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杜甫《佳人》的賞析 匿名使用者 3級 2009-04-02 回答

,《佳人》卻以其格調之高而成為詠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見其品質之清,侍婢賣珠見其生計之貧,牽蘿補屋見其隱居之志,摘花不戴見其樸素無華,採柏盈掬見其情操貞潔,日暮倚竹見其清高寂寞。詩人以純客觀敘述方法,兼採夾敘夾議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個在戰亂時期被遺棄的上層社會婦女所遭的不幸,並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從而使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全詩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寫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傾訴見棄於夫的大不幸。第三段,讚美佳人雖遭不幸,尚能潔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這首五言古體詩,從開篇一路下來,都是“說”,到了結尾兩句,才以一幅畫忽然結束。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他沒有拿一個結局去遷就讀者的胃口,而是用一個懸念故意吊著讀者的胃口。讀過這首詩的人,一閉上眼睛,就會在腦海裡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位絕世美貌卻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風中,在黃昏裡,衣裳單薄,孤伶伶地站在那裡,背靠著一叢竹,眼裡流露著哀愁。

求杜甫《佳人》的賞析 紫琅散木生 6級 2009-04-02 回答

【詩文解釋】

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家裡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官居高位又有什麼用?自己的屍骨都無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裡聽得到舊人哭泣?泉水在山裡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摘下來的花不願插在頭上,喜歡採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羅袖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意境:

本詩既反映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又體現了詩人的主觀寄託。

詩中人物悲慘的命運與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既讓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詩人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時用「筆興」讚美了她高潔的品格。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感人肺腑,強烈地引起讀者的共鳴。

題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帶口,客居秦州,在那裡負薪採橡慄,自給度日,《佳人》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季。詩中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關於這首詩的作意,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為全是寄託,有人則認為是寫實,但大部分折衷於二者之間。

杜甫身逢安史之亂,身陷賊手而不忘君國;對大唐朝廷,竭盡忠誠,竟落得降職棄官,漂泊流離。但他在關山難越、生計困窘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憂。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精神氣節,可嘉可嘆,與這首詩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的《佳人》應該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託相結合的詩作。

求杜甫《佳人》的賞析 菠蘿吹雪(黃石華億) 6級 2009-04-02 回答

此詩是詩人中年所作,時值安史之亂後肅宗乾元二年。

“佳人”一詞最早見西漢詞賦家司馬相如為陳皇后做《長門賦》開篇:“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而相如之文章天下為工,悲愁之辭以悟上,陳皇后復得親倖。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此句甚為好,把佳人之脫俗淡然自守刻畫入木三分,幽居深谷也許隱語了佳人不為得喜,不為失恨的性情。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戰亂連綿,雖是良家女子出生非賤,卻也落得草木之零落。

“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這四句應該連起來讀,說的是京師已經淪落,人人自危,兄弟死於戰亂,富貴也起不到多大的用處。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已如玉。”這句是應承上句的,說的是亂世所嫁非人,珍珠墮魚目,俗點就是“一棵鮮花插在牛糞上”。所嫁的不但非人,而且這“牛糞“馬上厭棄了自己,古燕趙(今河北)出顏如玉的美女。呵呵,關於這點我實在無法苟同,我覺得除相貌外,聲音與膚質對一個美人很重要,實在不覺得河北方言如何清脆動聽,大抵因為寫燕趙美如玉的《古詩十九首》都是些沒到過南方蠻荒之地的“河北怨婦”,故有此說。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其實這詩有點仿古詩十九首的口氣,所以如果說前面是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的鋪墊的話,寫到這裡明顯怨氣聲重了起來。”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合昏就是夜合花,好象牽牛花一樣晨舒而昏合。這是個轉折句,意思是合昏花尚且知道相依不捨之情,人卻老是貪新厭舊,當然這裡指的是男人。我覺得這句比較狠,只是比較文雅而已,說直白點就是”男人連植物都不如“,以前我們不是老說豬狗不如麼?這裡更狠。”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句可謂千古名句,甚至到現代唱到《新鴛鴦蝴蝶夢》裡了,”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見到舊人哭。“這點想必許多人也有深刻體會,我也就不多贅述了。

接下來“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我就挺喜歡這句的,特別乾淨,很多古代有仙風道古風格的詩人寫詩總是能透過簡簡單單詩句給人與清涼享受同時蘊涵深厚的禪意。比如陶淵明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如王維之《終南山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都是簡單之處見功夫的佳句。”在山泉水清,處山泉水濁。“這句富含深刻意味,就該詩來說應該起著承接的作用,是佳人表明心志的一種見證。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六句表明了深居幽谷中佳人的生活狀況窘迫,貧寒需賣珠度日,摘花並非為了打扮,採柏也是為了充飢爾,但情緒到這裡卻與前幾句大為不同,用竹柏隱喻自己守節自持受挫不折的堅韌情操。

通篇讀下來,一個不肯改變自己性情懂得自憐自愛的女性形象躍然眼前,但凡是稍微熟知杜甫的人都知道,作為亂世飄零貧寒交迫的作者本人來說,透過一位生處亂世遇人不淑卻尚能守節自持的女子的口來表明自己位卑尚憂國,身貧卻不屈志的詩人情懷就不難理解了。

通託物興比的手法是處於高壓政策之下古代詩人經常用的一種手法,只有這樣才能在隱晦而寓意深遠的詩句中酣暢淋漓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其實古詩並不只是歷史的故紙堆,很多優秀詩歌拿出來看看,仔細研磨研磨,還是有不少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