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空白880818 2019-07-05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用小篆),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的秤是一斤十六兩,秤桿上有十六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一兩,每一兩都用一顆星來表示,叫作“秤星”。秤星的顏色必須是白色或黃色,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純潔,不能昧著良心。

相傳,秤桿上刻的秤星是根據天上的星宿演化而來的,前六顆代表南斗六星,象徵四方和上下;再往後數七顆則代表北斗七星,象徵用秤者立於天地間,心要中立,要像北斗七星指示方向一樣公正不偏頗。

秤桿的尾端是福、祿、壽三星,用來告誡生意人要誠實信用、不欺騙,否則,少一兩無福,短二兩無祿,缺三兩折壽。另外,秤桿上的第一顆星又叫作“定盤星”,其位置是秤錘與秤鉤成平衡時秤錘的懸點。

做桿秤的關鍵是能選準定盤星,只要確定好定盤星,就是一把好秤。因此,人們往往把定盤星用來比喻事物的準繩。

秤桿上的十六顆星,其作用不只是衡量物重,更是用來度量人心。無論是做秤、用秤的人,都要公正、公平、公道。因此,桿秤稱的不僅是良心,還稱出人的誠信、正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斤十六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莫錯定盤星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文以立仁 推薦於2017-09-10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與古代的衡器有關。早期稱重量的器具不是後來有秤砣、秤桿上有星的樣子,只是在一根立柱上裝上一根橫杆,像一架簡單的天平,將需要平均分為兩份的東西(如糧食)分別掛在橫杆的兩端,橫杆平了,表示兩邊的東西重量相等。其中的一份可以再次平分,依次分下去,直至“1”為止。那麼,只有2的N次方的數才適合平分。比較合適的數,就是16、8了。古人很早就採用十六兩制,至少戰國時期的趙、魏、韓就有鈞、斤、兩、銖等重量單位,1 鈞=30 斤,1斤=16兩,1兩=24銖。

我們今天使用的“兩”字,其本義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來看看象形字“兩”,古文是這樣的: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

《說文解字》解釋為“平分”之意。

度量衡制,都是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在不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制”必須符合那個時期的生產力狀況。如今的秤,不再是“平分”那種類似天平的簡單工具,為了便於現代數學、統計學計算,新中國於1959年改為十兩制。

關於十六兩制的來歷還有很多傳說。如,傳說是秦代丞相按始皇帝旨意“天下公平”四個字共十六畫制定的;有認為是春秋末期楚國宛邑人范蠡,根據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祿壽,正好十六確定的,據說缺一兩折福,短二兩少祿,少三兩就折壽;有說根據一年四季乘以四方得出的。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csbls 推薦於2017-09-27

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批示:“天下公平”。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zhaoisjack 2011-05-27

以前用的市制單位是一斤十六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十六“小兩”,現在用的是公制單位,也就是一斤等於十兩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制?胖英雄5p 2011-05-27

這個問題和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有關。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就規定一斤為十六兩進位制。但是“斤”的具體重量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各朝代卻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