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崩潰帶來了“黑暗時代”,但對蘇格蘭的原住民來說這卻一個沒有帝國戰爭機器威脅“光明”新時代。

五世紀至九世紀是蘇格蘭快速發展的時代,政治制度、權威體系得到改善,商業、聯姻、移民促進了文化交流甚至文化融合。

正如南方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蘇格蘭諸國也在逐漸整合,成為一體;但也正如南方人,這一程序將會被入侵者強勢介入。。。

(封面圖片為Dunadd遺蹟,是一處重要的達爾裡阿達王國要塞)

司格提人與達爾裡阿達王國

司格提人(Scoti)

——這批愛爾蘭蓋爾人早在羅馬帝國崩潰的數世紀之前就定居在赫布里底群島之間了。司格提人尤其精通

航海技術

,他們的船隊給羅馬與周邊民族都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不列顛歷史上第一場有史記載的海戰就出自司格提人之手。

司格提人建立了

達爾裡阿達(Dál Riata)王國

,但現在我們已無法確切地知道這一蓋爾王國是於何時,又由何人建立的了:

可敬的比德(Bede the Venerable)

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達爾裡阿達王國由一位名叫

“裡阿達(Reuda)”

的蓋爾人酋長建立的。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

Dál

在蓋爾語裡有

“屬於...的土地”

的意思,而“達爾裡阿達”便是

“裡阿達的土地”

但從別的部分編年史來看,達爾裡阿達王國是由

弗格斯.摩爾(Fergus Mór)

與他的兩個兄弟

勞恩(Loarn)

安格斯(Óengus)

於公元六世紀初建立的。這種說法也有據可循——勞恩與安格斯的家族在日後一直是達爾裡阿達權力階層的一部分。

蓋爾人有三種等級的“王國”——只管理一部落的

“國王”rí

,統治數個部落的

“大王”ruirí

與統領全部部落/整個地區的

“王中王”rí ruirech

。這三種國王在當時的蘇格蘭都可以看到。

在達爾裡阿達王國境記憶體在著三個由rí領導的以家族為單位的王國:

Cenél Loairn(勞恩王國)、Cenél nÓengusa(安格斯王國)、Cenél nGabráin(加伯蘭王國)

【蘇格蘭簡史】(二)混沌之間

紅色為安格斯的領地,綠色為勞恩的領地,藍色為加伯蘭的領地。當然達爾裡阿達的疆域肯定不止如此。

安格斯王國是達爾裡阿達王國的早期霸主,弗格斯之玄孫

Áedán mac Gabráin

國王是野心勃勃的一代雄主,他於573年由愛爾蘭傳教士

聖科倫巴(Saint Columba)

加冕為達爾裡阿達之王,開啟了一段蓋爾人的擴張之路。

據詩篇

Berchan's Prophecy

所述,Áedán同皮克特人交戰十三載而未嘗敗績,向北殖民奧克尼群島,向南圍攻愛丁堡。。。但最後還是敗在了盎格魯人諾森伯蘭王國與皮克特王國的聯合攻勢之下。

【蘇格蘭簡史】(二)混沌之間

進擊的蓋爾人

Áedán之孫

多姆.布里克(Domnall Brec)

希望重塑達爾裡阿達之榮光,卻倒在

布立吞人斯特拉思克萊德(Strathclyde)王國

國王

歐文(Owain)

的劍下。

多姆的戰死使達爾裡阿達王國陷入混亂,安格斯家族元氣大傷,而勞恩家族也就順勢接過了達爾裡阿達的王冠。但勞恩家族實力同樣有限,遲遲未能得到達爾裡阿達全境的認可,地位十分尷尬,不久之後這一榮耀就被加伯蘭家族奪走了。

加伯蘭一族也未能穩坐王座,因為皮克特國王安格斯一世於736年發動對達爾裡阿達的征服作戰,並於741年徹底征服整個達爾裡阿達王國。

但達爾裡阿達並沒有就此消失,公元750年,皮克特人敗於

斯特拉思克萊德國王Teuduber

之手,而達爾裡阿達王國可能也因此重獲自由,國王

Áed Find

還發起過對皮克特人的反攻。

在此之後不久達爾裡阿達還是成為了皮克特王國勢力圈中的一員,達爾裡阿達可能透過向皮克特人稱臣納貢來維持自己“半獨立”的地位。

有趣的是雖然達爾裡阿達看上去是“高地霸權”鬥爭中的失敗者,但它卻為高地帶來了名為

“蓋爾化”

的時代,今後達爾裡阿達的蓋爾文化將會“反噬”皮克特文化,並帶來

肯尼思.麥克亞爾賓(Kenneth MacAlpin)

這一傳奇人物。

皮克特人與皮克特王國

皮克特人擁有與蓋爾人類似的統治階級結構——七個“小王國”與一個皮克特王國。

據十二世紀的作品

De Situ Albanie

所述,皮克特七國是由

克魯特尼(Cruithne)

的七個兒子建立的,他們分別是位於蒙斯山以北的

Ce、Fidach、Cait

以及位於山南的

Circenn、Fotla、Fortriu與Fib

此書的記載只能作為參考,而並非史實,因為考古證據表明七國並不是在同一時刻建立的,比如Circenn在七世紀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Fortriu在八世紀左右才出現在世人眼前。

最早的時候皮克特蘭可能存在兩個“王中王”,南北兩王以蒙斯山為界,但在六至七世紀之後,皮克特人就團結在唯一的“王中王”旗下,皮克特王國也正式成型。

【蘇格蘭簡史】(二)混沌之間

南北兩個王國

聖科倫巴

當年去往

因弗內斯(Inverness)

,向皮克特王國的“王中王”

Bridei

傳教,因為因弗內斯位於蒙斯山以北,所以我們不難得出在早些時候皮克特的至高王權掌握在北方諸國手中。

【蘇格蘭簡史】(二)混沌之間

向皮克特人傳教的聖科倫巴

皮克特人尚武善戰,而他們不友好的鄰居們——蓋爾人、布立吞人、盎格魯人也同樣不是軟柿子,因此他們之間始終衝突不斷。皮克特王國很有可能公元七世紀左右臣服於強大的諾森伯蘭王國,並向盎格魯人繳納貢金,但這一尷尬的境況被國王

Bridei三世

扭轉了。

在強大的

奧斯維(Oswiu)

國王死後,Bridei拒絕再向諾森伯蘭繳納貢金,此舉使奧斯維之子

埃格弗裡思(Ecgfrith)

國王下定決心制服皮克特人。Bridei不斷誘敵深入,並在

Dun Nechtain

的湖泊與峽谷中伏擊諾森伯蘭的軍隊,此戰演變為一場一邊倒的屠殺,皮克特人大獲全勝,

埃格弗裡思戰死沙場

還有一點有意思的是Bridei他是

斯特拉思克萊德國王Beli的兒子

——他是布立吞人而非皮克特人,他可能和前幾代皮克特王有血緣關係,但能讓一個別的國家的王子(還是一直有衝突的國家的王子)坐穩王位也可以看出些許皮克特人“實力至上”的政治觀念。

【蘇格蘭簡史】(二)混沌之間

紀念Dun Nechtain之戰的皮克特石碑,我們能看到倉皇撤退的盎格魯人,必死無疑的盎格魯騎兵與啄食盎格魯人屍體的烏鴉

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皮克特王國的政治中心開始南遷,南方的Fortriu王國成為皮克特蘭的領導者,因此許多愛爾蘭編年史中都將皮克特國王稱為“Fortriu之王“。

在Dun Nechtain之戰後,皮克特人越發團結,並在對外擴張上越來越主動,雖然進度緩慢,但到公元九世紀時皮克特人仍有希望一統蘇格蘭,許多編年史也直接稱皮克特王為

“北不列顛之王”

,一個皮克特人主導的蘇格蘭將出現在世人面前。。。

前提是這一歷史程序沒有被暴力打斷。

下一期我們將講述維京時代、亞爾賓王朝與“蘇格蘭”的構建,敬請期待(

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