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秋招季,上個月面試了不少優秀的同學,但有點遺憾的是,大部分同學跟我當年一樣,對動力電池的理解就停留在化學原理層面,對電池結構、生產工藝等等產業化實際應用問題沒有概念。這一點其實我也很理解,畢竟在學校裡學的、在實驗室搗騰的東西,跟產業化的實際應用肯定有差異。

為了讓行業內外的朋友們瞭解動力電池,幫助更多優秀的同學們成為我的同行(趕緊招到合適的校招生一起幹活),我打算整一整公開的行業資料,給大家寫寫動力電池的工藝流程、測試專案以及回收利用等產業化應用實際情況。而瞭解動力電池的結構組成,是理解動力電池產業化情況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先來聊一聊動力電池的結構組成。

————————開始認真科普的分割線————————-

傳統的動力電池,可分為電芯/電池單體(Cell)、模組(Module)、電池包/電池系統(Pack)三個層面,用高中生物學的概念打個比方,就是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車型的動力電池設計肯定存在差異,下面我主要就典型動力電池結構進行逐一介紹。

一、電芯/電池單體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迴歸高中化學學過的電池原理,我們不難發現,對於

一個電池單體,最簡化的結構就是: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再加上裝這些東西的容器。

實際量產的電芯結構沒這麼簡單,但還是涵蓋了這些基本結構。

根據封裝方式、電芯形狀的不同,市場上的電芯可分為三大類:方形電芯、圓柱電芯和軟包電芯

,前二者是用硬殼封裝,鋼殼、鋁殼居多。在生產製造過程中,還沒進行封裝的電芯,被稱為裸電芯。三種電池封裝形式各有優劣,目前方形電芯是市場主流,具體分析我在《中日韓電池三國殺》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再深入瞭解一下。

方形電芯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上圖最左側是常見的方電芯成品,中間是方形電芯中裸電芯的結構示意圖,最右側是方形電芯的整體結構圖。簡單來講,方形電芯可以拆分為:頂蓋、裸電芯、殼體、電解液及其他零部件。

頂蓋主要是正、負極極柱以及洩壓閥(也稱防爆閥/安全閥)。在電芯熱失控產生大量氣體的情況下,方形電芯上頂蓋上的洩壓閥會開啟釋放氣體,避免電芯內部壓力過大造成爆炸,是電芯安全的一道保障。

裸電芯的製造可採用卷繞或疊片工藝,上圖的裸電芯是卷繞工序製成的,工藝方面具體待後續的生產製造篇再詳聊。組成裸電芯的極片,是用銅箔/鋁箔作為集流體,再塗上活性材料。極片頂部的金屬箔片經裁切形成極耳,將正負極電流匯出。

採用方形鋼殼或鋁殼作為殼體,方形電芯的散熱性、可靠性好,空間利用率高,不易受外力破壞。方形電池的尺寸可以根據車型需求進行定製化設計,而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型號多,難以標準化。

不過終歸是瑕不掩瑜,對於特斯拉、大眾等車企而言,方形電芯就是真香的代名詞。特斯拉過往用的多是圓柱電芯,這兩年跟寧德時代簽了不少方形電芯的單子。大眾集團在今年的電池日宣佈,將採用方形電芯作為標準化電芯,推進電芯標準化以降低成本。

圓柱電芯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典型的圓柱電芯結構包括:正極極片、負極極片、隔膜、電解液、外殼、蓋帽/正極帽、墊片、安全閥等。圓柱電芯一般以蓋帽為電池正極,以外殼為電池負極。

圓柱電芯標準化程度較高,常見的型號有:14650、14500(5號電池)、18650、21700等。型號的的前兩位數字代表圓柱電芯的直徑(單位mm),第3、4位代表圓柱電芯的高度(單位mm),0指的是圓柱。特斯拉現在用的圓柱電池是18650和21700,未來還有4680(一款腰更粗個子更高的電池)將投入批次應用。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圓柱電芯比表面積大,散熱效果好,且投入市場應用早,生產工藝成熟,與方形電芯、軟包相比,主要的相對優勢是良品率高、一致性好,但劣勢在於空間利用率、成組效率低。

軟包電芯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軟包電芯其實很常見,我們的手機用的就是小型軟包電芯。動力電池的軟包電芯更大,鋁塑包裝膜替代金屬殼體,包裹著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它的體型纖薄,單體能量密度較高,內阻小,但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成組效率上存在一定的劣勢。

安全方面,軟包特有的鋁塑膜包裝無法分擔外部擠壓力,擠壓時易造成內部卷芯變形而發生熱失控,且無法保證內部發生熱失控後爆破或者熱傳導的方向,會鼓氣裂開。

就可靠性而言,鋁塑膜主要由聚醯胺(25μm)/軋製鋁(40μm)/聚丙烯(50μm),層疊而成,很容易被金屬小顆粒刺穿造成漏液問題。聚丙烯層受力會發生蠕變,長期使用後內部化學體系產氣後很容易將分裝區撐破。之前現代宣佈召回7。7萬輛KONA電動汽車,通用汽車宣佈召回68677輛Bolt電動車,就是因為LG提供的軟包電池出了問題。

二、模組

單個電芯並不足以驅動電動車,需將多個電芯串並聯,才能實現驅動電動車所需的高電壓、大電量。模組,就是將多個電芯串並聯,再加上起到彙集電流、收集資料、固定保護電芯等作用的輔助結構件,所形成的模組化電池組。幾種電芯的典型模組結構如下: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方殼電芯模組典型結構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圓柱電芯模組典型結構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軟包電芯模組典型結構

採用模組這種模組化設計的好處在於電池結構更為穩定,且電池系統的可維護性高。如果個別電芯出現故障,可以單獨更換相應模組,維修的工作量較低。但這種模組化設計需要使用大量不能提供能量的結構件,佔用寶貴的安裝空間,拉低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影響車輛的續航表現,這一劣勢在圓柱電芯、軟包電芯的成組問題上尤為明顯。

圓柱電芯是小單體,成組需要大量的圓柱電池,以85D版Model S電池包為例,該電池包裡有16個模組,每組有444節圓柱電芯,圓柱與圓柱之間存在大量空隙,空間利用率低。此外,電芯數量越多,對電池管理系統的挑戰就越大。而軟包電芯雖然理論能量密度要更高於方形電池和圓柱電池,但由於本身剛性不足,需要新增更多結構件保護電芯,所以成組效率也比較低。

三、電池包/電池系統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傳統電池包結構

電池包往往是由若干電池單元、熱管理系統、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氣系統及結構件組成。對於傳統的電池包來說,這裡的電池單元指的就是模組。但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電芯單體質量的提升,CTP(Cell to Pack)技術突破電池包結構剛度和可靠性平衡的瓶頸橫空而出。

動力電池是由什麼組成的——行業常識之結構組成篇

CTP

顧名思義,CTP就是用電芯直接組成電池包,省去電池模組這個結構,這樣一來,就可以少用不能供能的結構件,給電芯騰出更多空間,提升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有利於提升車輛續航。從寧德時代的相關資料來看,CTP技術使電池包的零部件數量減少40%,能量密度提升10%-15%,生產效率也提升了50%。目前,CTP已在北汽EU5、小鵬P7/G3等車型實現批次應用。

CTP技術的下一代,是CTC(Cell to Chassis)。透過將電芯直接整合到底盤上,實現更高程度的整合度,儘可能節省空間,CTC可將車輛續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大眾電池日所提的cell 2 car,本質上也是一樣的。這CTC看起來像香餑餑,但實際上是塊硬骨頭,其技術研發還需面對電芯一致性、底盤抗震、底盤散熱多方面的考驗,未來就看哪家電池廠或車企能拔得頭籌了。

希望看到更多相關分享的朋友們請點贊收藏這篇文章,給我一些反饋,謝謝!

參考資料:

https://

zhuanlan。zhihu。com/p/35

191199

http://www。

juda。cn/news/25044。html

http://www。

ind4。net

https://

zhuanlan。zhihu。com/p/69

702262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