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會計資訊披露現狀已經不能滿足資訊使用者的需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前主席利維特(Arthur Levitt)在1994年提出了會計資訊應當具有透明度(Transparency),該提法得到了世界各國學者的積極響應。1996年4月11日,SEC釋出了3項評價IASC“核心準則”的標準,“高質量”準則的衡量具體標準是可比性、透明度(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這之後,高質量會計準則多次被SEC及其前主席利維特提及,透明度的研究被提到新的高度。安然(Enron)破產、安達信(Arthur Andersen)解體、世界通訊公司(World com)關張等等一系列會計造假醜聞,使得投資者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全球範圍引發了一系列資訊披露管制改革,公司資訊透明度再次成為研究的焦點。眾多學者或機構從委託代理理論、資訊經濟學、不完全契約理論和投資者保護觀等角度探討公司資訊透明度的定義和衡量方法,這對於公司資訊透明度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國內外研究現狀看,公司資訊透明度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司資訊透明度的涵義、理論基礎、評價標準或衡量指標、影響因素以及經濟後果等方面。

關鍵字: 會計資訊 透明度 資訊披露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我國資本市場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佳化資源配置、籌集社會資金、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經濟結構合理調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際舞臺上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實現健康、穩定、高效、可持續發展是關係我國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

在現代資本市場中,會計資訊質量較低、會計資訊透明度不高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會計資訊透明度較低問題帶來的衝擊和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經濟事件: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機的爆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隨後相繼爆發的安然、世界通訊等震驚全球的會計醜聞案件,無不與會計資訊透明度有關,會計資訊透明度問題因此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還存在很大差距,上市公司會計資訊透明度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資訊披露不及時、不主動、不完整、不真實。在中國資本市場,會計資訊舞弊案件不斷爆出,如瓊民源(1998年)、藍田股份(1999年)、鄭百文(2000年)、銀廣廈(2001年),以及近幾年因資訊披露不及時、虛假陳述等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並處罰的公司SST華塑(2005)、ST科龍(2006)、杭蕭鋼構(2007)、ST九發(2008)、延長化建(2008)、ST四環(2009)、中電廣通(2009)、德棉股份(2009)等。上市公司會計資訊嚴重失真,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甚至扭曲了市場交易行為,破壞了市場秩序,阻礙了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因此,如何有效鑑別和提高會計資訊透明度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如果不能有效識別會計資訊透明度,投資者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如果會計資訊透明度較低,內部人控制問題就越發嚴重,上市公司就可以透過會計手段不斷創造和攫取超額利益;如果會計資訊透明度問題得不到解決,資本資產定價效果和資源配置效率便難以實現。上述這些問題會進一步加重會計資訊失真,破壞市場秩序,降低資本市場有效性。若能著眼於對會計資訊透明度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從資訊披露的真實性、及時性、充分性等現狀進行考察,結合各項能量化的財務指標,深入挖掘影響會計資訊透明度的主要因素,進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會計資訊透明度評價體系,無疑將為規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提高市場執行效率提供理論支援。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資訊披露制度也是一步步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資訊披露制度。這對維護我國的利益、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會計資訊不透明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問題,會計資訊透明度直接關係到決策者對企業在資金方面的瞭解程度,是保證資訊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會計資訊透明度低所帶來的經濟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它將引起投資決策失誤和社會經濟資源的無效配置,使交易費用越來越高昂,嚴重的甚至導致交易的停頓。

本文通過了解會計資訊透明度的涵義及其重要性,分析了會計透明度現狀和會計透明度缺乏的原因,並提出了提高會計資訊透明度的對策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會計資訊透明度,是會計資訊披露的質量特徵及內在要求。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投資者對於會計資訊的質量和透明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經濟體系越來越依靠高透明度的會計資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會計資訊透明度不高,從而也影響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執行。因此,進一步提高會計資訊的透明度勢在必行

1。2。2 研究意義

作為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特徵之一,會計透明度是會計資訊披露的內在要求,無論對於企業自身發展,還是對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規範執行都至關重要。(1)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提高會計資訊透明度進行評價時是這樣描述的:“增強透明度,籌資時可能享受較低成本(包括較高的股票價格),得到更高的授信額度並吸引更多的業務。”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會計資訊透明度不高,投資者或貸款人等資本持有者決策依據不足,其進行決策的不確定性(風險)會增加,投資者為了規避這種風險,通常採取兩種措施:一是不對企業進行投資;二是要求額外的風險溢價進行補償。投資者無論採取何種措施,對於投資者都是極為不利的。相反,提高企業的會計透明度,降低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不確定性,進而減少資本的風險溢價,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企業投資熱情高漲,有利於社會財富的增加。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會計透明度有效的減少了其資訊獲取成本,在投資回報較為確定的前提下做好戰略性投資安排,從而也可以獲益。此外,提高會計資訊透明度可以顯著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在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情況下,兩者由於資訊不對稱而產生了經營者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行為,背離了投資者的初衷,損害了其投資的積極性,相應地產生了監管成本過高、目標不一致等一系列的問題,而如何環節資訊不對稱問題,如何有效的監管佔有企業資訊較多的經理人成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關鍵。而良好的會計資訊透明度有效的緩解了資訊不對稱問題,同時有效地降低了股東對公司經理的監督成本,消除了經理人機會主義和“偷懶”行為,強化其經營責任感和進取精神,促使經理努力工作,用良好的經營業績來維持股票價格。(2)提高資本市場的執行效率。資本市場形成的初衷是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其正是透過將儲蓄轉化為投資以及資本在不同種類投資間流動的機制完成了儲蓄資源在各種投資中合理配置。因此,資本市場的執行效率主要體現在這種轉化和流動機制的質量。即如果在這種轉化和流動機制下儲蓄能夠及時、安全、低成本地轉化為投資或者在不同種類投資間流動,那麼資本市場是有效的,反之則反是。在儲蓄轉化為投資以及資本在不同種類投資間流動的過程中,會計資訊提供了一種訊號,會計透明度對於資本市場執行效率的貢獻就在於其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決策有用的訊號。只有提高了會計資訊的透明度,高質量的會計資訊才能有效率地流向資本市場中的買賣雙方,買賣雙方才能夠大膽的據此做出買賣決策。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消除投資者因內幕交易或對會計資訊的不信任而拒絕進場的顧慮,還可以透過提供透明、相關、及時的財務資訊使投資者對投資進行合理估價,做到理性投資,最終提高其投資決策的正確性以及將其儲蓄轉化為投資的積極性,並且能夠透過高質量的會計資訊實現其資本在不同種類投資間的流動,進而有效完成資本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資本市場的執行效率。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外研究現狀

2001年1月,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釋出了一份關於“不透明指數”(TheOpacityIndex)的調查報告。該報告以35個國家(地區)為調查物件,從腐敗、法律、財經政策、會計準則與實務、政府管制等五個方面對不透明指數進行評分和排序。在這份研究報告所調查的35個國家(地區)中,中國被列為透明度最低的國家。中國的“不透明指數”為87,位居35個國家之首,遠遠高於不透明指數最低的新加坡(29)和美國(36),作為會計研究者,人們還注意到:在普華永道“不透明指數”的分項調查中包括了會計準則與實務(含公司治理與資訊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據該報告,中國的“會計不透明指數”為86,僅次於南非(90),會計透明度與其他國家相比有明顯的差距。

1。3。2 國內研究現狀

1、會計資訊披露不充分

資訊披露制度成為證券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確保公平、公開、公正的證券市場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前提。據有關資料顯示,由於上市公司的人為控制和利潤包裝,幾乎沒有一家機構投資者認為財務資料“完全可信”,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資料搞數字遊戲,失真現象嚴重。由於利益驅動,加之內控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各個相關的利益集團,總是要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會計行為,使會計資訊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有失公平,造成會計資訊披露的不真實,不能滿足所有資訊使用者的需要。上市公司年報動輒洋洋萬言,而投資者特別關心的經營業績的回顧和分析、淨利潤的組成和變化的原因、以及明年公司的預算,大多數公司都忽略或草草敷衍幾句,解釋虧損原因時只有寥寥數語;談到虧損因素時內容卻驚人的一致,基本上是行業不景氣、受新會計制度計提影響等客觀因素,而對公司自身原因,特別是企業的管理、營銷等問題輕描淡寫。經營狀況披露不詳細、虧損原因披露不清楚、關聯交易披露不充分等造成了會計資訊披露不完整。

2、會計資訊披露不及時

由於公司外部監管與會計制度執行中的問題,給會計資訊披露出現虛假、遺漏、隱瞞等現象以可乘之隙,不少上市公司在資訊披露中,根據企業所謂的發展需要,披露其所需要的資訊,對公司不利的會計資訊披露不夠充分,如應收賬款、對外擔保情況、或有負債、資金投放去向和利潤構成等,對投資者特別關心的經營業績和經營狀況、淨利潤的組成和變化原因,以及企業的管理和營銷等問題披露不詳細,虧損原因披露不清楚,關聯交易披露不充分,企業管理當局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資訊,低估損失,高估收益,粉飾經營業績。會計資訊是一種具有時效性的產品,過了有效期的資訊,其價值將大為降低。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滯後、虛假和遺漏司空見慣,定期報告不及時,每年2月28日預虧公告截止日過去後,仍有少數公司還在陸陸續續地釋出預虧預警公告。近幾年,隨著證券監管力度的加強,上市公司靠資訊披露時間差來謀取利益的行為已受到嚴格控制,但此類現象仍不乏存在而且手段更具有隱秘性。

3、會計資訊披露不真實

會計資訊披露虛假已成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中最嚴重、危害最大的問題,在上市公司上市、再融資和年報等重大事件披露工作中表現得尤其突出。如隨意更改贏利預告內容,有的公司預計基本可以實現扭虧為盈,結果卻出人意料地釋出預虧公告。還有為了迎合莊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故意在不同階段釋出一些誤導投資者的會計資訊,故意編造虛假的大額銷售合同、隨意披露不確定預期收益、對募集資金使用清況做不實披露、對重大財務資訊不及時披露甚至不披露。上市公司故意利用時間差,導致資訊披露的滯後、虛假和遺漏,不利於投資者以及潛在的投資者瞭解公司的真實狀況,影響到最佳的投資機會把握。由於上市前的利潤包裝,一些上市公司上市當年就鉅虧,還有些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人為控制在10%或6%以達到配股要求。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