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婚嫁有哪些習俗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4-09-29 回答

朋友你好!透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男女雙方建立起了明確而穩定的戀愛關係,時機已成熟,就要籌備婚禮,而結婚請求多由男方提出。

籌備婚禮首先要定婚期,婚期先由男方選定,吉日俗稱“好兒”,所以定婚期又叫“看好兒”,然後把婚期寫在婚書上通知給女方,叫“送好兒”。送好兒的任務由男方長輩去完成,而且送好兒時間上有講究,如果上半年結婚,要在農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結婚,要在農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這樣是為了讓女方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嫁妝。

佳期到來,男方請廚師張羅宴席,同門、親戚提前到來,各司其職,為迎親做好準備。迎親的路線要提前勘察清楚,去的路和回來的路不能重複,俗稱“不走回頭路”。新娘家的同門和親戚也要提前一天聚集在一起,把嫁妝收拾停當,給新娘梳洗打扮,等候迎娶。

婚禮當天的早上,張貼“喜”字和婚慶對聯。迎親隊伍提前吃飯,去迎親的人數是單數,接到新娘後剛好湊成雙數,以求好事成雙,但新郎再著急也不能親自去。從前迎親用轎子或馬車,後來用卡車拉嫁妝、摩托車開道,再後來就用轎車了。時辰一到,放鞭炮後出發,一路上喜樂高奏,放著雷子炮、撒著吉祥帖,浩浩蕩蕩奔向新娘家。

女方方聽到鞭炮聲即出門迎接,男方迎親時要帶一個機可愛的小男孩,叫“壓轎孩兒”,女方封了禮他才下車,大人提前交代過,等多給幾次禮金後才能下來,小傢伙賴著不下車,引得大家笑聲不斷。堂屋備有酒席,但那只是禮節上的擺設,迎親的長輩入席,象徵性地喝一點水酒,和女方的長輩聊天,等待其他人裝嫁妝。

閨女出嫁時,不能沾孃家的土,否則孃家就會變窮,所以新娘上轎時,富家紅毯鋪地,一般人家用席子鋪地,窮人家則用“傳口袋”的方法:找兩條口袋鋪在地上,新娘踏上前面的口袋,趕快把後面的口袋移到前面,反覆向前傳遞,直到上轎。有的乾脆直接用椅子把新娘抬出去。臨行前,新娘要向父母行禮告別,有些地方還要求新娘哭著告別父母,以示戀戀不捨。

新娘入轎,迎親一方燃放鞭炮,並撒喜糖打發觀眾,然後返回。回去的路上,迎親的人要“搜查”嫁妝,女方提前包有油饃、火燒、雞蛋等食品放在裡面,是怕迎親的人在半路上捱餓而準備的。其實大家都不餓,但還是爭先恐後地哄搶食品,為的是增加喜慶氣氛。

迎親車仗一到家門口,一人跑步繞著迎親的車轎放鞭炮,另一人用鐵絲提著一個燒得通紅的犁鏵緊跟其後,並向犁鏵上澆醋,稱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諧音。男方也要給新娘下轎禮,也是要給幾次新娘才下來。新娘下來時,地上放有一塊紅紙貼面的石頭,叫“接腳石”,腳踩在接腳石上,有“腳踏石(實)地”的之意。

新娘下來後,點燃兩堆谷杆,新娘要從中間穿過,傳說谷杆火能夠辟邪。新郎的兄長或本門兄長端一個鬥在前面引路,鬥裡面放糧食,糧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掛紅棗,也有糧食上插一杆稱,稱上掛九枚銅錢。這叫“兄長端鬥,越端越有”。新娘在兩名少女的攙扶下,手扶鬥跟在兄長後面,緩步進入家院。到了院子裡,小孩給新娘端洗臉水,新娘給小孩少量的禮金。

拜堂是婚禮的重要禮儀,拜堂之後,男女才正式結為夫妻。拜堂的禮儀大同小異,把拜堂的程式寫在紅紙上,在司儀的主持下完成。基本程式是:

1、鳴炮奏樂,新郎、新娘就位,父母就位。

2、行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3、入洞房。

拜堂儀式結束後,大家就開始忙碌婚宴。喜宴多在中午,宴席非常豐盛。在堂屋安排主宴,招待重要客人。新郎、新娘要給所有的客人逐一敬酒。

婚宴結束,婚禮完畢。

大見面兒其實就是訂婚儀式,地點設在男方家中,男方安排宴席,本家和親戚前來赴宴,但不能白吃,須準備一些禮金給姑娘,當媒人向姑娘一一介紹他們輩分的時候,見面禮就該出手了,不過數目不大,大數目的禮金由小夥子拿著,等飯後送姑娘回去的路上單獨送出去,家庭情況不同,現金的數目也不等,但一定不能太小氣。女方收了禮金,也要象徵性地回贈一些諸如手帕、襪子、鋼筆之類小禮品,這叫“換表記”。

大見面兒後,男女就成為公認的未婚夫妻,逢年過節要來回登門拜訪,平時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單獨交往,農忙季節,雙方還要到對方家去幫助幹農活。交往了一段時間,一方要反悔,這是允許的,不過,如果男方反悔,多不好意思收回見面禮,而女方反悔,則須主動退還見面禮。婚姻形式由父母完全包辦發展到見面兒後再結婚,同時也不再講究什麼“三媒六證”,這也算是一大進步。

許昌婚嫁有哪些習俗 愛後殤ㄋ臫巳 1級 2014-09-29 回答

山東一帶的婚嫁,大體上分為這樣幾個步驟:議婚、訂婚、送日子、鋪房、迎娶、拜堂合巹。

在這幾個步驟中,迎娶最為熱鬧,也最為有特色。婚禮日早晨,吹鼓手最先來到主家大門口鼓吹一通,然後進洞房再吹。稍事休息後,迎親的花轎就要起程。一般迎親的花轎有兩乘,新郎坐的叫“官轎“,給新娘準備的叫“花轎”。

去迎親的時候花轎不能空著, 一般要找一個父母雙全的小男孩坐在裡面,執事的大扇上也要寫上“小登科”字樣。一切就緒,三聲炮響“三吹三打”後,新郎才能進入女家門內。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長。新娘梳妝打扮完畢,吹鼓手高奏喜樂。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閨房,送入轎中,意為腳不沾孃家的土。博山一帶,新娘是“抱”上轎的。

結婚那天,新娘的兄弟揹著新娘跑,伴娘在後護衛,新郎則帶人追趕,經過一陣象徵性爭奪後,才把新娘請上轎子。新娘上轎後,許多地方都有潑水的風俗,謂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待新郎、新娘在轎中坐穩後,轎頭便喊號起轎,兩頂轎子同時抬起,姑娘便隨著娶親的隊伍出嫁了

該答案來自南北遊旅行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