訴店老闆你想買瓶水?

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思考是如何發生的?

由此可見,記憶對於思考極其重要,那思考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來看看大腦的工作模型,它類似於電腦的工作原理:

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左邊的“環境”可以看成電腦的“資訊輸入”,它是你聽到看到的事情等;

下邊的“長期記憶”可以看成電腦的“硬碟”,它儲存著你關於世界的事實性知識比如一個詞的含義;

右邊的“工作記憶”可以看成電腦的“記憶體”,它是處理你聽到看到的事情的地方,是意識和思考的區域。

思考的過程就是,我們從“周邊環境”和“長期記憶”中提取資訊,在工作記憶這個平臺中,用新的方法進行組合。

舉例來說,我們在閱讀一段文字的時候,為了能夠理解它的意思,我們需要作出思考:

我們看到的文字就是“環境”,我們存有關於字詞的意思,這屬於“長期記憶”,我們看到的字和我們記憶中這些字所代表的意思一起進入“工作記憶”,思考就發生了,於是我們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

可見,我們利用已知的事物理來解新的事物。事實上,理解其實是記憶:

理解新的概念是讓正確的已知概念進入工作記憶,並重新加以組合,比如做新的比較,或者換個角度想問題。

因此,我們記憶中的背景知識非常重要,一個人看來在進行邏輯思考,其實大多數時間是在進行記憶檢索。

遇到問題時,你會首先在記憶中搜索解決辦法,如果找到一種,你會立刻使用它,因為這樣做很省事很有效。比如大廚在做一道菜時,他不會每次都看菜譜,而是不假思索便能完成。

但是有一個事實是,遇到複雜問題時我們的記憶體(工作記憶)非常容易“宕機”:我們很容易心算出 3x7=21,但是幾乎沒人可以迅速心算出18253X237。

這是因為我們的工作記憶空間非常有限,沒法存放中間步驟。如果要同時思考太多東西,我們會犯糊塗,會搞不清楚待解決的問題、要讀懂的故事或者做決定時要衡量的各個方面。

“工作記憶”的有限空間是人類認知的基本瓶頸。

怎麼辦?

擺脫這個困境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是增加事實性知識,它儲存在你的長期記憶中,幫助你合併、壓縮資訊,使空間變小。

比如我們閱讀英文著作時,如果單詞量不足,會舉步維艱。反之,我們能迅速地閱讀並理解。

第二是讓工作記憶中操縱事實性知識的過程更有效率,它能壓縮我們將資訊帶入工作記憶的過程。

比如教小孩繫鞋帶,一開始他需要記住每一個步驟,熟練後思考過程可以變得不假思索。過去佔用工作記憶所有空間的事情現在幾乎不在佔地兒了。

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把思維練成直覺

讓思考變成自動化

既然記憶如此重要,那我們就應該讓更多的東西進入我們的記憶,成為思考時的背景知識。

如果帶球的同時還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你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足球選手。像這樣的低層次過程必須不假思索,才能給高層次的過程、比如戰術策略提供足夠的空間。

透過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過程,一開始需要佔用很多工作記憶空間的基本步驟,會變得自動化。這些步驟只有自動化了,我們才能將思考力提高到下一個層次,比如思考意義、策略。

沒有充分的練習,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腦力活。

練習還能幫助我們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不同的問題。所謂的“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典型的不懂得把一個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別的問題上,也即“知識不能遷移”。

為什麼會這樣?

如前面所說,我們讀到或聽到話語時,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理解。不幸的是,它讓我們更難看到問題的深層結構,我們的認知系統總是在尋找合適的背景知識幫助我們理解生詞、片語和語句,而合適的背景知識總是和表層結構有關。

如何才能提高我們辨別事物深層結構的能力?唯有練習。

重複做很多某一型別的事情,使得你更容易辨識一個新問題的深層結構,因為練習能使你容易理解問題並能在事後記住它。你越是熟悉水流你就越容易理解電流,越是熟悉雞蛋,你就越容易理解其它你從沒見過的動物的蛋。

這也是為什麼高手和專家能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原因、做出決策。

他們透過十數年的實踐訓練,獲得了豐富的背景知識,並能將一系列思考過程自動化,往往能看出問題的深層結構,從而節省工作記憶的空間。

好了,回到我們文章開篇的問題,從公司開車回家,是思考嗎?

它一開始是的,想想我們在剛學車的時候,方向盤、油門、剎車、哪裡拐彎,每一步都需要思考才能做出動作,應該感謝你自己長年累月的練習,讓這一整個過程都壓縮成了肌肉記憶,以至於我們可以開啟”自動駕駛“模式。

為什麼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

讓創新過程變得不假思索

在人類所有思維活動裡,創新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能力。它讓我們開創性地解決一些複雜問題,同時可能會創造出一些影響深遠的事物來。

正因為如此,創新在人類思維活動中,顯得尤其難。為了能更有效地運用創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

那就是讓創新思維變成肌肉記憶,讓創新過程變得不假思索,這離不開大量高密度的練習——

創新,是練出來的!

混沌大學深耕創新教育領域多年,我們只講創新,創新學科,只在混沌才有。

多年來,我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體驗超棒的創新模式,為了讓更多的人習得創新能力,混沌大學首次推出城市線下班——

混沌大學·創新訓練營

它是混沌大學首個城市線下訓練營,17個城市學習中心,每城一期,3天3夜,與城市中最會思考的人同場進化。

疾速完成思維能力蛻變,這個雙十一你不容錯過!掃碼瞭解詳情↓

#FormatImgID_15##FormatImgID_16#雙十一全國限量發售,點選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