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已經理解我說的全棧運營的概念,全棧運營即運營多面手。

這是我對運營未來趨勢的猜想,我覺得:

運營崗位,會在下一個五年內,提出全棧運營的需求。

為什麼需要全棧運營?

我們從運營本身談起。

它是一個很年輕的職位。往前十年看,站長、編輯、群主,這麼一幫網際網路人從刀耕火種的網際網路蠻荒時代走來,借用一些市場營銷、資料分析、文案創意的知識,生生造出了網際網路鐵三角(產品、研發、運營)。

早期的運營很難界定崗位職責,也不需要界定,是任何人都能插手的職位。這個從零到有的過程,道路崎嶇、規則不完善,又沒有前人指路,這階段的工作,需要專人專職地投入踩坑大業。

國外網際網路有產品和研發的職位,但沒有運營,所以我們也無從借鑑,沒人知道最早的運營應該怎麼做。於是就簡單地以工作內容劃分:我需要一幫人搞好使用者、我需要一幫人搞定內容。這幫人後來被稱之為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

以內容為例:使用者喜歡什麼內容,什麼樣的標題?如何搭建互動的氛圍、引導使用者評論?在那時可能需要數年的經驗去摸索。在早期多少是無奈之舉。

運營本身是一個綜合性很高的工種,覆蓋方方面面。於是我們人為的按照工作內容割裂出來不同的職位,內容、活動、社群或者使用者,雖然都叫運營,但是從各大招聘的職位描述看,又有差異。

這就是早期運營的特點:

體系理論皆不完備的情況下,以簡單的方式進行職位配置。

我們對那時的運營是這樣一種期待:我不需要你做的有多好,但是這些工作總需要人去做,於是便找來一批人做運營。這是從無到有的階段。

我之前也思考過:運營是否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劃分職位?我並不認為這是運營的職業發展,也不是未來的趨勢。因為

單一的工作內容,容易讓運營遇到職場天花板。

假設有個新人維護公眾號文章,從排版編輯到內容採集,勤勤懇懇做了半年,成為熟練工,文章已經能夠有穩定的閱讀數產生,那麼他未來的發展呢?往後也許能發展更多的新媒體渠道,最終提拔為新媒體主管,可是也望到了頭。更不提十年後是否還存在公眾號。

另外一部分呢?是跨行轉過來的運營。比如以前是媒體編輯,是市場營銷,轉成了新媒體運營內容運營或者渠道運營,雖然掛著運營的名頭,只是以前工作內容的新瓶舊酒,對運營還是一知半解。

這不是發生在一個崗位的事情,而是發生在所有運營崗位的事情。誠然,運營需要瑣碎的工作內容,可這並不意味著以封堵為職業代價。

我做的工作挺好,可我還是不理解運營體系;

我工作已經三年,手下也帶實習生,但是我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吧;

如果我離開了我熟悉的領域和崗位,我沒有安身立命之本;

這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作為思考後的本文解答。

很多員工在大公司會遇到一種職業病:因為大公司健全的體系,職員的工作內容屬於螺絲釘性質;長年累月下來,以至於自己只適合在此架機器中工作,卻不再能匹配其他公司其他崗位。

這是運營新人們遇到的問題:

成為了使用者、內容、活動這些模組的螺絲釘。

運營涉及的範圍駁雜,很多人稱自己打雜的,廣是一方面,沒有深度是事實。運營和技術崗位不一樣,技術一直更新換代,作為一種硬技能,它有足夠的進深去鑽研。

但我們好像沒有聽說過十年的運營技術?

純粹以技能和方法論看,一兩年的工作經驗足夠熟悉某領域了。活動策劃、社群營銷、資料分析、內容編輯,又有哪一個需要花費很久掌握呢?往後的學習更多是經驗和業務的積累,效用是呈邊際遞減的。

全棧運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突破口,它是一種T型的能力結構。我更喜歡用倒三角形做比喻,既有廣度也有縱深。

高階運營和初級運營的差異更多在概念層面,如運營策略和體系。而它們,需要的恰恰是各種工作的積累,它是多元的,也是我提出的全棧運營的核心。你不能指望單純的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們學會體系吧?

舉一個運營策略的例子,這是我曾經在百度網頁上搜索國外旅遊自駕遊的過程,我是透過旅遊目的地+自駕遊的關鍵詞組合方式搜尋: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前幾個網頁連結都是SEM競價的結果,我以其中一個網站講解。

如果是透過搜尋引擎吸引新使用者,則需要區分SEM還是SEO渠道,前者需要考慮不同渠道的CPC和ROI、SEO則傾向關鍵詞、長尾和網站佈局。

網站應該如何統計SEM導流過來的使用者行為?

是透過伺服器日誌、JS埋點、還是網頁引數?三者優缺點在哪裡?

使用者搜尋的關鍵詞涉及到使用者行為分析,自駕遊是什麼?以及如何自駕遊?這兩個語句是相異的行為,如何自駕遊的商業價值大於前者,它有明確的目的。問題來了:應該如何挖掘這些關鍵詞?

美國自駕遊、歐洲自駕遊,澳大利亞自駕遊,代表了不同目的地,如果你是使用者,更希望見到千篇一律的通用自駕遊介紹,還是根據目的地定製化的內容?

內容應該如何設計和呈現?是突出自駕遊攻略,還是優惠政策?

使用者的痛點及需求在哪裡,我們能將使用者人群劃分成幾類,如何透過搜尋關鍵詞找出他們?

網站的使用者體驗怎麼樣?大部分O2O網站,都能根據使用者IP呈現所在城市的內容,如果訪客透過美國自駕遊導流進來,推薦美國的熱門城市作預設選項好不好?

使用者在網站如何停留?轉化率多少,注意力集中在哪些區域,不同使用者差異在哪裡?

如何設計使用者畫像呢,使用者註冊後打上哪幾類標籤,後續又該怎麼精準運營?

我上面提及的每個點,都是運營的工作內容,包括了渠道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產品運營、資料分析等(我的舉例是一種全棧的思考方式,透過這例子你就知道傳統運營和全棧運營的區別了)。

我們想一下,如果是傳統地割裂了不同工作內容的運營做這些會如何?他們只會專注於自己本職工作。

內容運營會很認真的寫文章,但是把握不了內容的重心,使用者喜歡什麼並不清楚;

渠道運營管理SEM,使用者後續的行為轉化如何,哪些關鍵詞更好,哪類使用者質量更棒,也不知其所以然;

使用者運營協調著新增使用者,但是留存提升不上去,難以確認問題,畢竟牽扯的太多了。

效率和效果就是這樣降低的。當你是使用者運營時,你會下意識的只關注使用者相關的內容,我是使用者運營啊,內容相關的我真的需要學習?

這凸顯了現有運營的分工問題,只在自己領域各司其職,而無法全盤驅動,這在幾年前不是問題,因為那時候的網際網路依靠產品概念就能獲得很多使用者,依靠補貼就能吸引一大批使用者,運營地位沒那麼重要,但現在產品不再是唯一決勝因素,還需要運營。

我們看一下傳統的以工作內容為職業發展。

使用者運營助理—使用者運營專員—使用者運營主管—使用者運營經理

這條路線看似美好,實際上限制了運營的生產力。

我認為的路線應該是:

使用者運營助理—使用者運營專員(懂資料,會一些其他運營)—資深運營專員(懂使用者、內容、活動各模組)—運營經理/全棧運營

談完為什麼需要全棧運營,再談全棧運營出現的前提條件和必然性。

首先,是運營理論的快速發展。

現在的運營和五年前的運營不一樣,五年前是蠻荒時代,現在百花齊放,各類新式的運營方式層出不窮。新增活躍留存傳播社群轉化已經是普及的理論,隨便一個新人也能說出一二三點。

這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相近,運營知識和理論大面積出現,三年前培養一個運營專員需要多少時間?現在呢?

認真想一下,我們小學、初中、高中學到的知識和內容,是數百年科學和文化的精華。任何一個高中生掌握的知識,在一百年前都只有傑出的精英才能掌握。運營知識也是同樣的道理,從無序到成熟,新人獲得的知識遠比以前多和好。

這是全棧運營的基礎,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全棧運營的學習成本沒有那麼高。

其次,工具越來越多樣化,這是依託整個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有面向用戶的產品,自然有面向企業的。第三方提供的各類工具堪稱豐富:爬蟲、微信文章編輯、H5製作、原型製作、活動釋出、埋點統計、網頁統計、AB測試、資料視覺化等。現在不是Office 三件套打天下的時代了。

以前需要兩三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一個人:

假設我要釋出活動,可以利用線上問卷先做調研,快速畫出原型,交由產品規劃,利用第三方渠道釋出活動,佈置好統計,視情況申請經費,呼叫積分或商品店鋪介面。以上種種,都能在市面上找到工具完成。

工具能夠極大提高運營人員的效率,運營恰好是一個綜合性很高的工作。

換言之,你也會遇到各種工具來使用。2017年了,Excel都不是運營的主流工具,運營專員們的難點不是沒有好的工具,而是沒有發現和學會使用它們。

最後一點,是時代的需要。

我剛畢業的時候,寶潔瑪氏四大雖然仍是畢業生們的最佳選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已經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很多優秀的畢業生也因此投入到網際網路產品。

如今產品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是產品不重要,而是運營也變得重要了。以前是隻要人都能做運營,需要的是熟練工完成六十分的任務,現在則對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八十分乃至九十分的運營完成更好的期望。

過去是從無到有,現在是從有到好。

曾經外企流行管培生,透過輪崗和培訓建立人才梯度,全棧運營也借用了這個概念,但它更嚴苛,不是淺嘗則止,而是掌握使用者、內容、活動各類模組。

作為運營,你自己是否曾想過,為什麼自己只能寫文章?為什麼只能做微信公眾號?為什麼只負責活動?

工作內容不等於工作職責,我們應該去掉“只”字。

我做的是使用者運營,但我也能寫些內容;因為我經常接觸使用者,知道他們喜歡什麼。

我也能做活動,調動他們氛圍不難;我還懂點專案規劃和資料分析。這樣的一個運營,往後的職場道路才會更寬敞,這就是全棧運營的雛形。

換句話說:

運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出現,內容、使用者、活動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掌握手段而不是以手段為目的。

很多運營,其實已經在往全棧的道路上發展,從最初的雜事做起,現在能玩個H5,做一下資料分析,寫文案畫原型。這些技能都是在解決問題中掌握的,你覺得,他們能被單純的定義為使用者運營或者活動運營嗎?其實在很多創業公司,全棧運營已經是一種未公開的風向。

全棧運營是一個什麼形態?

首先,它不會是全能的運營。雖然名字帶一個全,這個全更傾向全流程掌握,全業務熟悉。

真正的全能很難做到,從產品策劃到運營推廣,從使用者留存到商業規劃;或許世上確實存在那麼幾位大神級的人物,運營技能樹點滿,但是隨著業務線的發展,精力限制也無法讓他參與更多。

與其用萬金油形容,我更喜歡用多面手。

全棧的價值在於知道運營的邊界在哪裡,知其然更只其所以然。

我強調過,運營是一個綜合性很廣的領域,全棧運營更接近操盤。能夠讓運營的專案從零建立,無礙的運轉起來,並且知道運營的流程中有哪些可以最佳化和改進。

拿我上文舉例的自駕遊,全棧運營在其中的角色,是知道每一步的正確運營方式,將渠道、內容、使用者、資料等工作模組都調動起來。將各自為政的狀態融合到一起。

我知道我負責的工作內容是什麼樣,我也知道前面步驟的工作內容是什麼樣,還知道後面步驟的工作內容是什麼樣;

往前多看一步,往後多想一步,這叫全流程掌握。

全業務熟悉,是在全流程中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驅動和推進它。

這裡有一個問題:全棧運營和產品的關係?

往資深的發展方向看待,兩者的界限會逐漸模糊:產品會理解和熟悉運營知識,運營會掌握和知曉產品知識;運營天然的離使用者近,體驗、需求等隨著經驗增加,自然而然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看法。從兩個崗位的助理職位互為補充,到之後互為融合,這即是全棧運營,從另外一方面看,也是全棧產品。

全棧運營本身還是需要拿得出手的幾個技能,不同的全棧可能傾向性不同。

技能樹接近金字塔形狀,頂層是全棧運營最擅長的領域,底層則是運營的方方面面。

從概念上說,運營橫向拓展的是技能方法和業務經驗,縱深加深的是運營體系和框架的掌握。

全棧運營會以什麼形式開展工作?

我認為,會以專案組的形式,這裡的專案,是具體的職責,不再是工作內容。職責包括負責產品的增長、負責產品的商業化、負責產品的網頁端等,是一種小型化的事業群。它們既包含使用者、內容、活動模組,也包含資料、心理、文案等知識,對於全棧運營們來說,上述的這些是為了達成目的拿之即用的技巧。

噢,我的文章是給這些使用者群體看的,使用者畫像是ABC,那麼我的文章還得調整下;

產品上內容的排序是按照時間,能不能引入熱度的權重呢;

文章評論可以深入挖掘一下,使用產品的積分激勵吧;

這個月的熱點使用者們都很喜歡,需不需要配合出一個活動;

這就是不只限於內容運營的思考方式了。

很多人問我:如何提高某一類資料?

運營是一環扣一環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到多個環節多個模組去提升產品的表現,而不是依靠某一種運營。

運營新人和助理,因為經驗淺,從單一的工作內容做起是正確的。我還是希望職場初期,大家有安身立命的專業本領,而不是貪全。在本職工作深入掌握的基礎上學習其他模組的運營知識。

很多人常問:某一運營的未來如何,使用者運營能做到三十五歲麼?活動運營能升到總監麼?

這類問題就取決於運營角色的短板,而不是使用者、活動本身做的有多好了。

運營經理應該是合格的全棧運營。我不認同使用者運營經理、內容運營經理、產品運營經理等稱謂。如果一個經理只熟悉自己做過的領域,他又如何長久提高業務的指標呢?

優秀的全棧運營應該是什麼樣?

我想用一個運營架構師的定義:

他必然有兩到三個精通的運營領域,也能做其他運營工作,具備搭建運營體系的能力。

重點是運營體系。

何為體系?

知道資料在哪裡產生,如何讓資料價值最大;

能夠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提升使用者的認知和行為;

能貫徹落實產品的商業價值,完成產品迭代和最佳化;

負責某一業務線的全部指標。

以上種種組合在一起就是體系。

對於運營來說,體系和策略是大於手段的,內容活動社群均是手段,如何發揮它們的價值才是策略的應有之意。

全棧運營的最大價值在於策略。

可能從某些方面看,全棧運營的一些技能並不出彩,他擅長的是將各類手段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上文的自駕遊就是一個長期最佳化的策略問題。

一個牌手打牌,牌運和牌局固然重要,打牌的策略才是關鍵(這也是為啥我春節輸給老爸老媽的原因之一)……說到這,你大概明白運營策略的價值了。

全棧運營不是萬能藥,ToC領域的全棧運營,換到ToB領域的工作,依舊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不同市場(比如教育和醫療)的經驗差異,也會讓全棧褪去光環。甚至運營,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大家也得承認全棧的客觀性和侷限性。

可能大家埋在心裡最大的一個問題是:

如何成為全棧運營?

全棧運營是多面手,增長駭客、業務領域、產品策劃、資料分析、新媒體、內容文案、團隊溝通、專案管理、市場營銷、傳統運營等都能和全棧搭上那麼一些邊。全棧並非全能,甚至有不同形態的全棧,真要寫,篇幅再增加十倍也不夠。

而我寫全棧的初衷本意,其實用一句話也能概括:

不要限定自己在單一的工作範圍,多學習驅動自己,學會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使用者、內容這類表象。

你會在未來走得更遠。

最後

寫在最後,我並不打算神化全棧運營,或者替運營樹一個標杆;這是我基於運營這個年輕崗位在未來不確定性下的思考。誰又能確定未來五年的運營形態呢?大家把它作為思考也行,更希望能作為他山之石。

我能肯定的是,未來的運營依舊充滿期待,而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就是驅動它。

作者:秦路,微信公眾號ID:tracykanc

本文由 @秦路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文連結:「全棧運營」,才是運營的未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學習產品、運營,或者處於職場規劃期、迷茫期的應屆生、轉行人員、技能提升人員。你現在有一個免費提升的機會

。我們

每週有免費公開課,知名老師親述,從專業角度帶你瞭解產品

提供從入門到精通的全方位運營課程,滿足不同階段的網際網路運營人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實現能力提升,更有千人的產品經理群,你們可以共同討論產品話題

點選下方網址,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