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 經 換 鵝

以書寫經文來換鵝。形容書法高超。

出處

《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 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qún)相贈耳。’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譯文:

《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道士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十分高興。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道士說:‘你如果能寫兩章《道德經》,我就將整群鵝奉送給你。’王羲之欣然命筆,寫好後把鵝裝在籠子裡回家了,一路上樂不可支。”

簡介:

王羲之傳來自《晉書》,記述王羲之的生平事蹟,是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典故

成語故事:寫經換鵝

晉朝時,有個大書法家名為王羲之,他的書法被盛讚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意思是說他的書法像天上的浮雲一樣飄逸,又像天空中的游龍一樣矯健。他被世人推崇,被譽為“書聖”,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軼聞趣事。“寫經換鵝”便是其中之一。

據說,品性高潔的王羲之對做官沒有多大興趣,卻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鵝。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當時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後稱《黃庭經》),但他知道王羲之是不會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於是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閒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王羲之在河邊越看越喜歡,就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 既然王公這樣喜歡,就不用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書。”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然後高高興興地帶著鵝回家了。這就是人們傳頌的王羲之寫經換鵝(也稱書成換鵝)的故事。

因此,“寫經換鵝”指以書寫經文來換鵝,形容書法高超。後遂以“換鵝經”指《黃庭經》,或謂《道德經》。

為什麼王羲之如此喜愛鵝呢?相傳他認為寫字就像白鵝浮水,白鵝要把全身的氣用於兩掌,書法要斂神靜氣,將全精神凝聚在筆端,這樣寫出的字見功力。

從鵝的身體動態上悟出了許多運筆的技巧,從而研習出許多匠心獨具的筆法。可見自然萬物身上皆有學問。因此我們在的學習生活中也要善於發現,善於聯想,以萬物為師,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成都卓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