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出現實際上是在政策學派內復 活了公共行政的研究。公共管理學,既同20 世紀50年代興起的公共政策學派關係密切, 也同傳統的公共行政學有理論上的淵源關 系。而無論公共政策還是傳統的公共行政, 都得益於政治科學的發展。

區別於公共部門管理(“舊公共管理”)的 “新”公共管理領域確實吸引了來自政策 學派、公共行政、工商管理以及政治學等 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加盟。自1991年以來,美 國公共管理的研究者已經組織了五次全國 性的研討會,各次會議的論文都已分別編輯 出版。

公共管理專業旨在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人事和行政機構培養寬口徑、複合型、應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層次專門人才。開設的專業主幹課程有: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文秘、電子政務導論、行政學、公共關係學等。教學中採用課堂講授、案例研討、情景模擬訓練、社會調查和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力求使學生熟練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公共部門管理的專業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制度體制、國際慣例和規則,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的技能,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新形勢下的需要。

公共管理在我國在各類高校中是一個新設定的專業。在社會實踐中,儘管已經存在著各種公共事業組織,但公共事業管理作為獨立學科尚未形成獨立體系。同時,各個院校原設定的有關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又各有特定的市場定位,因此,如何理解新的專業目錄下的公共事業管理,整合獨立存在的各個專業方向,形成規範的公共事業管理學科體系,建設完善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是非常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定的背景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市場對人才的需要呈現多樣化趨勢,而高等教育的專業調整正是適應了這種要求。在經濟改革的推動下,社會管理的方式不斷變革,政府職能也在轉變,公共事業作為獨立的社會組織以其特殊的職能正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層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設定是公共事業管理變革、專業人才需求和管理學科發展的需要。

1。 公共事業管理研究是社會管理機制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資源配置中的職能與角色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要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建立辦事高校、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系,需要把政府有關職能歸還給社會。這不僅是改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社會執行的內在要求。公共事業管理的產生使得社會的自身管理機制更加完善,使政府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體系了“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形成行政、工商和公共事業三為一體的社會執行模式。

2。 公共事業管理研究是公共事業的興起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使我國社群、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資源配置方式和經濟執行機制。對社會執行的管理和為保證整體發展而對各個方面利益關係的調整,除了政府的必要職能外,還需要社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很多過去由政府包下來的公共事業管理職能客觀地需要由非政府的公共事業管理或服務部門完成。因此,為了保證改革的整體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立與完善必將同步,人才培養與社會改革也要同步。這就需要對公共事業組織的界定、學科特點、執行機制、管理體制、管理方法和政策進行研究,以推動公共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隨著公共事業領域的擴大和職能的豐富,對有關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數量會有很高的要求,現有的從事相關領域的管理人員,在知識結構、素質及能力方面遠遠不能滿足公共事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只有透過專業的建設、人才培養來解決公共事業管理對人才需求這一迫切的問題。

3。 公共事業管理研究是專業設定與人才需求多樣化的需要

目前,我國公共事業分散在具體的領域,如市政、城市供水、環境保護、中介服務、社群管理、物業管理、教育、社會保障以及文化、衛生、體育等面對社會公眾的服務部門,儘管不同的領域有其特殊性,但其共性是前提,即目標、服務領域、運轉機制、管理模式和方法是一致的。整個公共事業管理的諸多方向,必須首先統一在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平臺上,並以不同部門的特殊性去建設不同的專業方向,以滿足人才需要多樣化的要求。

二、 公共管理的學科界定

公共管理從產生意義上講是公共組織的一種職能,包括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和以公共利益為指向的非政府組織(NGO)為實現公共利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

現代公共管理與傳統管理的區別集中體現在是否將目標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僅為社會提供高效優質服務,而且更應當強調社會公平,因為社會公平是作為分配的公共服務的法律和現實基礎。當代新公共管理倡導是從主體的廣泛意義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體不再只限於政府和組織,進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區分開來。

公共管理從學科意義上的內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發展管理,教育經濟管理以及勞動社會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學的興起得益於全球化新公共管理運動,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新公共管理學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的挑戰,公共管理學研究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

公共管理作為現代管理科學四大分支之一,是未來世界和當代中國最有發展潛力和廣闊前途的學科。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為獨立的學科在中國出現,中國公共管理科學的發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隨著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公共管理的作用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中國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最大生長點。在國內,中國MPA學術委員會唯一顧問中山大學夏書章教授為國內最早提出引進公共管理學教育人士,中山大學是中國最早公共管理學發軔之地。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等公共管理的學科建設都有很高的水平。

三、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要求學生熟悉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系統掌握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的技能,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新形勢下的需要。

公共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則和機制,能在文教、衛生、環保、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階專門人才。

透過學習,可以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具備比較寬廣的公共(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

2.深刻了解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則、機制和方法,掌握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律;

3.瞭解當代資訊社會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對公共管理特別是國家事務管理的影響,注重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與時俱進;

4.重視公共管理理論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之間的有機結合,形成科學的認識、分析和研究方法;

5.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和網路應用;

6.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適應涉外管理的需要。

四、主要課程

邏輯學、法學概論、社會學概論、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管理心理學、公共行政學、公共倫理學、公共部門會計、公共財務、政府預算管理、公共政策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係學、應用文寫作、統計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公共管理案例、社會保障、城市和農村公共事業管理、市政管理學、管理經濟學、領導科學、辦公自動化等。

學習公共管理專業,學科基礎課包括了: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和政治經濟學,主幹課程則包括了:社會學概論、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管理心理學、公共行政學、公共倫理學、公共部門會計、公共財務、政府預算管理、公共政策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係學。

五、就業方向

公共管理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多選擇考公務員或者在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也有的在外資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社會保障和行政管理類似,主要服務於政府機構,也需要透過公務員考試,也有許多人在人力資源公司、獵頭公司尋找機會。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主要服務於大型醫院,此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比較穩定,不過近幾年也有飽和的趨勢。土地資源管理看似是為政府培養土地管理人才,其實更多人進入了房地產公司從事土地購買、土地管理、房產管理等工作,如果再具有測量、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將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在這個問題上,官方解釋“是為公共部門培養專門人才”,這個不可信!!!光從公務員考試上就能看出,公共管理專業並不是如同常人想的那樣“有優勢”。如果說有優勢,只能說,

你四年學的東西都跟公務員考試內容有關係,可能熟悉一些

。就業上,跟其他文科專業差不多。企業、政府、學術、社會工作的都有。

六、高校專業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1

中山大學

2

武漢大學

3

復旦大學

4

北京大學

5

河海大學

6

華東政法大學

7

南京農業大學

8

浙江大學

9

中國人民大學

10

華中科技大學

11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2

四川大學

13

東北財經大學

14

吉林大學

15

黑龍江大學

16

中國政法大學

17

南京師範大學

18

東北大學

19

中國地質大學

20

雲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