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錯覺,常見的包括繆勒-萊爾錯覺,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菲克錯覺,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等等。說些我們不熟悉的,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發現了嗎,這兩張圖片只是上下顛倒了一下。不信的話,將你的手機、平板或者筆記本倒置過來(記得開旋轉鎖定),看看我們是不是又被自己的大腦欺騙了。其實錯覺遠比我們在科普文章或者小遊戲裡更常見。除了視覺錯覺之外,研究者們還發現了運動、時間、聽覺和觸覺的錯覺現象。這令我們充滿遐想,情緒知覺是不是也有屬於自己的錯覺現象呢?

有些朋友要出來反對了。看到笑了就知道是高興,看到哭了就知道是悲傷,在這個看臉的世界,看不同的表情還會出錯嗎?當然,這裡的出錯並不是指沒有發現別人隱藏起來的情緒,那是微表情的工作領域;而是指——連表情都看錯。不相信嗎?先進個熱身,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請問兩個“人”分別是什麼情緒呢?默默記下來答案,我們再看下一張圖,(論文裡摳的圖,清晰度見諒)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感覺有什麼不同了嗎?如果我們剔出來單獨看這個“人”呢?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有很多朋友應該已經發現圖中的玄機了, 第一張圖中的兩個“人”從大小和表情上都是完全一樣的,然而我們的反應是,左下的“人”在恐懼的逃跑,右上的“人”在憤怒的追殺。即使第二張圖兩個“人”的透視大小相似了,還是有人堅持這樣的判斷,直到分別呈現的第三張圖。我們又被欺騙了。

問題出在哪裡呢?既然兩個“人”都被設計成相同的表情,那麼我們的視覺區和麵孔識別區都應該穩妥的得到了這個資訊(大家可以自己驗證一下,隔一段時間重新觀察第一幅圖,這次不判斷情緒,只需要在觀察之後復繪出兩個“人”的面孔特點)。這個環節沒有出錯的話,那隻可能在將表情識別成情緒的過程中,把表情給認錯了。大腦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和很多錯覺一樣,是背景在起作用。 有些人穿的邋邋遢遢的,坐在路邊的臺階上休息,都可能有人把他當成乞丐給錢;有些工薪階層行頭都不換,改開輛豪車,依舊能讓別人當成富二代追逐。有人開玩笑說,假的表戴到馬雲手上都是真的,真的表戴到自己手上都是假的。想來,手機震了、我能反殺、她喜歡我,也是如此。

當我們把同一個表情放到不同的情境中,我們的理解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尤其是這種模稜兩可的表情。我們的大腦自發的對識別到的表情進行了加工,這種加工融合了經驗對背景的理解。我們甚至還來不及意識到這個過程的存在,判斷的差異就已經發生了。有人說這種人造的表情不作數的,我們識別真人的表情肯定錯不了。那我們再看個例子(隨意找的,人迷勿怪),請問小威處於什麼情緒中?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我們放個全景再看,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是不是不一樣了。有人還覺得有點不對勁,為什麼要用兩張圖。那我們用一張看看,

情緒的錯覺

情緒的錯覺

請問皇馬球迷,C羅處在什麼情緒中?

請問巴薩球迷,C羅處在什麼情緒中?

興奮。傲慢。

就是這樣。只要我們處在社會文化的環境中,都無時不刻承受著背景對我們的影響。當然這也不是壞事,背景能夠澄清我們的困惑,讓我們確認情緒的指向,這樣我們才可能有相應的策略來應對,來處理。

再想想——生活中還有多少半嗔半喜,半怒半笑,當我們身處局外,真的分不清楚;然而當我們身處其中,故事和畫面會描摹出屬於我們的感情。或許,情緒的錯覺,真的很美好。

小知識時間:

情緒知覺的背景效應,指的是在我們感知表情的過程中,軀體動作、場景圖片和聲音、文字語言、社會情境和文化取向等因素,都可以影響和塑造感知到的情緒。在情緒知覺過程中的背景加工通常情況下都會自動化的發生,以至於我們很難控制甚至是意識到背景的作用。

拓展閱讀: (有興趣的可以私信我獲取論文)

Barrett, L。 F。, Mesquita, B。, & Gendron, M。 (2011)。 Context in Emotion Percep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5), 286-290。 doi: 10。1177/0963721411422522

Marian, D。 E。, & Shimamura, A。 P。 (2012)。 Emotions in context: Pictorial influences on affective attributions。 Emotion, 12(2), 371-375。 doi: 10。1037/a0025517

(部分圖片取材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自制圖片,獨立使用,私信授權;非日報使用,請私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