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昨天,建築大師貝聿銘在家中去世,享年102歲。

他被稱作“文化縫隙裡優雅的擺渡者”,身上有一種“神秘而儒雅的東方貴族氣質”。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他設計的北京香山飯店,則被稱為改革開放後那一代中國建築師的教科書。

貝聿銘性格溫厚圓融,作品實用。

“我相信建築是一種務實的藝術。要成為藝術,它必須先有存在的必要。”

“設計越簡單,往往越有力量。”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也總想造出新鮮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建築。但後來我的想法變了。我想讓現代建築把一個地方,與它的歷史、自然連線起來。現代建築應該推動進化,而不是革命。”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Photo by Josef Astor

《紐約時報》在訃告裡說:

“他優雅又堅定的氣質,讓他同時深受開發商、企業和美術館的青睞。他所有的作品,無論是商業大樓還是美術館,都實現了創新與保守的微妙平衡。”

他不受外在標籤的誘惑。他說:

“對我而言,建築就是建築。沒有什麼現代建築 、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我不相信這些,它們如過眼雲煙,而真正留存下來的那一個還是建築本身——各個時代的建築。”

他沒有自己著書立說,或者梳理自己的理論體系。

他說:“我不趕時髦的。”

他說,他最在乎的,是作品能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他是較早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該獎對他的評價是:

“貝聿銘給予了我們本世紀最優美的室內空間和建築形體,他始終關注他的建築周邊的環境,拒絕將自己侷限於狹隘的建築難題之中。他對於材料的嫻熟運用達到了詩一般的境界。”

他的傳記作者坎內爾則說:“比起同時代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他的作品對普通人最友好,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他花了畢生的精力,來讓現代主義風格走近大眾。”

他有四個孩子,其中兩個成為建築師。

#“蘇州之心”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貝聿銘出生在廣州,成長於蘇州。

“聿明”寓有光明之意。

貝氏的祖宅在蘇州的西花橋巷。臨近獅子林。

而獅子林也是貝家的產業,後來捐給了國家。

“兒時記憶中的蘇州,人們以誠相待,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日常生活之首,我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因此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10歲時,貝聿銘被父親貝祖詒帶到上海,看到“遠東第一樓”——上海國際飯店,他由此喜歡上建築。

“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一天天去看,越來越高,結果差不多20多層,對我有很大的影響,我覺得這個事很值得研究一下。”

貝祖詒曾長期在中國銀行工作,1946年還出任過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總裁。

在這樣的家庭裡,貝聿銘看慣了迎來送往,自己也能言善辯。家族裡期待他能從事金融、醫學之類的行業。

但18歲那年,貝聿銘選擇去美國學建築。

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對賓大教學不滿,就轉學去了麻省理工。後來又讀了哈佛。

學校陳舊的教學無法讓他滿足,他就去尋找其他的學習。

他曾經接待柯布西耶造訪波士頓。

“和柯布在一起的兩天,可能是我建築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

#“我更加耐心”

貝聿銘早年從“房屋建築師”做起,並因此受到主流建築界的輕視。

他第一次真正成名是1963年,那一年,肯尼迪被刺殺,他的家人決定在波士頓修建一座私人圖書館以表紀念。

當時和貝聿銘共同競爭這一專案的建築師包括密斯·凡·德·羅和路易斯·康,然而傑奎琳·肯尼迪卻選擇了幾乎沒什麼名氣的貝聿銘。

傑奎琳本人在解釋這一選擇時說:

“這是個非常動情的決定……他滿是自信,讓我想起了傑克(約翰·肯尼迪的暱稱)。他們是同一年出生的。我決定和他一起邁出大膽的一步。”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貝聿銘和肯尼迪夫人傑奎琳

那是一種時刻保持平和、在任何場合都能泰然自若的鎮定。正是這樣的體面,讓貝聿銘贏得了肯尼迪圖書館的專案。

在接待傑奎琳時,貝聿銘重新佈置了事務所,並擺放了一些她喜歡的花草。而且準備了非常專業、細膩的設計方案,也很考慮肯尼迪家族的風格。

相比之下,密斯很驕傲。路易斯·康不修邊幅,辦公室更是亂糟糟的。

貝聿銘和業主打交道的能力,一直備受稱道。

在尚未出名前,就成為了名流們的座上賓。

一些設計師同行因此而鄙視貝聿銘:

“他的工作就是去外交官家裡赴宴。”

貝聿銘自己則說:

“我更加耐心,因為我是個中國人。假設我說,某個業主不喜歡我的設計,我不會在意。我會換個日子再來。”

建築評論家Paul Goldberger也說:

“貝聿銘總是待人非常親切,不過也有一點點含蓄。他使自己難以捉摸。

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不是用詭計,而是外表,也許是:這種平靜的、文質彬彬的外表,讓人難以看透。

他可以搖身一變是一個最隨和同時是最嚴格的建築師,這賦予了貝能夠說服他的客戶按照他的想法並且使他們確信結果就是他們想要的技能,這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肯尼迪圖書館

不過,肯尼迪圖書館拖了15年才完工。

貝聿銘的初稿一出,馬上迎來了波士頓居民一波又一波的反對,人們認為這個建築會破壞當地的社群風格。

幾乎貝聿銘畫出什麼,人們就反對什麼。

妻子回憶道:

“從他每晚回家開門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他拖曳著腳步,對他來說,那麼多人反對他的建築讓他非常不好受。”

但這遠不是貝聿銘遭受的最大的壓力。

由他設計的波士頓地標約翰漢考克大樓,在1976年落成後不久,窗玻璃就紛紛跌落。

7年後,門窗公司才承認這是自己的疏忽。

這中間,貝聿銘承受的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壓力很大時,貝聿銘看書、散步。並且一直保持很好的睡眠習慣,極少熬夜。

#盧浮宮金字塔:

“旁人接受不接受對我不是最重要的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1989年,攝於蓬皮杜博物館外

1981年,法國推出巴黎盧浮宮重建計劃,多位博物館館長推薦了貝聿銘。

貝聿銘說:”要麼給我做,要麼我放棄,年齡大了,不想競爭。“

在一個國家工程中指定而非競爭,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玻璃金字塔方案公佈後,更引起軒然大波。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大盧浮宮計劃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金字塔建成圖

統計顯示有90%的法國人反對金字塔方案。

“貝聿銘會毀了巴黎!”

有巴黎市民見到貝聿銘後朝他吐口水。

包括米蘭·昆德拉、尤涅斯庫這樣的名流都反對。他們評價方案是“光潔黑板上的指甲劃痕”、“法國臉上的一道疤”、“破壞了我們每天的遛狗路線”。

連法國文化部長也公開批評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鑽石”,形容這比拿破崙滑鐵盧戰敗後,英國人企圖從盧浮宮拿走藝術品更令法國人憤怒。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貝聿銘在盧浮宮建築模型前

“旁人接受不接受對我並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受不接受這個比較重要一點。”

貝聿銘說。他認認真真地思考後,仍然認為自己是對的。

“無法找到任何一種新建築,能夠和被歲月磨損得黯淡無光的舊宮殿渾然一體。而通體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為館內提供寶貴的光線,也能夠反射周圍的老建築,讓它們互相呼應。而且,這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不僅不會顯得突兀,反而可以襯托盧浮宮的莊重與威嚴,它還能夠跟凱旋門和協和廣場的方尖碑連成一體,為巴黎的中軸線錦上添花。另外,金字塔形可在視線上儘可能不影響主體建築。”

後來的結果自然是證明了貝聿銘的正確,並進一步成就了他的大師地位。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1984年,貝聿銘成為法蘭西藝術學院外籍院士

玉成此事,他的自信以及處世之道都至關重要。

他不僅抓住了密特朗總統的支援,而且說服了當時的巴黎市長希拉剋,還在工地旁放置玻璃金字塔模型,慢慢地改變市民的感受。

“要是使一種東西持續的散發光彩,就必須汲取到它的精髓,否則就只是一種潮流稍縱即逝。”貝聿銘說。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視覺藝術家JR圍繞“金字塔”完成的作品

#“在中國留點紀念”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美國建築界宣佈1979年是“貝聿銘年”,授予他金質獎章。Photo by Yousuf Karsh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受邀訪問北京。貝聿銘聽聞訊息後激動地在工作室裡走來走去。

他敏銳地感覺到,再過兩三年,他就可以回中國了。

果然,三年後,他受邀訪問中國。

此時,距離他離鄉,已經39年。

他被視為中美“文化破冰”的重要橋樑,受邀為北京設計一座建築,“在中國留點紀念”。

當時給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在長安街沿線修建高層建築。

但貝聿銘說:

“我的良心不允許我這麼做——從紫禁城牆上往上看,你看到的是屋頂金色的琉璃瓦,再往上就是藍色的天空,中間一覽無餘,那就是使紫禁城別具一格的環境。假如你破壞了那種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的感覺,你就摧毀了這件藝術品。我無法想象有一幢高層建築像希爾頓飯店俯瞰白金漢宮那樣居高臨下俯視600年的故宮。”

他後來選擇去做了香山飯店,對傳統和現代的融合,看過它的建築設計圖的設計師都十分欽佩。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貝聿銘(最右)、吳良鏞、陳從周為香山飯店勘察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香山飯店

後來,他又在北京、香港為父親工作過的中國銀行留下兩棟建築,又設計了蘇州博物館等作品。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中國銀行北京總部大樓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蘇州博物館(新館)

他說:“當代建築師傾向於將某種現代性強加於建築,但並不是很深刻。我知道時間已經改變,我們已經發展了。

但我不想忘記開始。一個持久的建築必須有根。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80年代時,貝聿銘在蘇州

#其他部分設計作品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達 多哈

2000—2008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美秀美術館 (Miho Museum)

日本滋賀縣甲賀市

1996-1997年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路思義紀念教堂

臺灣東海大學

1956—1963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德國曆史博物館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波士頓美術館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

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

編輯整理:Lens

轉載請聯絡“WeLens”後臺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盧浮宮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