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悼天王”冉閔歷史書上很少有記載??半床斜月 2011-06-01

因為那個時候是五胡亂華十九國時期,百姓活命都成問題,讀書人就更少了,所以寫史的人又少之又少。當時冉閔的軍隊不就叫乞活軍嗎,當時天下之騷亂,華夏之岌岌可危,可見一斑。關於殺胡令和冉閔可以去百度百科或者維基百科看看,挺全。

為什麼“武悼天王”冉閔歷史書上很少有記載??546906025 2011-06-01

因為他處於五胡亂華時期 那段時期的人物不只他,很多人都沒有提及。 好比電視劇,拍那時候的電影就很少。 因為那時候的少數名族殺了很多漢人, 這樣的歷史時期GJ肯定要和諧嗎

為什麼“武悼天王”冉閔歷史書上很少有記載??網友a6a13d030 2011-06-01

冉閔生活的時代,中國分裂,南方有東晉政權,但無力收復北方。北方胡人紛紛進佔中原建立政權。胡人殘暴肆虐,濫殺漢人。“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此處只舉二例:

鮮卑乘晉朝“八王之亂”時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發現後,要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

胡人皇帝石虎發男女16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5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伴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

漢人無辜被殺的慘劇每天都在發生。漢人與胡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已經無法調和。胡人對漢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漢人心中的無邊仇恨,不是坐在書齋中的學者用“以德報怨”四個字就可以輕輕抹去的。必須,也只要用鮮血,才能洗刷大漢民族的血海深仇!

在此背景下,冉閔如一顆流星,橫空出世。冉閔忍辱二十年得機起兵造反,力圖匡復華夏,滅胡無數,血洗親人之仇,亡國之恨!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鑑、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可悲的是,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敵人拼命,一直殺到最後一人……燕將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前燕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閔死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冉閔一生凡十數戰,大多以少勝多。項羽再世不復如此。漢家軍威振於北朝,冉閔立我漢家精神,不復為任人屠割之羔羊。

冉閔建國後釋出的“殺胡令”:

第一道“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第二道“殺胡令”:與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第三道“殺胡令”:其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此令一出,殺戒大開。一日之中,斬首數萬。數日斬殺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

第四道“殺胡令”:傳檄境內,敕各地將領殺胡、驅胡。“各地承書誅之,無月不戰,高鼻多須者多被濫殺。”鬥爭的範圍從鄴城擴大到整個北方,連在關中的麻秋也承書殺胡。胡人不會等著被殺,只好西遁北逃,後趙擄掠的各地漢人也返還故鄉。一時間,數百萬人上路奔走,道路交錯,互相殺掠,能返鄉者只有十之二、三。又因飢疫災患,人相食,無復耕者,中原大亂。 第五道殺胡令:“羯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

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王朝是胡人政權,自然仇視冉閔,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而後代又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所以,某些太監史學家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殺胡令是順應民意的,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入侵印度的雅利安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21世紀的今天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賤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居民。冉閔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正因為冉閔,我族方才免於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劇。

此外,歷代統治者無不希望永久保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天下百姓自然是越馴服、越聽話、越像綿羊,越有利於他們的統治。長期的愚民政策和思想毒化,使中國人的血性和骨氣日益成為稀有物質,而奴性和軟弱日益濃厚。什麼時候我們恢復了冉閔這樣不甘壓迫,勇於復仇的品質,什麼時候中國的希望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