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衣和裳各代表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1-09 回答

“衣”字在古代除了統指身上穿的衣服外,還有廣義和狹義的含義。狹義的衣專指上衣,廣義的衣包括一切蔽體的東西,其中在古代被分為頭衣、上衣、下衣和足衣。

一、頭衣。頭衣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帽子。只是“帽”字產生得較晚,而最初的意思是“小蠻兒夷頭衣也”(見《說文》),還不是一切頭衣的統稱。在先秦,各種頭衣都有自己的專名。

頭衣又稱為元服。元的本義是頭,例如《左轉》僖公三十三年:“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因此,元服跟頭衣字面意思是一樣的。在古代貴族和平民的頭衣是有嚴格區別的。貴族戴冠、冕等,平民戴幘(責)。

冠是一般貴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札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長到二十歲時行加冠之禮,同時起別名,意味著從此就是大人了,社會與家庭都要按成人來要求他。而古代不戴冠的只有四種人:小孩、平民、罪犯、異族人。

古人是不剪髮的,孩子的頭髮長了,就緊貼著髮根紮在一起垂於腦後,叫“總髮”。平民不戴冠,發髫上覆以巾,一直蓋到前額,這就是幘。

二、體衣。衣的狹義是指上衣,跟“裳”相對。如《詩經》:“綠兮衣衣,綠衣黃裳。”而《齊風》裡“東方未明,顛倒衣裳。”因此,裳是下衣。

古代的上衣分長短,這和現在一樣,短上衣叫襦(如)。杜甫《別李義》:“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說文》:“襦,短衣也。”其中的“襦”就是這個意思。

而長上衣就是“深衣”。《經典釋文》引鄭玄《禮記深衣》“深衣者,連衣、裳而純(鑲邊的)之以採也。”可見深衣是連衣與裳為一,下面垂到踝部。相似於如今的長裙、旗袍之類。

而裳就是古代的下衣。古代的下衣有裳、絝、褌。裳又寫作常。《說文》:“常,下帬(裙)也。裳,常或從‘衣’。”這說明裳就是裙。古代男女服裝沒有多大區別,男子也著裙。

絝,就是今天的褲字。但它跟現在人們穿的褲子很不一樣。《釋名》說“兩股(大腿)各跨別也。”這說明古代絝沒有前後襠,只有兩個褲筒。

這就是古代的衣裳和現在衣裳的區別,當然,古代的衣裳還包括了“足衣”,就是人們腳上穿的鞋子,只是在古代叫屨、履、屐等名。

衣裳,衣和裳各代表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1-09 回答

古時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指裙子)。《詩經·邶風·綠衣》: 漢族服飾·襖裙

“綠衣黃裳。”《毛傳》:“上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種類似裙子一樣的“裳”。“裳”字也寫作“常”。《說文》:“常,下帬也。”“帬”是裙的古體字。《釋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護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於古代紡織工具簡陋,布的幅面很狹,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幾塊狹幅布橫拼起來,樣子象一幅腰圍。這種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還作為禮服的一部分保留著,在祭祀和朝會時穿著。後來,衣裳泛指衣服。

衣裳,衣和裳各代表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1-09 回答

古代人的衣服分為衣和裳兩部分,衣主要是指外衣,就是最外面的那件,而裳代表的是帶有下襬的內衣,更接近於現代的裙子一類,一般古代人先穿裳,再穿衣。合在一起叫做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