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麼時候,研究德軍在一戰-二戰重大戰役敗北的原因都是那麼令筆者著迷,“馬恩河”這三個字對於德國軍事史研究者而言無疑有著非凡的意義:1914年9月9日,OHL下令第二集團軍接應從巴黎以北突圍成功的第一集團軍向後撤退,9月10日,為第一集團軍擔任後衛的第四騎兵師的槍騎兵沿著巴黎至迪南的小道後撤,炸燬了馬恩河上的橋樑,直到四年後,第四騎兵師才再一次來到這座又被當地居民修復的橋前。馬恩河敗北不僅僅使德軍在大戰第一年試圖打敗法國的戰略企圖完全失敗,也為我們後世研究德意志軍事史提供了無數的契機,“總參謀部軍事神話”的破滅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深挖1890-1914年德意志帝國高層戰爭決策的對與錯,在50-80年代,人們簡單的將馬恩河失敗的歸於施裡芬或毛奇的個人原因,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在佐伯,赫爾維格等學者孜孜不倦的深挖下浮現於我們眼前,要想看清究竟是怎麼樣的繩索絆倒了德皇陸軍這隻龐然大物,我們就必須瞭解,在馬恩河戰役爆發前的半個月,發生了什麼?

德皇陸軍(Deutsches Heer)無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強大的一支軍隊,他的體量,訓練和裝備都使得他足以在獨自面對任何一個世界列強的陸軍時都佔據著壓倒性優勢,而對於如何駕馭這股足以翻天覆地的力量,對赫爾穆特。馮。毛奇而言無疑是一個艱鉅的挑戰,儘管他已經統帥這支軍隊八年。

毛奇雖然在前總參謀長施裡芬伯爵離任前被認為是德軍將領中思維和邏輯最為清晰,同時也是最具有能力承擔總參謀長一職的人選,卻還是被他的前任認為是一個

“優柔寡斷且缺乏創造性思維的傳統軍人”。

毛奇的親朋好友也對這位已經66歲的老人能否承擔大戰帶來的心理壓力感到擔憂。毛奇的副手軍需總監馮。斯坦因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就在半年前,帝國鐵路總檢查長一職與軍需總監合為一體,這意味著斯坦因需要面臨雙重責任,不僅要負責軍隊的鐵路運轉,還要負責後勤補給(DH高層提出合職的改變的確加大了德軍後勤的效率,但需要時間去使當局者適應,而時間不允許斯坦因去慢慢地適應這一改變)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毛奇的副手,德意志帝國軍需總監斯坦因

如毛奇的叔叔所預料的一樣,德軍面臨著一場兩線戰爭,雖然已經迅速征服了比利時王國的大部分土地,但德軍的目的遠不止於此。東部司令部(Oberbefehl im Osten)的負責人馮·普里特維茲與加夫隆在東普魯士有9個師; 毛奇迫於自己戰前對帝鵝陸軍的恐懼,在8月10日多分配了五個師給東線,但即使如此,盤踞在波蘭的帝鵝陸軍依舊佔有巨大的人數優勢,對於DH而言,決勝之道依舊在於能否在西線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與第六集團軍司令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交待了具體事宜後,毛奇將自己的指揮部從柏林搬到了科布倫茨,以便更為直接的指揮西線大軍。自8月11日以來,規模龐大的法軍部隊逐漸聚集在阿爾薩斯和洛林附近,但到目前為止,沒有法軍主力出現在德軍主力即將進攻的比利時北部地帶,只在那慕爾地區發現了法第一和第二軍的部分部隊。

由此毛奇判斷法軍已經將自己的主力調往了南線,但OHL也不能輕易地排除法軍可能調動預備隊進入比利時攻擊德軍圍攻列日的部隊的可能性。最終,在8月13日,西線局勢漸漸明朗。所有報告都表明,法軍已經部署了大約十六個軍,六個騎兵師和兩個預備師,約佔法軍全軍的60%。

毛奇對此感到十分欣喜在這種情況下,在這樣的局勢下,從比利時進軍準備實行施裡芬計劃的德軍右翼在毛奇眼中失去了意義,他覺得比利時的部隊只需要保持守勢,其餘部隊南下便可重現色當將法軍切割的偉大勝利。

為了對抗進軍洛林的敵人,毛奇計劃集中力量, 到8月10日,毛奇將四個預備師調給了第六集團軍,他計劃讓魯普雷希特佯裝後撤,延長法軍從梅斯開始的戰線,以便用優勢力量突擊法軍的側翼,為此,第五集團軍改從梅斯和尼德的位置進攻,第七集團軍從孚日展開進攻。 毛奇甚至想將第四集團軍也納入攻擊的一部分,OHL的預備隊,第九預備軍和六個國土守備師也被考慮其中,在毛奇的新計劃中,8月15日爆發於左翼的戰鬥將決定西線走向。

德軍高層並非無人反對毛奇對施裡芬原備忘錄的手術刀,作戰科科長塔彭認為

“只有在右翼取得決定性勝利,法國才有可能被擊敗,且左翼的力量不足以殲滅法軍主力。”

同時,塔彭也指出

“第五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如果向左翼靠攏,必將導致右翼的崩潰。”

最終毛奇考慮再三,放棄了第四集團軍向左進攻的想法,但第五集團軍將按照他的計劃行事,但不久後第五集團軍又改變了作戰方向,繼續往阿登方向與第四集團軍齊頭並進,同時,德軍右翼繼續向比利時-法國邊境進軍,完成施裡芬備忘錄設想的大轉門計劃。到目前為止,德軍右翼的偵查在迪南發現了大約三個軍的法軍部隊,暫時還威脅不到在比利時的德軍主力,8月17日16:30,OHL釋出了進軍草案。8月18日毛奇向第一集團軍司令克魯克,第二集團軍司令比洛和第三集團軍司令豪森重申了作戰任務,將右翼統帥一職交與了比洛:

向默茲前進,擊敗遭遇的一切敵人,邊境會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右翼三大集團軍主要力量:

比洛右翼統帥直屬:

第二騎兵指揮部,馬特維茨,下轄第二,第四,第九騎兵師

第一集團軍,克魯克: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第2軍,林辛根,下轄第3,4步兵師

第3軍,洛豪,下轄第5,6步兵師

第4軍,阿爾明,下轄第7,8步兵師

第9軍,誇斯特,下轄第17,18步兵師

第3預備軍,貝塞勒,下轄第5,6預備師

第4預備軍,古爾納,下轄第7,22預備師

第9預備軍,伯恩,下轄第17,18預備師(未參加八月的戰鬥)

第二集團軍,比洛: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普魯士皇室禁衛軍,普拉騰貝格,下轄第1,2禁衛師

第7軍,埃內姆,下轄第13,14步兵師

第10軍,埃米奇,下轄第19,20步兵師

普魯士皇室禁衛預備軍,加爾維茨,下轄第3近衛師,第1禁衛預備師

第7預備軍,茨維爾,下轄第13,14預備師

第10預備軍,基辛巴赫伯爵,下轄第2禁衛預備師,第19預備師

第三集團軍,豪森: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第一騎兵指揮部,里希特霍芬,下轄第五騎兵師,禁衛騎兵師

第11軍,普魯斯克,下轄第22,38步兵師

第12軍(薩克森王室禁衛軍),卡爾德爾沙,下轄第23,32步兵師

第16軍(薩克森王室禁衛軍),拉夫爾特,下轄第24,40步兵師

第12(薩克森王室禁衛預備軍)預備軍,基辛巴赫,下轄第23,24預備師

8月18日,毛奇注意到發生在安特衛普(Antwerp)的戰鬥很有可能威脅到比洛的側翼,於是對比洛發報令道:

您當派遣第二騎兵指揮部(德軍沒有騎兵軍,但是有協調2-3個騎兵師間的指揮部)奪取安特衛普-那慕爾之間的交通樞紐,以免受來自左翼的襲擊。此外,您應當使用第二軍攻佔與第三集團軍連結點的那慕爾要塞。同時毛奇指示豪森:第三集團軍將透過杜爾比-哈夫蘭格前進,向那慕爾的東南方進發,務必保持與第四集團軍的聯絡。

在按照毛奇的指示分出了第4和第9騎兵師後奪取交通線後,比洛開始幹正事,透過目前為止騎兵所偵查的情報,德軍預計要對付四個比利時師在以特里蒙為中心的防禦陣地上向格羅特·格特河後方向東部署了一道防線,比洛認為比利時人的預備隊部署於魯汶,比洛並沒有忘記施裡芬在數年前備忘錄所提到的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英國遠征軍。比洛決意在英法聯軍主力抵達比利時境內之前,先殲滅比利時殘餘的主力。雖然比洛手頭缺乏足夠的部隊(第一,第二集團軍大部分還在進軍途中),但他還是決定展開進攻。在17日晚的集團軍會議上,比洛下令克魯克從北部包抄比軍,18日早正式開始攻擊。18日凌晨,由第三集團軍的先鋒鞏衛側翼的同時,第一集團軍四個步兵團和和第2騎兵師一個騎兵團組成的戰鬥群開始進行迂迴,第二集團軍的禁衛第一師和第7軍和第十預備軍的部分部隊從正面發起進攻。馮·克雷納指揮第二騎兵師先鋒先越過了尼特北岸,封鎖了比利時人試圖逃向安特衛普的道路。時至中午,亞歷山大·馮·林辛根和他的第二軍的第一個步兵團頂著烈日火速行軍抵達前線,傍晚時分,第四軍在弗里德里希·阿爾明的率領下全員抵達。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德第二軍軍長亞歷山大。馮。林辛根,克魯克的急先鋒,相信很多詳細閱讀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們都很熟悉這位將來在東線挫敗布魯希洛夫的MVP

18日中午左右,戰鬥正式打響,不過很遺憾的是第二集團軍的主力撲了個空,第一集團軍前鋒第五步兵師與比軍交火,在夜晚該師擊敗了當面的三個比利時步兵團,抵達預計地點,隨後馮·羅登少將率領第六步兵師跟進,在豪森一翼,第一騎兵指揮部司令里希特霍芬提議自己率軍火速前進,摸清敵人的狀況的同時衝散他們,但豪森謹慎的拒絕了。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德第九軍軍長奎斯特,第一集團軍中較穩重的指揮官,但發揮相較另三位常備軍軍長卻較為平庸

更激烈的戰鬥爆發在第九軍的前進路線上,馮。 奎斯特的第18步兵師第35和36旅在瑪格麗特和蒂勒蒙特遭到比軍的頑強抵抗,在克魯克親自督戰和馮。鮑爾第17步兵師先鋒參戰後,比軍被刺刀趕出了小鎮,德軍在夜晚取得了勝利。8月18日晚上,比洛將集團軍司令部遷往馬林,克魯克和豪森向比洛遞交的報告顯示比軍兩個師被擊潰,俘獲1583人。即使沒有如情報所述殲滅四個師,而且還有部分比利時人逃向安特衛普,比洛還是掃清了自己通向默茲的道路。

同時,里希特霍芬的騎兵為比洛送來了一位來自法軍第五集團軍的俘虜,在沒有得到英軍的情報下,比洛決心繼續實行殲滅比利時主力的計劃,儘管這位俘虜已經證實數支規模巨大的法軍部隊正在從沙勒羅瓦趕來。比洛當晚下令克魯克繼續向安特衛普進軍,第二和和第三集團軍繼續前進,試圖捕捉最後的比軍主力。

而在8月19日,克魯克並沒有遭遇到比利時主力,只有第二軍和第二騎兵師在阿爾紹特(Aarschot)小鎮以西遭遇了2-3個比軍步兵團的抵抗,在當晚林辛根擊敗了他們。19日晚上,第二集團軍的先鋒與法軍騎兵交火,但沒有爆發大規模戰鬥,卻警示了比洛,法軍已經離自己不遠了,當晚比洛將司令部遷到了魯汶,並將報告發給了毛奇。

8月20日,比洛下令三個集團軍繼續向西推進,而來自OHL的特別命令在中午抵達,為了保障比洛的側翼,同時殲滅那裡可能存在的法軍部隊,毛奇指派了馮·馬特維茨的第二騎兵指揮部作為先鋒向那慕爾進軍,同時欽點禁衛預備軍負責攻奪那慕爾要塞,比洛接到命令後將第二集團軍可用的攻城火炮開始向加爾維茨的部隊集結,同時撤離了逗留在列日附近的工兵部隊和炮兵。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德第二騎兵指揮部司令馬特維茨,在日後將逐漸成長為少有的在多條戰線都表現出色的悍將,同時也是“區域防禦”的發明推行者之一

儘管八月天氣炎熱,但德軍還是按計劃抵達了布魯塞爾–德羅亨博斯–滑鐵盧一線,在下午三點,馬特維茨的騎兵開進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軍官費勁的維持軍紀,沒有發生任何騷亂。

當天下午,第三集團軍的先鋒與法軍交火,雙方炮兵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炮戰,豪森下令自己的部隊開始強行軍集結,以集結力量準備與情況不明的法軍一戰。20日晚,另一個重要資訊傳到了比洛耳中,英國遠征軍已經於18日抵達歐洲但沒有關於其的下落,比洛預計英國軍隊會與法軍一同出現,於是電令克魯克提高警惕。克魯克同時也完成了毛奇對其多次叮囑的部署,他留下了第三預備軍保衛布魯塞爾,第四預備軍前往旺盧進行戒備,以防可能的比利時人和英國人,第一集團軍此時剩下第4,3,9軍在21日繼續進軍。

晚20:30,OHL向西線各個集團軍釋出了關於敵人的報告摘要:截至8月20日,法國第一,第二軍位於默茲方向的那慕爾,也許還有法國第十軍,那慕爾和沙勒羅瓦之間應當還有部分援軍,在今日和明日內還有一到兩個師抵達,大約有3個軍在路上,這也是說,德軍右翼即將在那慕爾與法軍爆發一場大戰。

OHL沒有給出BEF的情報,並指出法三,四集團軍位於查爾維爾到凡爾登一線,不會威脅到挺向阿登的第四和第五集團軍。

雖然對敵情尚且不明,毛奇還是命令比洛繼續對那慕爾發起進攻,

這裡筆者要提一下毛奇對比洛的一種“感情”,毛奇堅信作為名將之後的比洛“意志堅定,富有才能,且極具進取心(和很多人認為的謹慎膽小恰恰相反,比洛在8月20日-8月25日這段時間表現的和克魯克一樣好戰),可以輕易打敗數量多於自己的法軍。”

於此同時,第四,第五集團軍按照原定計劃向阿登高原的巴斯托涅一線進軍,同時,在阿爾薩斯和洛林,魯普雷希特獲得了毛奇的批准,向當面法軍開始反擊。德法兩國真刀真槍的較量正式拉開序幕。

【Durchbruch!Entgleisung?】施裡芬計劃的脫軌-邊境會戰-衝向那慕爾(一)

德第六集團軍司令,左翼統帥魯普雷希特

以上是左翼戰鬥的連結,因為有寫過所以洛林-孚日會戰不再做過多敘述,接下來便是重頭戲-那慕爾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