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宋徽宗年間,太學生趙明誠午睡醒來,嘴裡唸唸有詞。

父親趙挺之見狀,以為他數學題解不開,便問:兒子,學習遇到困難了?讓老爸幫你瞅瞅。

趙明誠答道:父親,我做了個怪夢,夢中我讀了一本書,醒來只記得其中三句,思來想去不知啥意思。

說來聽聽。

三句乃是: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趙挺之笑著說:言與司是“詞”字,安上已脫乃是“女”,芝芙去掉草字頭,意思是“詞女之夫”也。

趙挺之剛想責備:小子,你讀的是名牌大學,不是幼兒園,怎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轉頭只見兒子俊朗的臉上有一絲羞澀,眼神裡禁不住的暗示:老爸,你懂的。

趙明誠已到娶妻的年紀,父親心下明白,兒子有了意中人,(男大不中留呀)不過這詞女是誰呢?

趙挺之立刻想起前些日子士大夫們熱議的一位才女。

原來,禮部員外郎李格非有一女李清照,年芳18,不久前剛從山東章丘老家接到汴京,才到汴京不久,就憑著卓越的才華享譽京城,更有多名文壇大V自發舉薦,一時之間才名遠播。

蘇門四學士中的晁補之與李格非交情很好,李格非自小就讓女兒李清照向補之學詩。出身書香門第,又有名師指導,再加上天賦異稟,李清照雖然居住深閨,才華和見識卻異於常人。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曾經寫了一首長詩《讀中興頌碑》,歌頌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豐功偉績,這首詩開篇就是: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而10幾歲的李清照居然寫了兩首長詩應和,其中幾句如: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與張耒的詩開頭就是女色吳國不同,李清照尖銳地指出奸臣誤國,外戚參政,統治者未能吸取教訓,其中多個典故信手拈來,沒有熟讀史書萬不能做到。

10幾歲的閨閣少女如此犀利地質疑權威,表達思想,簡直有如平地驚雷,在士大夫之間引發轟動。

而她描寫少女生活的詩作不同於男人們寫閨怨詩,不僅清新自然,還有著鮮明的個性,在男詞人主導的宋朝文壇【驚起一灘鷗鷺】。

一日夜間風雨大作,李清照睡了個懶覺起床,酒意還沒消,丫鬟捲起簾子,李清照問道:院子裡的海棠花咋樣了?

丫頭不知道主人的用意,隨口答道:海棠花很好,不要擔心。

李清照搖搖頭:不對,雨點小風聲大,花應該凋落了,只有葉子還鮮豔著。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將這一畫面用小令鮮活地再現,短短几句,有畫面,有問答,一波三折,儼然一副少女生活的小短片。

尤其是綠肥紅瘦的比喻,更是神來之筆。

這首詩瞬間登頂北宋流行歌曲榜,與蘇軾、歐陽修等人的大作齊齊上榜,從普通百姓到上層士大夫紛紛成為李清照的迷弟。

其中一位出身顯貴,風度翩翩的迷弟卻不滿足於在微博上關注偶像,而是立志與她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於是自導自演了一出【詞女之夫】的戲碼。

這個人就是當朝三品大員趙挺之的三公子,太學生趙明誠。

2。

說來兩人也是有緣,同為山東老鄉,父親都在朝廷做官,又都少年有名(趙明誠當時在金石收藏界小有名氣),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只是好巧不巧,北宋王安石變法,導致朝廷士大夫分為新黨和舊黨,兩黨就跟虎撲直男和吳亦凡粉絲一樣互相看不上對方,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如果早一步或者晚一步,兩個人的愛情都可能變成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悲劇,幸運的是宋徽宗初上臺,兩個黨派關係緩和,連被貶到天涯海角的蘇軾都給召回來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兩家對於這樁婚事並不反對,趙挺之就順了兒子的意,向李格非提親。

心急的趙明誠可等不到結婚那天,正巧李清照有位堂哥是同窗,李格非又曾擔任自己的導師,便藉著拜訪教授的名義,來李清照家做客。

那天清晨,露水還很重,李清照光著腳,穿著薄薄的單衣蕩著鞦韆,一直盪到滿身大汗。

突然聽到有人來訪,著急忙慌地下了鞦韆,想著:誰這麼早就來串門,也不知會一聲,哎,人家都沒化妝,身上都是汗。

她沒來得及穿上鞋子就掩面逃走,髮簪掉了,狼狽不堪,

卻還是注意到同行的一位俊俏少年,於是藉著聞一支青梅,偷偷拿眼看他。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趙明誠早就將一切看在眼裡,心裡不由得竊喜,果然詩如其人,我媳婦真是才貌雙全呀。

活潑可愛的才女與風度翩翩的才子,兩人的結合足夠我們腦補10萬字言情小說。

而他們也把婚後的生活過成了偶像劇。

那年春天,花開得很好,趙明誠從小販那裡買了一支給愛妻,李清照插在頭上,問道:我好看還是花好看?

趙明誠痴痴地看著淡掃蛾眉,比桃花還嬌豔的嬌妻,笑呵呵道:自然是夫人好看。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很快李清照這首詞就傳遍街閭巷坊,引得眾多北宋單身狗化身檸檬精。

都說歡愉之詞難工,但李清照對於這些生活畫面的描寫不僅生動有趣,還有畫面感,難怪北宋士大夫也為之絕倒。

除了門當戶對,實力匹配,他們更是靈魂契合的知音。

結婚後,兩人瘋狂痴迷金石字畫的收藏,但是眾所周知,這項愛好不僅燒腦,還燒錢,於是有錢的時候他們把所有錢都花在上面,對於吃穿用度全不講究,沒錢了把衣服當了也要維持這項愛好。

那時趙明誠在太學讀書,每個月只有初一和十五才能回家。

每次回家前,明城都會特意把衣服典當了,換500錢到相國寺淘些金石碑帖書畫和瓜果來,興致勃勃地回家和李清照一邊吃零食一邊欣賞。

他們到處蒐羅從上古時代至隋唐五代的書籍字畫、碑帖拓片、青銅古器。

兩人志趣相投,又都有一股子專注的傻氣。

有一次得到一副南唐畫家徐熙的名畫《牡丹圖》,對方要價20萬,這相當於小公務員趙明誠兩年的收入,他們點著蠟燭連著欣賞了2個晚上,愛不釋手,最終還是不捨地還了回去。

為此他們對坐著嘆息了好幾天。

還有一次趙明誠在山東鄉下尋獲一件東西,當天晚上便不顧路程遙遠,立即快馬加鞭趕回家告訴李清照:“老婆,我得到一件寶物,快去煮一壺我那珍藏的團茶,這件寶貝必須頂級的好茶來配?”

“老趙,你先喘口氣,什麼寶貝這麼稀罕呀。”

原來這個寶貝不是口紅,不是名牌包包,不是跑車,卻讓李清照激動百倍,那就是白居易的親筆手寫的《楞嚴經》。

兩人點著蠟燭細細賞玩,激動得整晚沒有睡意。

這樣的快樂一般人很難懂,他們倆的世界也因此心心相通,無法分離。

然而新婚的甜蜜沒有持續多久,次年,一場政治風波席捲而來。

3。

公元1103年,蔡京擔任宰相,開始了一場對舊黨的大規模迫害。

由書法大師宋徽宗親筆書寫的元祐黨人碑被立在宮門,這份名單相當於政府的處分通告,上了榜單的人及其親屬都要遭殃。

很不幸,與蘇門學士來往密切的李格非也在榜單上。

李清照心急如焚,立刻給公公趙挺之寫信,希望他能看在兩家聯姻的關係上,替自己父親說說話。

趙挺之此時官居丞相,權傾朝野,說話的分量不可謂不大。

但是因為複雜的黨派關係,趙挺之沒有幫助他的親家公,李格非被貶到偏遠的廣西。

李清照在一封信中不無悲憤地寫道: 炙手可熱心可寒。

趙挺之身居高位而對親戚袖手旁觀,怎能不讓人寒心呢?

此事可以看出李清照性格中直來直往,敢愛敢恨的特點,而這個性格特點貫穿了她的一生。

年輕氣盛的李清照不畏懼強勢的公公,卻不得不接受政治的殘酷,這對於她的思想無疑是一次衝擊。

然而風水輪流轉,很快公公趙挺之也被政敵陷害,罷官回老家。

趙挺之不久便去世,趙家的三個兒子被貶官,遣返回原籍。

李清照和趙明誠一起搬回了山東閒居。

4。

在山東青州的十年,夫妻倆不用忍受分離之苦,沒有雜事分心,還能一起繼續金石收藏的愛好,這是他們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他們將書房起名【歸來堂】,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

這名字來源於陶淵明那篇要求背誦全文的【歸去來兮辭】中的一句【依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房間雖然僅能容納膝蓋,內心卻非常滿足。

他們也確實過著精神生活比物質還富足的生活。

吃過飯,兩人就煮一壺新茶,拿過一本書,猜某個典故來自其中哪本書哪個章節,贏的人可以喝茶。

趙明誠作為太學生,讀書就是他的老本行,卻每次都輸。不禁慚愧:老婆要是能去考科舉,就沒我趙某什麼事兒了。

李清照對自己超強的記憶力很是得意,每次勝利都笑得茶水潑得滿地。

他們還喜歡玩一種叫打馬的遊戲,類似於賭博。

李清照精於此道,逢賭必贏,後來還專門寫【打馬圖經】,講述自己如何稱霸賭場的秘訣。

這些消遣之餘,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在金石字畫上。

期間趙明誠基本完成了《金石錄》這一學術著作,為後世金石學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李清照則在協助丈夫之餘,寫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的《詞論》,她在文章中大膽評判本朝著名的大詞人,包括蘇軾、柳永、歐陽修等,從而將詞與詩的區別劃分,提出自己對於作詞的【別是一家】的理論。

顯然,李清照對於作詞已經有了自己成熟而完整的理論,而不僅僅把作詞當作業餘的娛樂和消遣,這就像一位武林高手,不滿足於修煉武功至爐火純青,而是要自成一派,笑傲江湖。

此時,李清照還不到27歲。

遠離了政治中心,沒有了政務之累,他們得以心無旁騖,專心收集整理各類石碑拓片、書畫古籍,這些收藏整整用了15間屋子才裝滿,儼然一個豐富的私人博物館。其中還有很多珍貴的名人字畫,古董鼎器等,在當時也是珍貴無兩。

如果這些收藏能保留下來,真不知道會帶給後人多少驚喜,但是這些文物和它們的主人一樣,即將走向變幻莫測的命運。

5。

青州宅中,趙明誠在李清照一張畫像上題詞:

清麗其詞,端正其品

歸去來兮,真堪攜隱。

而李清照也曾說過甘願就在青州老去。

大有楊過與小龍女絕跡江湖的傳奇色彩。

青州十年,兩人在最好的年華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

轉折出現在趙明誠收到朝廷任命,再次進入官場。

趙明誠離開了青州。

年輕的夫妻很少分居這麼久,李清照時常思念丈夫到失眠。

重陽節,菊花滿地,不能和夫君一起過節的李清照獨自飲酒賞菊,喃喃自語:不見明城的第xxx天,想他……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收到妻子寄來的新作,趙明誠激動得直拍大腿:寫得好!寫得妙!要是我寫的該多好。

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華,趙明誠狠下決心,向單位請了假,硬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了三天三夜,寫出了50首詞來。

他把李清照的詞夾在其中,拿給好朋友陸德夫點評。

這位好友眼光犀利,認真地看完50首大作後,悠悠地說:“水平一般,只有三句不錯。”

“是哪三句?”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只得服氣:詞還是老婆的好,老婆還是自己的好。

異地戀是個非常考驗人的事情,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李清照不免也擔心,更何況此時她已人到中年,卻無一子半女,此刻還分居,明誠會不會變心呢?

分居的日子裡,李清照經常睡懶覺,被子不疊,化妝臺不打掃,過著百無聊賴的宅女生活。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原來是剛剛和丈夫離別,但是離別之苦還是次要的,女人的直覺很準,有些事情變了。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算了,這次他要走,我是留不住了,誰知道他被哪個仙女迷住了,不愛回家了。

天天望著樓前的湖水,曾經帶著喜悅地欣賞,而如今卻變成了水一樣的哀愁。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宋朝士大夫官員大多納妾、養歌妓,時髦且合法,連我心中的白日光蘇軾都不能免俗,趙明誠當然也不例外,李清照雖然接受了現實,卻也不免懷念當初二人情投意合,眼裡只有對方的日子。

1121年,趙明誠將李清照接到萊州,夫妻久別重逢,李清照卻遭遇了丈夫的冷落。

趙明誠將妻子安置在一處沒有書刊,有些破敗的居所,自己則忙著到處應酬。

李清照關在屋子裡,只能以寫詩打發寂寞的時間,還自嘲:不用擔心我沒人陪,我屋子裡還有子虛、烏有兩位先生呢。

感懷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竟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君,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我乃得知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平凡的生活有平凡的瑣碎、煩惱,但好在還算穩定,不久,一場滔天的鉅變以毀天滅地之勢襲來,將徹底攪亂他們的生活。

6。

這就是靖康之變。

公元1127年,金軍入侵汴京,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連同成千上萬妃嬪、官僚、匠人被俘虜,宋高宗趙構與其他政府官員一路南逃,四處躲避。

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狼狽的一幕。

此時兩人在距離汴京不遠的山東萊州,金軍隨時可能殺到,不僅自身性命堪憂,畢生的收藏更隨時可能淪落戰火。

李清照茫然四顧,心中慌亂不已。

同一年趙明誠母親在江寧(今南京)去世,他和李清照商量,決定兩人分批將文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趙明誠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分收藏先帶去江寧,李清照則返回青州故居,處理剩下的文物。

青州故居還有10幾間屋子的收藏,李清照反覆斟酌,挑選那些字畫中貴重者,書籍拓片中的獨本及珍貴文物,最後還是裝了15車,剩下的10幾間屋子的東西打算來年春天再託人運來。

帶著這15車文物渡河、渡江,路上還遇到地方叛亂,盜賊橫行,當真是前有盜賊,後有追兵。

李清照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江寧,還將一副價值20萬的字畫“完璧歸趙”。

趙明誠正在擔心他那些看得比生命還重的寶貝,見到老妻不顧安危護送寶貝順利來到江寧,不禁又是感激又是慚愧。

但是家鄉卻傳來金軍掃蕩,10幾間屋子的收藏化為灰燼的訊息。

7。

江寧(後來改名建康)的春天,陽光和煦,柳樹生出嫩芽,梅花次第盛開。

李清照卻關上門窗,無心欣賞大好春色。

原來,今年的春天人在建康,而熟悉的汴京的春天只怕再也無緣相見,難道就要在這陌生的地方老去?

……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就在李清照為山河破碎,家國動盪哀傷之時,一件令人不齒的事情發生了。

這一年7月,趙明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

來到江寧後,李清照常常穿著斗笠,穿著蓑衣,打扮成漁夫走上城樓,看著大雪茫茫中的城市,與趙明誠作詩。

趙明誠頭疼不已,政務本來就繁忙,自己又不擅長寫詩,但是妻子的請求他可不敢違背。

兩人結婚多年,卻沒有生育孩子,這一直是趙明誠的心病,他最傷感的是那麼多珍貴的收藏,只怕無人可以繼承。

金軍的鐵蹄還在四處踐踏,江寧城內也不太平。

一日,手下江寧轉運副使李謨得知城內有駐軍將要叛變,急忙向趙明誠報告這個訊息,希望作為知府的趙明誠想辦法平叛。

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趙明誠哪裡想得出辦法,巧合的是他已經得到朝廷派往湖州的任命,他僥倖地認為,江寧的事不是他的職責。

深夜叛軍果然開始行動,由於李謨早有部署,及時平叛,沒有造成百姓傷亡。

李謨前去向趙明誠報告,卻發現這傢伙居然趁著夜晚用繩子懸下城牆,拋棄自己的妻妾和全城百姓逃跑了。

這件事成為趙明誠難以洗刷的汙點。

很難想象李清照的心情,面對懦弱逃命的朝廷,她氣憤譏諷,但這一次是自己的丈夫,不僅是她的依靠,也是她的愛人,他想必已經很自責,李清照還能說什麼。

這種心情當然很矛盾。

趙明誠很快收到朝廷的處分,被革職處理。

他們離開江寧,繼續南下,打算到江西找個地方過退休生活。

途中經過烏江,尋訪項羽廟。

李清照想起項羽自刎於烏江,不忍愧對江東父老,是何等的英雄氣概,而眼下的朝廷苟且偷安,不圖收復失土,簡直無能至極,她奮筆寫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氣勢豪邁、悲壯,直擊人心。

此時的李清照,經歷了政治的鬥爭,國家的滅亡,她的詩詞迸發出更加深刻的光芒。

他們一路南行,如果按照規劃從此在南方住下,估計也就不會再有後來那麼多令人扼腕的遭遇。

然而,命運之船不可預測地,載著他們駛向風暴之中。

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地方官員叛逃的叛逃,叛亂的叛亂,實在找不到幾個像樣的官員,只好重新啟用趙明誠。

船行到安徽,趙明誠收到任命,立即整理行裝,準備奔赴建康面見宋高宗。

李清照在船上,心情真是五味雜陳,大聲對著趙明誠喊道:要是局勢有變,我怎麼辦呀?

趙明誠囑咐:跟著眾人走,如果情況緊張,先扔掉衣被、書籍,再丟掉字畫,至於那些宗器一定要放在身上,和你共存亡。

趙明誠囑託了幾句,便快馬加鞭奔赴建康。

誰能想到,這幾句竟成了最後的囑託。

8。

過了一個月,李清照就收到趙明誠病危的訊息。

原來,當時天氣炎熱,(南京可是有名的火爐)趙明誠馬不停蹄地趕到建康,勞累加上天熱,很快得了瘧疾,而心急的趙明誠為了快點好轉,吃了很多下火的藥,結果又出現痢疾。

李清照很清楚丈夫的性格,憂心忡忡地立即趕去建康。

她一夜趕了300里路,到了建康時,趙明誠已奄奄一息,沒有交代後事就死了。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李清照在悲痛之中,也大病了一場。

在這首悼亡詩中,梅花三弄的笛聲,聽來讓人心痛。

只是小風小雨都能讓她忍不住落淚,那人已經走了,沒有人再去安慰她的傷悲。

梅花是寄託美好情懷的物件,但這人間天上的距離,要如何寄去。

山河破碎,家國不再。

這一年,李清照已經46歲了,身體病弱,孤身一人,到處戰火紛紛,盜賊橫行,她一人帶著趙明誠留下的成千上萬的收藏,無論強盜、叛軍、金兵還是鄰居、官員、皇帝,人人都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

她能否保全自己,守住那些文物,不負趙明誠最後的囑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