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準,是最基本但又最難說清楚的問題。如果一個簫、笛製作師說,他所做的簫笛音準誤差小於一音分。那麼他很可能對於音律只是半知半解的緣故。

首先,一音分的音程概念雖然明確,可是這位製作師卻不知一音分在物理學上的含義。以下作點簡單說明。笛的最低音理當是a1,即440赫茲。比此音低一音分的音為439。75赫茲,它僅比440赫茲低0。25赫茲。這兩個音若同時奏出,需4秒鐘才能出現一個拍音,目前尚無如此敏銳的聽覺。如今曲笛奏出而能應用於演奏的最高音d4,其頻率為2349。32赫茲,比它高一音分則為2350。68赫茲,該二音卻相差1。36赫茲。這說明同是一音分,在不同的音域,差別是不一樣的。這兩個音若同響,0。74秒就出現一個拍音,人耳稍受訓練即可聽出來。

其次,音準是依據律製為標準的,不同的律制,有不同的音準要求。例如,十二平均律的小二度為100音分,大二度為200音分,而三分損益律的大二度為203。91音分,小二度不僅有相距五個五度級、音程為90。22音分的古代小半音,還有七個五度級、音程為113。69的古代大半音。再如大三度,十二平均律為400音分,三分損益律為407。82音分,純律則為386。31音分。當然,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音準要求。但是要做到音準的誤差小於一音分,那只是奢望。

問題一:誰能調出精確的笛子音準來?

我理解是:誰也不能。笛簫的音準不是誰調出來,而是吹奏者吹出來的。同一個人兩次吹同一支笛同一個音尚且不能統一音準,更不要說你做我來吹。所有的笛子音準均需要每一次吹奏時調整口風矯正出音準來。同時也受溫度影響,這裡溫度除了外界氣溫和溼度外,還與演奏的的氣息的溫度和溼度以及笛子當前吹湊時間長有關。一般說笛子音準大概在綠燈範圍附近即可,高或低十幾都沒關係,特別精確的笛子音準也大概在綠燈範圍內即可。那什麼叫做把笛子音準好?

問題二:什麼叫做笛子音準把好?笛子的音準好,表現在下面兩點:

整體性:吹奏者使用統一的口風,很容易把每個音的音準都矯正到較為準確位置,且這些位置的偏差的方差不能太大,平均值也不能太大,且偏差的方向儘可能相同,最好別一個音高了然後另外一個音低了這樣子;同時高音低音音準不要偏差太多。

協調性:當音質最飽滿的時候,音是比較準的。當音準的時候,音質和音量要較好。

靈敏度:容易吹出音準,且可以多次重複,改天吹也可以。

問題三:是否只有吹得好才做得好?

吹得好的人要把笛子音準做好確實比較有可能,吹得不好的要把音準做好,也有可能,但難度稍大。因為製作人在調音時不斷的進行試音,調整。沒有一定的耐力和經驗是不可以的,另外沒有足夠的水平,很難吹好,沒法吹好,怎麼試出音的問題呢?怎麼全面發現笛子的問題呢?

問題四:笛子的基音準,為什麼高八度常常有不準的問題?

因為有管端矯正量的事實存在。假設基音的管端校正量為d,那麼高八度的管端矯正量必須為d/2,高八度才會準。事實上高八度的時候管子會不會自動縮短呢?誰家的笛子有如此神奇的自動伸縮功能?在管長這點上,管端校正量沒有改變,仍然是d,所以高八度非低不可。那怎麼辦?用氣衝來解決。所以我們吹高音需要相對提高氣體流速,也就是要比吹低音更加”用力“,這時可以使總體的管端校正量降低。為什麼有些人(當然有很多演奏家)說:這笛子高八度偏高?因為他吹高八度太用力了,或者說,以他吹高音的習慣來用氣,他把總體的管端校正量降得過低了。

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音準是相對的。 樂器是由演奏者掌握的。人們在演奏過程中總是憑聽覺來調節音高;假若演奏者閉目塞聽,那奏出的旋律一定不能使人滿意。人的聽覺能忍受10音分以內的誤差,只要不超出這個誤差範圍,便可認定符合音準要求。 樂器是由人掌握的,笛子的音準有時也因人而異。有時我們會遇到以下情況:一支笛子甲吹起來音是準的,乙吹起來音卻不準。那麼這支笛子的音究竟準不準呢?準!因為甲吹起來音程準確便是證據。

至於乙吹起來音不準,那是因為乙的口縫(上下唇之間吹出口風的縫隙)位置同甲明顯不同的緣故。此時,乙只要調整口縫位置,笛音就會準確。當然,如今笛子的吹口已開得很大,因口縫位置的明顯差異而導致音準的變化已屬罕見。此題涉及眾多的音樂聲學問題,故不贅述。 正因為這個問題,制笛工人在校音時,要力求口縫位置不能有明顯變化。本人有時雅興所致,偶為摯友制支簫或笛,在校音時也是力求口型、運氣情況和口縫位置與對方相同。假若你發現笛子的音不準,可以尋求合適的口縫位置(即合適的管端校正量),而不要隨意挖大音孔。假若必須將口縫位置移得很後音才準,此時只將吹孔挖大一點點,音準自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