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裡吃屎的那種魚, 為何又叫清道夫?biubiu哩 2018-04-04

因為它可以清理缸內壁及缸內器具附著白色物質使用缸底食物殘渣。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汙物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盤魚、吸口鯰,學名叫甲鯰,原產於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經常可以看到。

魚體呈半圓筒形,尾鰭呈淺叉形,喜歡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 0℃以上,成魚體長達到3 0釐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動於水體的底層,具有適應性強、易飼養、雜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點,受到消費者和養殖者的歡迎。

形態特徵:清道夫魚魚體呈流線型,眼小,口下位,長有突出的上額及肉厚的吻。 上、下唇各有左、右 2瓣齒。齒呈刷子狀。

須口角位,左右各 1個。 鰓耙似密的梳子。 體披黑色花紋,黑色條紋清晰。 胸鰭基部可發出似黃顙魚所發出的聲音。 背鰭 2個,無側線鱗、體側僅有 4排大鱗。

雌雄鑑別:雌的清道夫背體寬,倒刺軟而柔滑,體色較淡不發黑,胸鰭短而圓;雄的清道夫背體狹,倒刺硬而粗糙,體色較深發黑,胸鰭長而尖,胸鰭有追星。

清道夫”學名“國王異型”,原產於拉丁美洲,又名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體大,口唇發達如吸盤,因為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得名,經常與各種魚類混養。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類,它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到5000粒魚卵,也會吞食魚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吸食藻類和青苔。

當有營養而且美味的魚蟲、魚食放到它們眼前時,它們是絕對不會看上那些殘餌汙物的。清道夫不算是很好的觀賞魚品種。

它們白天休息晚上活動,會啃咬水草,將它們咬得像漁網一樣。另外,如果魚生病,它們會在夜晚吸附在魚的身體上啃咬它們傷口。清道夫的排洩物非常多,不但不清潔,反而會使狀況更糟糕。

魚缸裡吃屎的那種魚, 為何又叫清道夫?等風亦等你的貝 2018-04-10

因為它可以清理缸內壁及缸內器具附著白色物質使用缸底食物殘渣。

魚缸裡吃屎的那種魚, 為何又叫清道夫?

“清道夫”學名“國王異型”原產拉丁美洲,屬鯰魚科,又名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琵琶鼠魚,體大,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口唇發達如吸盤。一般10-40釐米,全身被盾鱗,體表粗糙。體灰黑色或淡褐色,體表有黑白色花紋。體格健壯,易飼養。飼養水溫22~28℃,水質弱鹼性硬水。

餌料以藻類為主,也要投餵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和吸食藻類,也尋覓底棲動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實的“清潔工”。屬夜行性魚類,可與健康的品種魚混養。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難。在國內尚無天敵,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魚苗,會嚴重威脅到野外本地魚類的生長繁殖,破壞水生態鏈。其危害不容輕視。

魚缸裡吃屎的那種魚, 為何又叫清道夫?

產地: 巴西、委內瑞拉 食性: 雜食性。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魚分泌在缸壁上的粘液和魚兒留下的食物殘渣,更會吞食魚卵,長大後的清道夫食量很大。

外形: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呈淺叉形。口下位。背鰭寬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故又稱為琵琶魚。魚體呈暗褐色,體上佈滿黑色斑點。體長可達250毫米。

飼養:飼養很簡單,幾乎只要是水就能養活它們。但是要養好它們最好還是給予它們弱酸性軟水或者中性水質的水為佳。適宜水溫20℃以上。

習性:它們到了夜晚活動逐漸頻繁,屬夜行性動物。同類之間有時發生爭鬥,可與大型熱帶魚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