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說“道”是透過人來發揚光大的,而不是反過來人要靠“道”來發揚光大。

我們不止一次講過中國人所謂的“道”,他不同於西方的上帝或者真理,中國人從周文王作《周易》開始就已經明確了人本主義的大方向,同時也就徹底剷除了中國的宗教土壤,從那以後中國人就不再討論“本體”問題,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意思就是對於“本體”這種不可知的東西要心存敬畏但絕不去討論,後來莊子也說“六合之外存而不論”,與孔子的思想也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在講《道德經》時講過“道”,《道德經》開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說“道”是可以被人追求的,只不過不能透過語言來描述。人能追求的“道”顯然不可能是“本體”層面的規律,而只能是“認識”層面的規律,所以老子所說的“道”就是人類認知能夠對宇宙萬事萬物所建立的那個完美模型,透過這個模型人們就可以預測一切未來,當我們可以預測一切未來時也就不會再有來自未知的恐懼,同時當我們可以預測一切未來時我們也就成為了宇宙,獲得了無限的自由,而這種自由是絕對的,我們稱之為絕對自由。

孔子所說的“道”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也就是《周易》中的“道”,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道”就是這樣一脈相承下來的,孔子說“志於道,居於德”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反覆講到的如何構建“德”,並透過不斷迭代“德”使之量變產生質變並最終趨近於“道”。

而孔子所說的“人能弘道”也是這個意思,如何弘道?當然還是透過構建自己的“德”也就是價值觀,並向著道的方向不斷迭代,在這個過程中人才是主體,而“道”只是一個方向,只能是人朝著“道”的方向砥礪前行而不是相反地自己不思考不實踐反而期待著“道”可以讓你有朝一日得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