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出名的皇后是長孫皇后嗎hooh152017-01-08

1。隋文帝皇后獨孤氏

獨孤氏的父親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獨孤信育有兩女,長女兒嫁與北周明帝作皇后,二女兒便嫁給了楊堅。當時的楊堅是一個非常奇特的人物,他的先祖楊震曾作過東漢太尉,父親楊忠是北周的柱國大司空,楊堅生就一副與眾不同的身材,上身長下身短,比例嚴重失調,而且面有威嚴之態,王侯們見了他,常不由自主地感到手足無措,北周太祖曾預言:“此兒風骨,不似世間人。”因此,楊堅雖然受到先輩蔭庇而少年出仕,卻常常遭皇室猜忌,為避嫌疑,他處處收藏鋒芒,韜光養晦,輕易不與人爭鬥”。這樣一個怪人,卻被獨孤家二小姐慧眼看中,透過媒妁撮合,不滿二十歲就嫁進了楊家。

二十年過去了,楊堅雖然極力謙讓,但因功勳卓著而被封為北周上柱國,掌握全國兵馬,在朝中威望日重。獨孤氏為楊堅生有一女五子,他們的女兒長大後作了宣帝的皇后,楊堅成了國老,然而皇室對他的猜忌仍未因之減輕,宣帝曾經多次對皇后示言:“你父若惹火了我,必定誅殺你全家!”

楊家似乎一直生活在皇室的壓力之下,但卻並不因此而減弱楊堅發展的勢頭,這時他已重兵在握,羽毛豐滿,若動起真格的,恐怕皇帝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哩!

不久,正值華年的宣帝因病崩逝,由年幼勢弱的靜帝繼位。楊堅以靜帝年幼需輔為名,入朝總攬一切國政,雖不稱帝,實已掌握了國家的大權。為此,相州總管尉遲迴不服氣,舉兵反叛,倡言討伐楊堅,不料是拿著雞蛋碰石頭,不幾天時間就被楊堅全部剿滅。楊堅風聞尉遲迴起兵與宇文氏清王的慫恿有關,剿滅叛軍後,他立即軟禁了宇文氏請王,從此楊堅便獨霸朝政,無人敢於過問了。

靜帝迫於形勢,封楊堅為隋王,併為他破了不少朝廷禮節,允許他帶劍上殿,入朝不趨,備九錫之禮,待遇均在其他侯王之上;後來,在楊堅的要求下,又賜給他原本只有皇帝才能戴的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旌旗,超過了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禮節極限;最後,年幼的靜帝自知不是楊堅的對手,自動讓位給他,號稱隋文帝。順理成章,王妃獨孤氏成了皇后,長子楊勇立為太子,並盡殺了宇文氏諸王,以絕後患。

這時隋文帝是四十歲,母儀天下的獨孤皇后也已三十七歲,而她的女兒早已先於她做過一朝皇后了。建立隋朝後,隋文帝認清了前朝沒落的原因在於浮誇不實,卓具遠見的他力圖改革官儀,整頓朝綱,一心建立一個聖明朝代。獨孤皇后也不是一個目光短淺、囿於家事的女性,在楊堅取得王位的過程中,她就曾相幫著出謀劃策,極為周旋;當了皇后之後,她也決不願閒坐下來享受榮華富貴,她早已在心中醞釀了一個嚴治後官的寵大計劃。

“小憐玉體橫陳夜,忽報周師入晉陽”,前朝亡國的故事,獨孤皇后記憶猶新,南朝的張麗華秀髮輕拂,攪得陳氏王朝天翻地覆,自古紅顏多禍國,獨孤皇后為了保住楊家朝廷的長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幫助皇夫杜絕後宮內訌。她從皇夫那裡要來大權,整飭了宮內體制,廢除三妃六嬪之慣例,提倡簡樸,禁止宮中女子濃妝華服,並對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嬪妃隨意親近皇帝。整個後宮在獨孤皇后的把持之下,形成一片靜謐肅穆的氣氛,因為獨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強硬的手腕,後宮中眾嬪妃雖然心中不滿,表面上也不得不服從。

除管理好嬪妃外,獨孤皇后還十分注意保持與皇大的感情,她深知必須以自己的柔情和體貼籠住皇夫,才能使他不致於被其他女人所迷惑。每當黎明鐘鳴之際,獨孤皇后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夫洗漱穿戴,然後與他同坐一輦,把他一直送到朝閣,皇帝上朝,自己則在殿下靜靜地等候,待散朝之後,又同輦返回內宮,這樣的行動,她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堅持著,使楊堅從不敢怠慢上早朝。在內宮,她對皇夫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皇帝每餐的食譜,每日的裝束等事她都親自過問,妥善安置,讓文帝能毫不分心地專理朝政。每至深夜同寢的時候,她常在文帝耳旁回憶往事的情誼,細述夫妻的恩愛,用柔情蜜意來牽繫住文帝的心。

好在隋文帝正在致力於國家大事,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在後宮脂粉堆中取樂;而賢慧幹練的妻子所推行的種種措施,正是與他的朝政改革可以密切配合,他自然是極力支援的。

一次,獨孤皇后與隋文帝約定:“此生永矢相愛,海枯石爛,貞情不移,誓不願有異生之子。”想到妻子與自己患難與共數十年,總是一心一意輔助自己,惠心可嘉,文帝心中一熱,當即答應了皇后誓約。事後,文帝還頗為自豪地對大臣誇耀道;“朕旁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其實,獨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有同父異母之子,也是出於提防異母之子奪位爭權的考慮。

獨孤皇后鐵腕嚴治後宮之事,被後世廣為傳頌,獨孤皇后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妻管嚴”。雖然有人評說她的制度和手段太過於嚴厲,有傷他人感情,簡直是一個冷血女人。然而,處於她那種位子,她苦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個秩序謹嚴的後宮,從而讓文帝專心致力於朝政呢!當然,獨孤皇后也有她的失誤,像她所選中的太子楊廣,文帝死後即位成了隋煬帝,乃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庸好色之君。但獨孤皇后推舉他時用心並不壞,純粹出於朝廷利益的考慮,只是楊廣使出的迷惑手段把她騙住了而已。

2。孝莊皇后

據有關史料記載,孝莊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於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7年1月),姓博爾濟特氏,名布木布泰。她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乃貝勒寨桑之女。其十三歲時,嫁於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為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號大清稱帝,封其為永福宮莊妃。後人根據其死後諡號稱之為孝莊。崇德三年,她生皇九子福臨,而後福臨嗣帝位,是為順治,孝莊被尊為皇太后。再後,其孫玄燁又嗣帝位,是為康熙,又被尊為太皇太后。由於她是皇太極的妃子,而皇太極的諡號是太宗文皇帝,又因其兒子和孫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稱“孝莊文皇后”,一般也稱之為孝莊。

孝莊天質姿麗,性堅毅,喜讀書,聰明能幹,多有謀略。皇太極執政時,她就是得力助手,“贊助內政,既越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培基”。協助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事功,繼續統一女真各部,連續對朝鮮及明朝用兵,穩固了皇太極的統治地位,為進入關內奠定了基礎。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在未及確立繼承人的情況下,因暴疾而逝。是時,孝莊方32歲,面對“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伺神器”的複雜爭鬥局勢,她從容不迫,施展謀略,爭取各方支援,終於由其子福臨繼位。當福臨入北京稱順治帝之後,她全力扶持其治國理政。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病逝,由玄燁繼位,她又精心撫育培養玄燁,授以治國方略,指導處理各種政務,終使康熙成為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代君主。

3。長孫皇后 - 唐太宗後

長孫皇后(601-636),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唐朝建立後,她被冊封為秦王妃。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對後宮嬪妃也殷勤恭順,極力爭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玄武門之變」前夕,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后。

長孫皇后生性節儉,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因此,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但她卻很鄭重地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太宗不聽,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她始終卻沉默不語。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後和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視為知己,打算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皇后聽說後,就對太宗說:「妾既被立為皇后,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朝的呂后、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鑑。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在長孫皇后的再三阻擋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

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被唐太宗視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下朝後,唐太宗把魏徵的不同意見,轉告皇后,長孫氏當即便深有感觸地說:「我以前聽說陛下對魏徵很器重,但並不瞭解其中緣故。今天我聽了他的諫言之後,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請陛下深思這個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運了。」

貞觀八年(634),長孫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宮(在今陝西麟遊)避暑時,身染疾病,且愈來愈重,服用了很多藥物,但病情卻並未緩解。這時,在身邊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卻遭到皇后的堅決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於國家的政體,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願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太子聽罷,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親的話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又轉告給了太宗。太宗聽後,感動得涕淚交流,泣不成聲。

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后彌留之際,與唐太宗最後訣別。她用盡氣力對太宗說:「我的家族並無甚麼大的功勳、德行,只是有緣與皇上結為姻親,才身價百倍。要想永久保持這個家族的名譽、聲望,我請求陛下今後不要讓我的任何一個親屬擔任朝廷要職,這是我對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著的時候對國家並沒有絲毫功績,所以死後也千萬不要厚葬,僅因山而葬,不起墳墓,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儉薄送終。如能這樣,就是陛下對我的最大紀念。」說完不久,就死在後宮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