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腸道菌群或導致孤獨症?」

腸道菌群的相關研究近年來越來越火熱,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都可以拿過來和腸道菌群的分佈情況做一下研究。人們開始把腹瀉和沒有腹瀉的孩子的菌群比較一下,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腸道菌群比較一下等等。

近期,又有報道稱腸道菌群可能與孤獨症(也稱為,自閉症)有關係。

當然,作者也很嚴謹,並沒有下結論說腸道菌群就是孤獨症的病因。

腸道菌群的研究更多的側重於胃腸道等消化疾病。也有很多研究發現,補充恰當的菌群(種類很多,各類研究涉及的菌群都不一樣),對於兒童的腹瀉、便秘、腹痛等消化道疾病,以及相關的過敏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補充菌群后的效果如何,在眾多研究中也不一致。

之後,隨著各類腦發育相關理論的發展。

有人提出,腸-腦軸異常有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發育發展,進而導致各類發展障礙(如孤獨症)。

❖ 2015年的一篇綜述提出免疫失調,胃腸道炎症,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腸道菌群改變和食物代謝產物可能導致腦神經炎症和功能障礙。

❖ 2016年的一項綜述表示,腸神經系統異常可能在孤獨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發揮作用。神經連線和免疫系統是一種可能允許來自腸道的疾病傳播到大腦的途徑。

因此,有部分科學家就投入到了相關研究中來,也有了一些發現。今天為大家解析關於腸道菌群治療的5大謠言。

孤獨症自閉症病因新發現?慎重!揭露關於“腸道菌群”的5大謠言!

作者|吉寧

整理&編輯|嗨腦仁

No.01

有關係不一定是因果關係

謠言:腸道菌群失調導致了孤獨症

闢謠 ↓

我們目前無法斷定,腸道菌群失調是疾病的原因,還是疾病的結果。

比如,我們在比較感冒和不感冒的人,咳嗽的頻率有什麼不一樣,顯而易見,感冒的人咳嗽會更多,這就是“相關”,說明,感冒和咳嗽有關係。但是,我們不會說,是咳嗽導致了感冒。

我們比較孤獨症與非孤獨症兒童的腸道菌群時,如果發現了不一樣,我們也不會立即就說,是腸道菌群的差異,導致了孤獨症。因為,也有可能是孤獨症兒童飲食失調,導致了腸道菌群的不同。

No.02

什麼是“腸道菌群失調”?

謠言:腸道菌群失調是一種疾病

闢謠 ↓

目前還沒有關於腸道菌群失調的定義。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髮育必須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2、B6、B12),維生素K,煙酸、泛酸等,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門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和蘇氨酸等,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

很遺憾,目前並沒有關於“腸道菌群失調”的準確且公認的定義。根據可培養細菌的數量分類在腸道菌群中,可以培養到的細菌有400餘種。不同地域、不同飲食習慣、不同年齡階段等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分佈和數量,而且,有可能都是正常的。因此,我們很難去定義,什麼樣的菌群分佈就是異常的、失調的。

No.03

如何看待琳琅滿目的各類研究結果?

謠言:結果提示我們要儘快使用腸道菌群治療

闢謠 ↓

科學研究到一線應用是需要時間和長期論證的。

就像我們現在需要發射航天器去火星一樣,科學研究不一定能立刻反映到日常生活中來。很多腸道菌群的研究者也秉持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在不能得到因果關係之前,不會把菌群治療放到正式的“治療指南”中來。畢竟,治療指南是我們所有醫生開具治療處方的依據。

醫學界最廣為流傳的關於循證醫學的例子,就是“反應停”的事件。

有些治療方式,在沒有經過四期臨床試驗嚴格的審查之前,就盲目使用,是有風險的。

「什麼是“反應停”事件?」

上世紀60年代,歐美至少15個國家的醫生都在使用“反應停”治療婦女妊娠反應,很多人吃了藥後的確就不吐了,噁心的症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於是它成了“孕婦的理想選擇”(當時的廣告用語)。

於是,“反應停”被大量生產、銷售,僅在聯邦德國就有近100萬人服用過“反應停”,“反應停”每月的銷量達到了1噸的水平。在聯邦德國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醫生處方就能購買到“反應停”。

但隨即而來的是,許多出生的嬰兒都是短肢畸形,形同海豹,被稱為“海豹肢畸形”。1961年,這種症狀終於被證實是孕婦服用“反應停”所導致的。於是,該藥被禁用,然而,受其影響的嬰兒已多達1。2萬名。

No.04

如何規範倫理規範?

謠言:既然有大專家正在做前沿臨床試驗,那麼我們就能廣泛使用了

闢謠 ↓

大專家反而會尊重倫理規範,和患者一定會簽訂知情同意書,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完成臨床試驗。

可以跟家長們透露一個分辨真臨床試驗還是“掛著臨床試驗賣藥的騙局”,就是正式的臨床研究,一定會和你簽訂知情同意書,告知你所承擔的風險和可能的收益,也有權利隨時停止參與。

然而,那些將“指南里沒有”的藥品、保健品,推薦給家長“嘗試”使用,又不簽訂知情同意的,都是存在極大風險的。

No.05

我想試試可以嗎?

謠言:指南里沒有的治療方法,堅決不能用

闢謠 ↓

當你權衡了風險和收益後,可以參加的。

我們也常常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已經在進行系統性、綜合性的、行為干預為主導的教育康復治療了,那麼在行為干預之餘,嘗試一些新的治療方式,並非不可以。

如果,輕易相信“偏方”、“神奇療效”、“痊癒”的治療方式,而放棄正規的行為干預,則是絕對不可取的。

今日話題

市面上宣稱“可治癒孤獨症”的療法頗多,你聽過哪些?有什麼疑問嗎?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或者,你親身經歷過哪些不靠譜的療法,不如說出來讓同行的星寶家長們避避坑~

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