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牙舞爪結構相同的成語?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9-14 回答

旁敲側擊、調兵遣將、千辛萬苦、翻山越嶺、背井離鄉等。

一、旁敲側擊 [ páng qiāo cè jī ]

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說明,而是用或明或暗的語言影射、諷刺、攻擊,或轉彎抹角地表達出來。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

二、調兵遣將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調動兵馬,派遣將領。也比喻組織安排人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三、千辛萬苦 [ qiān xīn wàn kǔ ]

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

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我受了些熱血相噴,萬苦千辛,恰便似翻滾滾的雪浪裡逃生。”

搜狗問問

四、翻山越嶺 [ fān shān yuè lǐng ]

翻:翻過;越:過;嶺:山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腳好,只要肚子裡填飽了瓤子,翻山越嶺,跟年輕人一樣。”

五、背井離鄉 [ bèi jǐng lí xiāng ]

也說離鄉背井。離開自己的故鄉,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

出處: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背景離鄉,臥雪眠霜。”

張牙舞爪結構相同的成語?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9-14 回答

張牙舞爪zhāng yá wǔ zhǎo

詞典解釋

[成語解釋]張:張開;舞:揮舞。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典故出處]《敦煌變文集·孔子項託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近義詞 ]呲牙咧嘴、兇相畢露、青面獠牙[ 反義詞 ]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喜眉笑眼[成語舉例]見了州官,州判老爺膽子也壯了,張牙舞爪,有句沒句,跟著教習說了一大泡。(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五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貶義詞[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成語結構][產生年代]古代[成語正音]爪,不能讀作“zhuǎ”。[成語辨形]爪,不能寫作“瓜”。[成語辨析]張牙舞爪和“耀武揚威”;都有“威脅人”的意思。但“耀武揚威”偏重在以武力嚇人;“張牙舞爪”偏重在以兇相嚇人。[英文翻譯]open its fangs and spread its claws[成語謎面]龍虎鬥;老虎發怒

張牙舞爪結構相同的成語? 虎虎生威 1級 2020-09-14 回答

張牙舞爪zhāng yá wǔ zhǎo

[釋義] 張:顯露;張開;張牙:張開嘴露著牙;舞:揮舞;揮動。原形容野獸兇猛的樣子。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兇惡的樣子。

[語出] 《敦煌變文集·孔子項託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正音] 爪;不能讀作“zhuǎ”。

[辨形] 爪;不能寫作“瓜”。

[近義] 齜牙咧嘴 青面獠牙

[反義]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用法] 用作貶義。有時可以和“耀武揚威”或“氣勢洶洶”連用。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耀武揚威”;都有“威脅人”的意思。但“耀武揚威”偏重在以武力嚇人;“張牙舞爪”偏重在以兇相嚇人。

[例句] 這些壞人的末日已到;他們現在~只不過是垂死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