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你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我很少聽到眼前一亮的回答。下面我列幾個常見的,你來體會一下:

“我太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太高,會給別人帶來壓力。”

“我是個急性子,工作一安排下來,加班加點也要提前幹完。”

“我能為別人著想,有時候寧可自己的事情晚點做,也要幫別人幫到底。”

“我事業心太強,總忍不住加班,導致對家庭照顧不夠,深感虧欠。”

還有很多類似上面的答案,都比較差強人意。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看完這些答案,你知道哪條在說優點,哪條在說缺點麼?不明顯吧?有的是把優點包裝成缺點,有的本來想說優點,卻暴露了缺點。能不能少些套路,多些誠意呢?

其次,你的這些優缺點,聽起來與你無關呀!沒有融入你的經歷,沒有你的感情,沒有你的觀點和感悟,而且還那麼俗套,可以懷疑你抄的百度知道麼?

面試官問你的優缺點時,至少希望你的回答是:

真實的。

你要用真實的經歷、大家的反饋、實實在在的結果來證明你的優缺點,而不是隻靠表白。

走心的。

你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加入觀點和感悟。這是在說你自己,不是說別人。如果你平時就很在意自己的優缺點,在意自己的做事結果和別人對你的評價,怎麼可能會說得膚淺平淡,甚至千篇一律呢?

碰到以上不解渴的回答,我作為面試官往往不得不繼續深挖,再追問兩句,像下面這樣:

“針對你說的這點,你的老闆和同事,在什麼事情上,怎麼評價過你呢?”

“請說一件事,在這點上,你哪些地方做得比同事更好?”

“你怎麼做到這點的?”

“你為什麼這麼覺得呢?”

“這個優點讓你獲得了哪些滿意的結果?”

“這個缺點怎麼避免呢?”

如果你沒有基於自己的真實經歷和他人的反饋,來深入思考過你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揚長避短的話,這些問題就很難回答好。

詢問優缺點的意圖

面試中,為什麼經常要問你的優缺點,這個問題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呢?大致有 3 點:

看你的自省自知能力;

看你和職位的匹配度;

完善或者印證對你的評價。

自省自知能力,是一種自己看到自己,給自己反饋的能力。

我們的所感、所思、所為、所得,大部分是跟外界的互動,其中的自省自知才是跟我們自身的互動。當我們自己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行為,及其優劣得失,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產生認可、改變、最佳化、創新的想法和動力。

發現優點很好,可以增加自信,但不能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缺點誰都有,看沒看見,願不願改,能不能改,這就是自省自知的重要性。面試官想看應聘者能否客觀地看到自己的擅長和侷限,開誠佈公地用例項自我剖析,進而推斷他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的表現。

與職位的匹配度,是說你的優缺點對面試的職位來說是不是合適。

在第一篇文章“01 | 公司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中,我透過“應聘者素質模型”中的經驗、技能、潛力、動機四層內容,指出了面試官考查的能力範圍。我們的優缺點也分佈在這四層中。假如你的優點正是職位需要的,而你的缺點是職位不關注的,這樣的匹配度就很好了。在“09 | 職業規劃二:程式設計師後來都去幹啥了”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技術、業務和管理人員的一些不同特徵和關注點,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有助於你判斷自己的特質對所申請的職位,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特別要指出的是,

優點和缺點都是相對於具體場景和工作物件而言的,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素質要求。

同樣的一個特質,用在某個地方上是優點,但換個地方可能就成了缺點。比如技術人員追求技術細節是個好的品質,但是管理團隊時,就需要避免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一個人在某家外企表現很好,但跳到國企,可能一團糟。

完善或者印證對你的評價

,這是因為在前面的考查中,面試官很可能對你已經形成了一些評價和認知,或是看到了你的一些優點或是缺點。現在他丟擲這個問題,如果你的回答和他的評價相吻合,他會覺得對你的評價得到了印證;如果你的回答有悖於他的評價,他更傾向於聽從自己的判斷,而把你的回答當作辯解、沒誠意;如果你的回答避開了他的評價點,他將其視為對你評價的補充。

回答提問的原則及實操建議

由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一些

回答這類問題的原則

有理有例。

(讓面試官信任你的自省自知能力)

優缺點與職位匹配。

(給公司帶來價值)

表述與表現匹配。

(表裡如一,前後一致)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怎麼按照以上原則去回答好這一問題。

1。 如何自知自省,找到優缺點

優缺點,從哪裡找呢?可以到“應聘者素質模型”的四層內容中去找:經驗、技能、潛力、動機。舉幾個例子:

“我在銀行信貸業務方面,經驗非常豐富。”

(經驗層的優點)

“精通 Java 後端開發,但是 Web 前端開發較弱。”

(技能層的優點和缺點)

“入選公司接班人計劃。”

(潛力層的優點例項)

“對新技術有好奇心,微信剛推出小程式時,兩個週末搞定一個記事本小程式。”

(動機層的優點 + 例項)

優缺點怎麼找呢?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

首先是問自己,也稱為“內部反饋”:

What:這段時間 / 這個事情,我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How:我是怎麼做到這麼好(或者不好)的?這是技能和經驗方面的自省。

Why:我這麼做出於什麼目的?這個目的是對誰好,對誰不好?長期看呢?這是在自省動機。

以上反映出我的什麼優點和缺點?

其次是問別人,也稱為“外部反饋”:

What:你看到我做出來什麼結果?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How:你看到我是怎麼做的?

以上反映出我的什麼優點和缺點?

最後是進行專業的測試。

這可以是專業的性格特質測試,比如 MBTI、DISC、蓋洛普優勢識別器等(“07 | 職業規劃一:你真的想好要怎麼發展了嗎?”一文中已有涉及,這裡不再多提)。

小提示:

人人都愛聽故事,事例更能打動人心。在“12 | 經歷沒有亮點可講?你需要做份‘詳歷’”一文中,我介紹了提煉故事,彙編到詳歷的做法。找到了優缺點以後,你還應該連同經歷以及一兩個細節,一起組織成故事。尤其不要忽略一些數字,以及他人的評價等細節,這是使你的故事更加精彩動人的關鍵要素。

2。 挑選與職位匹配的優缺點

你若知道職位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就很容易將對應的優點故事找出來講給面試官聽,包括你在這點上有什麼優點,表現出來過什麼細節,得到過他人的什麼反饋等。

講優點大家都容易說多,因為講優點本身是件讓人高興的事。但是一定要注意,這時候你應該講講這些做法帶給周圍環境的正向影響,還有沒有進步空間,而不是自己沾沾自喜。

講缺點是比較令人痛苦的,所以能自知並且剖析的人,就更顯得了不起。有些人以“想不到缺點”為由拒絕回答,這其實暴露了他的固化思維,而不是時下被廣泛認可的成長型思維。值得提醒的一點是,說缺點不是為了承認錯誤,而是為了讓面試官知道,你清楚自己的這個缺點,而且知道解決方法,已經在嘗試糾正了。

如果發現你的優點對這個職位不相關,而缺點又直接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你性格內向,面試的職位是銷售時,你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你的求職方向需要調整一下呢?

3。 注意照應前面的表現

在前面的問答中,你應該有些感知,面試官肯定了你的哪些方面,懷疑了哪些方面。在回答優缺點時,你可以適當地呼應一下前面的表現,加強好印象,挽救差表現。 比如:

“我對細節很在意,就像剛才我回答您說的 XX 問題時,非要弄懂它的前提條件一樣,我……。”

“我有個毛病,愛較真兒。剛才回答您那個 XX 問題,就是個例子。我的回答時間長了點,是因為我覺得必須得分三種情況考慮。不過,我現在也意識到,如果是對於客觀邏輯的推理,需要較真,而主觀判斷類問題上,較真應該適可而止,因為世界上不存在非黑即白、絕對正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