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一篇轉載自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焦玉梅 個人主頁的文章,焦玉梅老師分享了她作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關於抑鬱的一些看法。分享如下,希望對知乎的夥伴們有所幫助。

最近多個新聞事件,讓抑鬱症多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引發了社會對該疾病的關注和探討。據費立鵬教授在中國四個省份的大樣本流行病病調查顯示,以抑鬱症為主的心境障礙總的月患病率為6。1%。

與高發病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一些患者對於抑鬱症的認知和了解還比較有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註冊心理師焦玉梅主任表示,公眾對於抑鬱症的基礎認知的缺乏使得抑鬱症的診斷、治療等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診斷抑鬱症需要符合症狀群要求

很多人產生抑鬱情緒之後,會靠網上找來的一些抑鬱症科普資訊將自己診斷為抑鬱症,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焦主任指出簡單的情緒波動其實還不一定能診斷為患有抑鬱症。

僅有情緒低落這種比較單一的症狀,還不能診斷為抑鬱症。確診抑鬱症其實需要有一個症狀群,患者必須要在兩週內大部分時間內都出現5種或者5種以上抑鬱症的症狀,並且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明顯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焦主任建議,當感覺自己情緒出現較大波動,並且還伴有興趣減退,消極觀念,睡眠差,胃口差,體重減輕等情況以後,應該及時向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者精神專科醫生尋求幫助,以便儘早確認是否患上抑鬱症。

不敢面對和消極逃避只會引發悲劇

在精神科,有很多病人明明知道自己有問題,並且已經感覺到自己情緒不對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仍舊不敢面對疾病。

很多患者會過分緊張,認為自己患上抑鬱症就會不斷復發,一輩子就毀了。因此寧願選擇逃避也不去醫院接受診斷,好讓自己輕鬆一點。另外有一些患者,會認為抑鬱症僅僅是思想問題,自己調節調節,多運動就可以了。這些其實是不能正確面對抑鬱症的表現。不能正確面對往往會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的機會,從而引發包括自殺在內的種種悲劇。

對此,焦主任呼籲,抑鬱症患者不要過分緊張害怕,也不要輕視疾病,應該勇敢地面對疾病,積極就診;同時親友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於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也是很有幫助的。

門診中不少人是停藥後抑鬱症復發

遵守醫囑按時按量地服藥對於抑鬱患者的康復非常重要。據焦主任介紹,本身人格基礎比較健全的抑鬱症患者,透過服藥是能夠實現痊癒的。通常大部分抗抑鬱劑需要服用兩週到四周以後才會起效。在服藥期間,不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家屬都應該耐心一些。

然而在治療過程,藥物的依從性不高是很嚴重的問題。國外有依存性的相關調查顯示,完全遵醫囑只有50-60%。從焦主任的臨床經驗來看,很多抑鬱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會比較著急,在服藥初期藥物還沒有起效,但實際上快要起效時,就急著換藥或者停藥,因而導致前功盡棄了,抑鬱症因此變得“難治”。

另外,很多患者甚至家屬會覺得精神藥物有很多副反應,很可怕。很多患者一開始就會非常關注藥品說明書。越正規的藥品說明書就越詳細,但是患者如果不懂的話,就會誤認為這些藥物非常危險。因此,一般情況下診斷時,醫生會給患者和家屬同時講解醫藥將對患者有哪些作用以及可能的副反應。一旦出現副反應,家屬或者患者應該及時複診,而不能輕易地決定停藥。

提高公眾對於抑鬱症的認知度,需要更多地開展一些有組織的,由專業人員參與的一些科普講座、現場答疑等疾病宣教工作。雖然科普宣教並不一定會立刻見到成效,但焦主任相信這就像撒下一片種子,當全社會都不斷地努力耕耘和澆灌,未來一定能長出一片森林。

作者介紹:焦玉梅,中德精神分析連續培訓專案督導組成員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中級醫學碩士、三甲精神心理專科醫院副主任醫師。瞭解作者更多資訊,詳戳↓↓↓

平常心看待抑鬱症:積極面對,科學用藥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透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臺體驗哦,戳這裡「

http://

jdxinli。cn/2ukm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