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嚮往宋人的文雅生活嗎

?近日備受期待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播映,其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背景為北宋,講述宋朝皇帝宋仁宗(1010-1063年)的一生。從中亦可以窺見在各朝代裡獨樹一幟的宋代美學以及古裝劇中越來越被重視的服飾道具歷史考據。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宋代美學:服飾裡的現代性

宋代的外交軍事雖積弱不振,但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許多,如山水畫、瓷器、文學等,都在宋代綻放異彩,形成所謂的“宋代美學"影響後世深遠,可說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高峰。而在生活方式上,宋代也有一套獨特審美,像是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等,這些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其實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學、個人品味極為相似。

其實,宋人除了風雅的愛好與現代人相近外,其服飾也特別具有現代感。

儘管宋代男女服飾,與唐代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服制也都遵從禮制等級,並受到宋明理學的影響,服飾特色還是與唐代大有不同。宋代的服裝面料色彩多以淡藍、淺黃、青、藕色、淡粉、墨綠與白色這類素雅顏色為主,縱觀宋代服飾,男女皆講求修身。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劇中還原的宋代后妃鳳冠霞帔禮服形象

以女裝來說,宋代女子喜著襦衣(短衣)、褙子(類似現代兩側開叉的薄外套)等衣服,穿搭風格不似盛唐婦女愛好袒露,可說是把一切的“張狂"都收斂起來。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雖然有理學的因素,但細看可以發現,宋代婦女的穿著打扮整體類似晚唐婦女打扮,但還是有些微不同,如上身穿著窄袖對襟抹胸、外罩大袖與霞帔。唐代婦女必備的帔帛,到宋代以後稱為霞帔,質地比唐代帔帛厚實,上頭繡有紋樣並有墜子點綴。宋代女性愛穿的百褶襦裙、寬鬆的宋褲,乍看下和近年流行的女裝穿搭非常類似。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曹皇后的朝服完美復刻了畫像(宋仁宗皇后坐像)

宋朝女子除了在頭髮上裝飾釵、簪、步搖外,還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髮髻上,稱為“一年景”。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古裝劇不可輕忽的“服飾考據"

過往的古裝劇,除了清宮劇外,基本很難從服飾外觀去辨別其劇中的時空背景為哪一個朝代,漢、唐、宋、明的皇帝都穿著祭祀時的冕服到處跑,而後妃們的打扮更是超越時空,還充滿著服裝設計的想象力。在長年看著浮誇、庸俗的古裝戲服下來,觀眾們反而會對較為古典的戲服,如多年前火紅的《琅琊榜》,或是主打還原、考據歷史的服裝,如《長安十二時辰》、《鶴唳華亭》等戲印象深刻,《清平樂》也是著重在後者。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宋畫《孝經圖卷》之一區域性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從《清平樂》宣傳海報上,能發現到主角們的服裝與流傳今日的宋代帝后畫像相似度極高。比如王凱頭戴的“通天冠",也是細細考究。通天冠,為皇帝禮服制度裡一種禮儀性的冠,也稱“捲雲冠"、“高山冠"。《後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斜)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通天冠從秦代起,即為帝王禮儀場合所專用(皇帝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一直延續至明代,直到清代廢止。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宋代的通天冠制度可見《宋史.輿服志》,規定通天冠需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戴這種冠時需穿織成雲龍紋的絳色紗袍,並用黑色緣其領、袖及衣裾,系以絳紗裙(即裳),內襯白紗中單,領間系垂白羅的方心曲領,腰間束以金玉帶,前系蔽膝(遮蓋大腿的服飾),系佩綬,穿白襪黑舄(即鞋)。這是極為正式的服裝,皇帝只有在祭祀、大朝會、大冊命等重要場合才穿,是僅次於袞冕服的一種衣服。除此之外《清平樂》也非常仔細地還原了宋仁宗的常服,可說是從服飾上重現了宋人的穿搭美學。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關於皇帝公服所用紅色開袴衫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記載,不開衩的圓領大袖袍—衫袍(赭黃色和淺黃色圓領大袖,衣身不開衩)。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折上巾,九還帶,六合靴(六瓣黑靴)。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單撻尾繞胸革帶),皂文鞞,大宴則服之。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衣身開衩的圓領大袖袍—袴袍。又有赭黃、淡黃袴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其制,曲領大袖(圓領大袖,衣身左右開衩),左右開衩,下無橫襴(上下通裁),束以革帶,幞頭(平腳長翅幞頭紗帽),烏皮靴(黑色皮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腳幞頭,乘輿或服上曲焉(皇帝有時候會戴沖天翹腳幞頭)。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為裡,紗為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為堅,去其藤裡,前為一折,平施兩腳,以鐵為之。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關於皇帝穿用的一種圓領大袖襴袍,此服等級略高於一般公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載:履袍(紅色大袖圓領襴袍)。袍以絳羅(紅色羅織布)為之,折上巾(平腳幞頭烏紗帽),通犀金玉帶。繫履,則曰履袍;服靴,則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黑色牛皮材質)。四孟朝獻景靈宮(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月份的初一)、郊祀(冬至日)、明堂,詣宮、宿廟、進胙,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並服之。大禮畢還宮,乘平輦,服亦如之。若大輦,則服通天(通天冠)、絳紗(絳紗袍)如常儀。

再者是朝服。

朝服是東漢開始至明代歷朝君臣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朝服衣裳部分統稱絳紗袍,細節包括梁冠(進賢梁冠)、赤紅羅衣、白紗中單(兩者皆以青飾領緣)、赤紅羅裳(青色衣緣)、赤紅羅蔽膝。關於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據《宋史·輿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記載:“朝服,(按搭配梁冠型別的不同細分成三類)曰進賢冠服(宰執以下群臣服用),曰貂蟬冠服(宰執及以上三公服用),曰獬豸冠服(臺諫官服用),皆朱衣朱裳(衣、裳主色底色都為紅色),宋初之制。進賢五梁冠:塗金銀花額,犀、玳瑁簪導,立筆。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緋羅袍,白花羅中單,緋羅裙,緋羅蔽膝,並皂縹襈,白羅大帶,白羅方心曲領,玉劍、佩,銀革帶,暈錦綬,二玉環,白綾襪,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會則服之,中書門下則冠加籠巾貂蟬。三梁冠:犀角簪導,無中單,銀劍、佩,師子錦綬,銀環,餘同五梁冠。諸司三品、御史臺四品、兩省五品侍祠朝會則服之。御史大夫、中丞則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單。兩梁冠:犀角簪導,銅劍、佩,練鵲錦綬,銅環,餘同三梁冠。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四品、五品侍祠朝會則服之。六品以下無中單,無劍、佩、綬。御史則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單。袴褶紫、緋、綠,各從本服色,白綾中單,白綾褲,白羅方心曲領,本品官導駕,則騎而服之。”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又載“進賢冠以漆布為之,上縷紙為額花,金塗銀銅飾,後有納言。以梁數為差,凡七等,以羅為纓結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蟬籠巾、貂鼠尾、立筆;第二等無貂蟬籠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並如舊制,服同。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武將的服飾同樣用心。宋朝武將最典型的配飾是“袍肚”。在腰部圍著甲衣的部位用布繫上,能幫助防止盔甲滑動。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在顏色的選擇上,劇組考據之細,簡直“令人髮指”。宋仁宗這件褐色的常服看來素淡,卻是符合宋代美學。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我們看看出土的趙伯澐(趙匡胤七世孫)的絲質衣物。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同樣是褐色,折射出宋朝王室淡雅清逸的審美品位。

兩岸三地過去在製作古裝歷史劇,總是將重點放在編劇、導演與演員的知名度上,而對服裝道具等細部的歷史考據有所忽視,導致有些影片劇情雖好,可惜服飾太過浮誇、不符史實。一出能令觀眾回味再三的優良古裝劇,除了要具備說故事的能力外,還要有優秀的歷史還原能力,兩者缺一不可。以日本、韓國的古裝劇作對比,可以發現到他們相當重視劇中角色的造型,甚至拉高到以民族文化的高度來對待,甚至把古裝劇等同於國家的文化形象,因此我們能夠看到日本大河劇、韓國古裝劇裡的和服、韓服的服飾除了考據以外還相當精美,對日韓來說,一部劇就是一個文化工程。透過戲劇的文化傳播,也讓許多歐美人士能夠一眼認出日韓的傳統民族服飾。

近年兩岸年輕人掀起的漢服熱潮,正一步一步地改變古裝劇的服飾造型。漢服帶動起的傳統服飾考據,讓劇組人員開始重視戲服,不再隨便設計各種造型廉價又毫無歷史根據的服飾,也終於讓民眾瞭解真正傳統民族服飾的樣貌。(此文為綜合稿件)

圖文來源:漢服社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