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同步微信公眾號:加里大人

大家好,我是思維發散且喜歡正理歪說的加里大人。

今天微信老鄉群裡一則新聞刷爆了手機螢幕,《華為201萬年薪“天才少年”來自咸寧》,沒錯,這個年輕人就是和我同鄉。

這個年輕人叫張霽,咸寧通山人。咸寧是湖北最南邊的地級市,屬於武漢都市圈內的一個三線城市,通山是咸寧市下轄的一個縣。

按照各路媒體報道,張霽中學十分平常,高中畢業後考入武昌理工學院。

這確實是一所十分稀鬆平常的民辦三本院校,在武漢這個擁有2所985+5所211+10來所一本的城市裡,連本地武漢人都不屑提起這個學校,類似這樣的學校在武漢還有很多。

一個埋沒在人海中屌絲的故事本來應該是到此結束,後面再無波瀾。

但是這個年輕人硬是自己乘風破浪,搞了把大事。

華為天才少年,逆襲無法複製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新聞,我比媒體還感興趣,還特意找了華為的朋友互換了一下看法。

看到知乎裡堆積如山的討論和極少能把窗戶紙摳破的回答,我覺得是時候站出來了。

1

首先,我要發表一個可能不少人不太喜歡,但又必須要說在前頭的看法: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2008年的時候,身邊有一個非常稀鬆平常的市場經理,跳槽去了一家美國的諮詢公司,年薪45萬,那個時候,上海中環的房價還只有1萬出頭。

說實話,那個時候我也才工作2年,因為和這個市場經理一起參與一個與美國著名汽車公司的合資專案,對他有所瞭解。

這位老哥為人老實,性格倔強,經常與同事在辦公室頂牛,脾氣直男得一塌糊塗,30來歲還沒物件,在狡黠的我們看來,就是一個沒啥前途的大齡梗男。

我曾經還翻閱過他的簡歷,還是四個字:稀鬆平常,沒有big name的大公司經歷,也沒有高大上的高校背景,在公司那會兒大概月薪也就6000元左右。

從年薪10萬一口氣翻了4。5倍,不得不說,這個跳槽可謂是震驚四座,一跳成名。到了今天我也沒見過跳槽有如此翻倍功力之人。

這個事蹟讓我這個剛剛走出學校2年多,月薪3000的社會小嫩毛社畜唏噓不已。

哥們牛逼,真是太牛逼了。

並在心裡默默為自己也設立了一個目標,老子一定也要跳個轟轟烈烈的巨槽,把老同事的下巴跌落,牙齒摔碎。

還一度在飯桌上喝多了,不甚吐露出對這個梗男大哥的崇拜之情。

接下來,就發生了我至今都難忘的一幕。

一位中層領導,非常稀鬆平靜的夾了一筷子花生米,嚼了幾口“各人有各人的命,你學不會,也學不像。”

我當時內心是不屑的,什麼玩意,這是什麼理論,老子不是要人中龍鳳,與世爭鋒嗎?

後來發生的,是幾乎被言中的十年的蟄伏,沒錢,沒權,沒地位,後來不忍國企的環境,東奔西跑,日子卻過得沒有大的起色。

華為天才少年,逆襲無法複製

直到自己也在30來歲時,才第一次收穫了45萬的年薪,但是那時候的上海中環,房價已經到了3萬5。現在是7萬。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早就有些冥冥中有所註定。

當看到很多人在分析這個年輕人的成功之路,我有點好笑,哪有什麼成功之路供你複製,不過是各種機緣巧合罷了。

12年前我以為我的同事是一個稀鬆平常的市場經理,卻不知道我們公司一直在購買這家美國著名諮詢公司的資料服務,他就是對接人。

也不知道當時我們公司就是這家美國諮詢公司在中國自主品牌裡最大的客戶。

對接專案,然後跳槽到對方的公司,是一個行業很常見的現象,許多的甲方企業類似華為,都會有外包業務給乙方,乙方的優秀員工做著做著就順勢被推薦進入了華為。

這些機緣的巧合恰好在某一個臨界點匯合,最後形成了觸發和引爆,但是我們都以為是可以模仿。

模仿你妹,我們真的不一定可以在最青春的年華,拉著最愛的姑娘,在一個不冷不熱不下雨刮風沒有烏雲的夜晚,坐在樓頂正好遇到獅子座流星雨。

這個年輕人,想必在當年的高考後,還能以為自己可以成為華為的天選之子,可能連進入華為工作,都是一個極其不理智的想法。

本科畢業後,考入武漢郵科院的研究生,後來又考入華科的博士。所有的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按照媒體介紹的華為對於天才少年的篩選流程,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撲街。

華為的相中,除了他本身的學業水平,科研能力,應用落地能力,120%還在過程中對於這個年輕人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抗壓能力,性格,習慣等各個方面做了一個無死角的測評。

你以為200萬的年薪這麼好拿的嗎?

別把事情想得太單純了,華為作為一個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公司,看一個人難道不比你準?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要達到同樣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抗壓能力,性格,習慣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維度,難道不是他一生的點點滴滴,機緣巧合,最終塑造成型的嗎?

這說白了,不是命,是什麼?

你以為可以模仿,實際上一無所知。You know nothing!

但是否存在一些線索可以值得借鑑的呢?

毫無疑問,答案是,有。

2

第一, 是選擇最優解。

張同學的最優解選擇能力,我是深以為然的。

最好笑的是看到一些網友在挑刺,這麼牛逼,為啥研究生不直接考華科。

你可能是還沒搞明白,一個三本院校直接考研進985的華科大的資訊專業到底有多難。如果你是211,985直接保研的,那就當我沒說。

一個武漢三本院校的老師可能都不一定是華科畢業的,這種學校裡的學習氛圍要說有多好,怕是除了自己的招生廣告,別人也都是不信的。

所以在這種環境裡,幫大家捋一下選擇思路:

身處武漢,院校一大堆,專業就是為了就業。

考博要比考研容易,大多數研究生都會在學業結束後,選擇工作,因為博士要再花5-6年時間攻讀,在時間成本面前,博士入學的挑戰要遠低於碩士。

既然直接考華科比較難,那不如退而求其次,先選擇一個低難度的武漢郵科院,再透過博士突圍進華科。

博士入學考試還是較容易的,主要得到入讀學校導師的認可。

計算機,AI本來就是今後的一個熱門方向,都不說騰訊,阿里了,連汽車公司都開始停招機械專業,大力招聘智慧互聯和軟體專業了。

綜合考慮,最優解很容易獲得。

對於最優解的反其道行者,我們當年一個大學寢室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06年大四考研,作為武科大工科的機械狗,我們寢室5人有2人選擇了本校研究生(難度:容易),有1人選擇了華科大研究生(難度:中等),還有我和另外一個哥們選擇了最難解。

我跑去考中南財經政法的財務管理,另外一個哥們跑去考廈門大學的法碩。

最後,除了我們兩個奇葩,其餘3人都穩穩的全部考上。

華為天才少年,逆襲無法複製

回想大四上學期那一路的備考,複習工作耗時最長的,最投入的就是我們兩個落榜生,其餘仨基本是吃著火鍋唱著歌就順利的考上了。

氣人不氣人?氣人,但都是自找的,活該。

寢室裡考上華科研究生的哥們最後也順當的繼續在華科讀博,後來回到武科大當老師,穩如老狗,這也是一種最優解啊。

都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是有道理的。

後來,我在畢業6年後,才考上上海交大研究生,說句實話,我總認為這一路,繞得太特麼的遠了,不值。

3

第二, 是不斷地努力。

這個點放在最後,想必沒有人反駁。

在武漢讀大學是真好玩,我當年讀書,整個大一上學期,基本處於四處串門的狀態,作為一個湖北的高考生,大部分同學會在第一選擇就近武漢讀書。

從武大,華科,華師,華農…………不吹牛,我可以一週串門一個學校找同學玩一個學期不帶重樣的。就像武漢的小吃每天換一種一個月不帶重樣的。

張同學所在的一個三本學校,你說學習氛圍能有多好,成年人心裡是有點數的。

關鍵是他自己硬是可以在一個三本院校裡,不斷對自己進行心理投射,激勵自己,付諸行動,不斷努力。

以努力為基石,以選擇為導航,在所有的機緣巧合下,實現自身的突破,並能為華為這樣優秀的企業再添動力。

除了祝福這個年輕人,恭喜華為,此刻真不知道說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