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大周后和小周後分別是怎麼死的?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1-23 回答

往事只堪哀——南唐後主李煜妻大小周後 唐朝末年,軍閥混戰能者為王。廬州(安徽合肥)人楊行密就是在這樣的混亂中,靠著天生的氣力勇猛以及必不可少的好運氣,由一個出身農家的孤兒,一步步出人頭地,並且在天覆二年(公元902)的時候,被唐昭宗封為吳王的。大約就在封王的第二年,楊行密攻取濠州(鳳陽),得到的“戰利品”五花八門,當然也包括被獻做婢僕的男女。 檢閱戰利品時,楊行密一眼就看見在瑟瑟發抖的人群中,有一個小沙彌格外顯眼,他不但服飾與眾人有異,相貌氣度也格外不同。 小沙彌俗姓李,名升,字正倫,本是徐州(江蘇徐州)人,生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父親李榮老實本份,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佛祖的身上,將寄住寺廟與和尚為伍視做人生樂事,被人稱為“李道者”。徐州發生戰亂後,李道者竟不知所終,也不知是死了,還是遁跡深山修煉去了。無奈之下,李道者的妻子劉氏只得讓兩個女兒出家為尼,自己帶著兒子輾轉到淮南謀生。然而到淮南沒多久,飽嘗艱辛的劉氏就再也支援不住病倒了,終於撒手西去。 父母俱喪時,李升只有六七歲年紀,只得也象兩個姐姐一樣投身佛寺,就在濠州開元寺內做了個小行童。僧寺生涯清苦,時常還要外出化緣,在濠州泗州一帶流浪,但總算是有處歸著,還能學些文墨,只是戰亂再起,如今他卻又成了吳王的俘虜,若不是被編入軍中,就是成為王府的僮僕。不過人生際遇總是出乎意料。李升怎麼也不會想到,那個抓他的軍校雖沒安著什麼好心,事實上卻從此將自己送上了青雲路。 楊行密一見李升,就不知為何感覺格外親切,認為他相貌與眾不同,人也格外聰明。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邊。沒過多久,楊行密對這個孩子越來越喜愛,覺得他比自己親生的兒子們要強得多,乾脆將他收作養子。 對於楊行密毫不掩飾的偏愛,楊家的幾個兒子非常不滿,他們都容不得這個平空冒出來的野小子,變著法兒為難他。時間一長,楊行密也曉得李升如果再在這個家裡呆下去,遲早要出事,只好為養子另做打算,將他託付給了自己的親信徐溫。 從此,徐溫就多了一個叫“徐知誥”的養子。 天佑二年(公元905),五十四歲的吳王楊行密病逝。他的長子楊渥、次子楊隆演相繼被擁為吳王,而徐溫則取得了一系列權力鬥爭的勝利,成為事實上執掌一切的權臣。天佑十六年(公元917),徐溫強擁楊隆演為傀儡,雖然名義上還稱“吳王”,其實已經儼然一國,徐溫當仁不讓地做起了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由於長子徐知訓前一年死掉,排行第二又為徐家立下過大功的養子徐知誥便被封為僅次於養父的左僕射、參知政事。 一年後,二十四歲的楊隆演抑鬱而終。徐溫又將楊行密第四子楊溥推為新傀儡。徐氏父子的權力更大了。徐知誥好賢知禮,在吳國境內很有人望。養父的權力遊戲,他也幾乎都參與其中,對所有的花樣都爛熟於胸。因此,當徐溫死後,徐知誥立即採取手段,成功地將養父的爵位權柄都掌握到了自己的手裡,徐溫的幾個親生兒子連邊都沾不著。 成為吳國權臣後,徐知誥先是於當年迫楊溥即皇帝位,封自己做“齊王”。然後又廣建人望,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吳國太子楊璉為妻。最終,徐知誥在天祚三年(公元937)十月完成了養父沒能完成的心願,取親家楊溥而代之,建立齊國,改元“升元”。(可憐的吳太子妃變成了“永興公主”) 徐知誥稱帝后,徐溫的兒子們揣摩他的心思,紛紛上書,請他恢復本姓。徐知誥經過一番客套,恢復了“李升”的本名,還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建起了唐高祖唐太宗神廟,並改國號再改為唐,史稱“南唐”。 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李升對待自己兩任養父楊行密、徐溫的後人都有欠厚道,但是做為一個帝王,南唐在他的統治下卻得以休養生息,不但是五代十國中疆域最廣的國家之一(包括今江西全部、江蘇安徽大部、福建小部),也是最為富足的。 就在李升登基稱帝前夕,即公元937年的“七夕”(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的這一天,李升(徐知誥)長子、副都統李景通的嫡妻鍾氏在金陵府宅裡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已經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了,取名從嘉,字重光。參考資料: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5&idArticle=3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