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陳鴉 邀,我主要回答下第二個問題西魏六柱國之間的關係

關隴集團八柱國體制的建立是隨宇文泰收對軍隊體制改革而同步進行,最終成型的。其起點在於宇文泰編賀拔嶽、侯莫陳悅部隊,元從核心是隨爾朱天光入關隴平叛的軍隊,從最初剛入關時的二千人一路收編至數萬。爾朱天光所部經過三次內訌,第一次是留守關中的爾朱天光之弟爾朱顯壽被賀拔嶽和侯莫陳悅聯手做掉,然後賀拔嶽為關中大行臺都督二十州軍事,侯莫陳悅為秦州刺史都督隴右軍事,瓜分了爾朱天光的勢力。第二次火拼是賀拔嶽開始著手整個關隴勢力,決心與高歡爭雄,結果被傾向高歡的侯莫陳悅刺殺,部將趙貴、赫連達等為賀拔嶽收屍,收攏士卒,推與賀拔家世交的賀拔嶽心腹大行臺左丞夏州刺史宇文泰為統帥。第三次內訌就是宇文泰進討侯莫陳悅,宇文泰先以侯莫陳崇、怡峰、達奚武襲擊原州,再以侄子宇文導鎮原州,因侯莫陳悅部將李弼倒戈,原州本地豪族李賢、李遠等人內應,宇文泰輕鬆獲勝,完全繼承了爾朱天光的勢力。

隨後,孝武帝西奔,宇文泰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一路追隨孝武帝西奔的禁衛軍大概有萬人左右,成分複雜,包括了昔日的爾朱餘孽如斛斯椿,也有大量鮮卑士族、漢人高門王思政、裴俠等。不過宇文泰這人比較黑麵無情,順手就做了元明月和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

也即西魏建立時,內部勢力極為複雜,與宇文泰平日等夷的賀拔嶽舊部、新接納的侯莫陳悅舊部、隨孝武帝入關的元魏勢力、關隴本地大族,外部既有實力雄強的高歡、又有北方柔然和南方蕭梁,其內外環境極為艱難。

宇文泰的處理方法就是進行軍事改革,完善軍事體制,並最終形成了八柱國體制。大統前期,西魏與東魏重要戰役有三場,即關隴集團幾乎全部軍事勳貴都有傑出戰績:“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即小關、沙苑、河橋三戰。

有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戰績,除了各位柱國和大將軍外還有:宇文護、馮遷、李標(李弼弟)、於寔(於謹子)、梁御、若干惠、怡峰、劉亮、豆盧寧、尉遲綱、尉遲迥、李遠、李穆、赫連達、韓果、蔡佑(宇文泰養子)、常善、辛威、 厙狄昌、田弘、梁椿、王勇、宇文虯、宇文盛、耿豪、達奚寔、竇熾、竇毅、陸通、王慶、元定、崔謙、崔猷、薛端、段永、韋瑱、梁昕

大統三年沙苑之戰時,即有“

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於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為二隊,大破之,斬六千餘級,臨陣降者二萬餘人。

從此戰看似乎就已經分為六軍了,且又有“

太祖率李弼、獨孤信、梁御、趙貴、於謹、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將東伐

”與“

及太祖置十二軍,簡諸將以將之,亮領一軍。

”大概是兩將一軍,按順序應該是李弼獨孤信為右軍,梁御趙貴為左軍。這十二人,就應該是當是宇文泰都督中外軍事之外西魏軍界最高的一級,皆加有大都督之銜。

也即大統三年時,初步整編的關隴集團已經有十二軍雛形,分左右前後中左中右六部,每部由兩位將軍統領,至於其餘人如賀拔勝雖地位崇高,官至太師、中軍大都督,但顯然宇文泰不會給賀拔勝真實的軍權,讓他統領中軍。

大統四年河橋之戰,東魏大將高昂戰死,東西魏雙方決戰幾十裡。直接與高昂部決戰的是前軍李弼、達奚武,之後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峰居左,戰鬥不利撤退,並影響了率領後軍的李虎、念賢,其餘如於謹、侯莫陳崇、寇洛、蔡佑、於寔等人應該隨宇文泰在中軍。同樣是六軍形式,至大統八年,“初置六軍”,把形式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

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

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峰居左,戰並不利

,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在,皆棄其卒先歸。

開府李虎、念賢等為後軍

,遇信等退,即與俱還。

大統八年邙山之戰,東魏佐命元勳渤海高氏的高仲密以虎牢關叛降西魏,高歡、宇文泰御駕親征,雙方與邙山決戰。這一戰是宇文泰同樣是分成六軍,但各位關隴將領的地位已經大為降低,是以中軍為主,領軍的將領形式似乎也不再是從前的兩將一軍,而是趙貴等五人為左軍,若干惠、陸通為右軍,李遠、宇文護為前軍,獨孤信和於謹最後趕赴戰場,不知道是路遠還是原本就是後軍。不過與當年沙苑之戰相同的是,此戰中有除宇文泰和賀拔勝外另有十二位大都督,即趙貴、李弼、於謹、獨孤信、宇文護、達奚武、豆盧寧、楊忠、賀蘭祥、李遠、若干惠、陸通,宇文泰在左軍一次性放了五位大都督,很可能就是左軍實力很弱,合五人所領兵之合力對敵,其結果依然是“

趙貴等五將軍居左,戰不利

”。

邙山之戰的慘敗,把宇文泰辛苦積攢的家底幾乎輸光了,所以被迫“廣募關隴豪右”,但趙貴等人戰敗,卻給了宇文泰打壓這些平素等夷的北鎮將領機會,使得宇文泰的勢力完全凌駕在其餘諸人之上,雖然在官職上宇文泰早就是關隴集團核心了,但政治地位上諸人卻相差無幾,至邙山之戰後則在軍事力量上諸將也難再與宇文泰抗衡了,原來複雜的內部成分被宇文泰重新消解整合,像獨孤信常年作牧隴右出鎮地方,李弼遷司空與軍權分離,大統九年趙貴因左軍作戰不利一度被免職,李虎因為後裔太顯達了所以不知道這期間他在幹嘛,不過肯定不如宇文泰心腹於謹和侯莫陳崇了。

大統十二年玉璧之戰,高歡重病而死,其子高澄不久就要面對宇宙大將軍的挑戰,宇文泰的外部壓力瞬間減弱。大統十四年,王思政出鎮潁川,做掉東魏最能打的慕容紹宗、劉豐生,接著大統十六年高澄又被廚子謀殺,這一系列政治變動,讓宇文泰終於可以緩一口氣,專心建立柱國體制了。

累計至大統十六年,有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是為關隴集團的最核心。宇文泰早在沙苑之戰後就已經任柱國大將軍,八柱國裡的廣陵王元欣和十二大將軍裡的元育、元贊、元廓不領兵,也即實際上是六柱國九大將軍,之所以湊成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恐怕還是與宇文泰的改革形式有關,所以拿元魏宗室湊數,政治意義略大,不一定是準確的像侯莫陳崇傳裡所說的每位柱國都督兩位大將軍,八柱國更多是中央的高階官僚和出征元帥,平時領兵者為大將軍。至於大統十二年蘇綽死後,至大統十六年八柱國建立,宇文泰是自己決定的還是按照蘇綽的原定計劃,就不得而知了。

八柱國系統的建立,在於把將領轉化而為軍勳貴族,脫離了各自統屬的軍隊,其餘柱國大將軍自身的部屬在邙山大戰後消耗殆盡,廣募關隴豪右後新建立起來的中軍只以宇文泰為核心了。其餘柱國在不停的軍事戰爭中,私人力量大為削弱,再難有實力與宇文泰直接競爭了,所以轉變成軍勳貴族也是必然的結果。大統十六年,這六人全部進入中央,再無人領兵和出鎮地方,即表示了中央化的完成,不能擴充套件私人力量統領地方勢力了。李弼大統五年即為司空,李虎大統十四年為太尉,獨孤信十六年入朝為尚書令,趙貴因為邙山之戰只混了個御史中尉,侯莫陳崇為少傅,於謹作為宇文泰親信,幾乎一直跟隨宇文泰左右。再之後的軍事行動中,就少有柱國領兵了,只有於謹這種宇文泰的心腹,能作為主帥襲取江陵,其餘都是王雄、達奚武、楊忠、賀蘭祥、尉遲迥等大將軍領兵了。

雖說如此,其餘柱國的軍事實力雖然被碾壓,但畢竟他們長期領兵出鎮,勢力盤根錯節,所以宇文泰還是比較約束自己的親信勢力,不太讓其他柱國不滿。像宇文護名位素下、尉遲迥有滅蜀之功尚且不預於十二大將軍、蔡佑親貴多功也不過是大將軍。其餘柱國中最跟宇文泰不對付的莫過於獨孤信,獨孤信此人可能因為長的帥,所以有大批的漢人豪族支援,又單騎追隨孝武西奔,得到元魏擁護。獨孤信妻子清河崔氏,姻親楊忠、李虎不提,他常年出鎮隴右,威信極高,所以雖然宇文泰和他從小相識,但讓他入朝需要授予他大司馬這一最高軍職,還要讓長子娶其女籠絡。曾經與獨孤信並肩作戰的有李弼、怡峰、豆盧寧、李賢、王思政、韋孝寬、史寧等,這些人出身經歷各不相同,未必都買獨孤信的帳。

至於趙貴純是北鎮武人,不像獨孤信這麼能發展自身的勢力,與漢人大族關係良好。隨著北鎮元老寇洛、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等人先後死於大統十六年之前,與趙貴有共同經歷是賀拔嶽下屬的人越來越少,至於侯莫陳崇又是宇文泰心腹,所以趙貴的實力並不算強,人望也難與和宇文泰、獨孤信比肩。

李弼因為是侯莫陳悅系的將領,所以他勢力雖然不強,反倒成了他的優勢,可以得到宇文泰的很大信任。李弼和趙貴、獨孤信的共同點是雖然出身實力各不相同,一個是侯莫陳悅系的,一個是賀拔嶽系的,一個是賀拔勝系的,但是他們都和於謹沒有什麼關係,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於謹的出身和他們完全不搭邊,未必是因為和宇文泰嫡系不對付,像另一位柱國侯莫陳崇因為是標準的北鎮人,和他們的關係尚可。至於從孫子輩起牛到炸裂的李虎,依然隱藏在迷霧裡,不知道他到底傾向誰做了什麼。

至西魏北周換代時,宇文泰選定的繼承人宇文導死於了宇文泰之前,只能以宇文護執政,但其名位素低於其餘柱國。此前的六官是

宇文泰為太師大冢宰,柱國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於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

這之後,宇文護進行了一些列權力調整,趙貴獲得了大冢宰的位置,獨孤信離開了大司馬,宇文護自己領大司馬,這讓其餘諸人非常不滿,獨孤信失去了兵權,而趙貴得到了宇文泰大冢宰的位置,卻無法執政。

以大司徒、趙郡公李弼為太師,大宗伯、南陽公趙貴為太傅、大冢宰,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柱國、中山公護為大司馬。以大將軍寧都公毓、高陽公達奚武、武陽公豆盧寧、小司寇陽平公李遠、小司馬博陵公賀蘭祥、小宗伯魏安公尉遲迥等並柱國

除了於謹是明確支持者外,趙貴、獨孤信是反對者,李弼實力弱於獨孤信、資歷弱於趙貴、受宇文泰親信小於於謹,所以他沒有表態,侯莫陳崇資望最低,但與支持者和反對者都關係良好,什麼結果都會接受,但最後他死於詛咒宇文護,可見他未必對宇文護有什麼好感。至於李虎,這次他終於有確切的訊息了,他已經掛了。

這時的局勢比較混亂,幾乎是內外串聯。在中央的宇文護居然不知道,需要靠在外地的宇文盛馳入京師告密,而趙貴居然大搖大擺的隻身入宮伏誅,面對同樣謀反的獨孤信,宇文護又不敢撕破臉皮只令其自裁,但宇文護還是成功利用宇文泰嫡系的勢力,殺掉了趙貴、獨孤信,自己出任大冢宰,讓宇文泰的外甥賀蘭祥出任大司馬,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徹底架空了柱國,完成了北周禪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