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出5mmx5mm息肉,沒活檢,能看出良惡性嗎本宏博wc 2018-03-24

腸息肉

從廣義上來講,任何突出於腸腔內的隆起性病變都可稱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僅僅是粘膜侷限性隆起。應該說,息肉是一種良性病變,不是癌腫,不會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綠豆,直徑僅幾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徑有2—3釐米,數量從1個至數個不等。從形狀上來說,有有蒂息肉、亞蒂息肉\廣基息肉之分。

平時最多見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前者與大腸炎症反應有關,後者則由於結腸粘膜表面細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對腺瘤性息肉,我們必須有所警惕,它一般不會自行消失,如果長久存在於腸腔內,則有惡變的可能。因此,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檢查。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無須特殊處理,每隔1—2年作一次結腸鏡隨訪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透過腸鏡下電凝方法直接切除,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徑大於2釐米),可在腸鏡下先用金屬鈦或尼龍線結紮其根部,然後用電凝切除,病人無須受開刀之苦。

大腸息肉

突出於粘膜面、呈球形或卵圓形根部有蒂的腫塊稱為息肉(polyp)。大腸息肉是常見的一類良性腫物,其中有的屬於粘膜的增生性改變(如增生性息肉),有的屬於腺瘤(如腺瘤性息肉,乳頭狀息肉)。後一類與大腸癌的關係密切,有重要意義。

1.腺瘤性息肉: 較為常見。其中大約有75%發生在直腸及乙狀結腸。此型發生癌變者並不多見。

2.乳頭狀腺瘤,少見,常單發,此型腺瘤的癌變率高於腺瘤樣息肉。

3.結胞多發性息肉病, 呈家族性發生,故又稱家族性息肉病。臨床症狀均為腹痛、腹瀉及便血。家族性息肉病易於癌變,據報導常在出現息肉症狀大約15年後發生大腸癌。

上述三種息肉均為腺瘤性質,此外還有一些非瘤性息肉,主要者如下。

增生性息肉:較為常見,體積較小,屬粘膜增生性改變。增生的腺體規整,有旺盛的粘液分泌但無瘤樣改變,可自行消失。

炎性息肉;較為少見,一般常可以自行消失,不發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