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啊,就是不長記性。大躍進帶來的後果似乎又拋諸腦後了,幾年前,摸著石頭過河所帶來的血淋淋教訓又忘了。

又有人開始點燃獨角獸的火把了,隨著號稱“科技部”公佈的164排行榜,炒作之風又刮起來了。而且,在CDR的政策指引下,這股風已經從7、8級迅速增強至11、12級。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在這份炒的沸沸揚揚的名單公佈後,少數有良知媒體隨即對其嗤之以鼻。從這份名單所列企業來看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借貸寶這家公司,之前就因為大學生裸貸事件而臭名昭著。曾把女大學生逼良為娼的企業居然榜上有名,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這份榜單實際上是由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牽頭,由民營諮詢機構長城戰略諮詢編寫。也就是說,這份榜單根本沒有科技部背書,是主辦方自己借題發揮,故意炒作。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寫了一篇文章很有道理“莫讓獨角獸成為‘毒角獸’”。這個說法在筆者看來是比較客氣、保守的。如果真直言不諱的說,那就是2013年時的金融鬧劇再次席捲而來。當初一系列改革後所引發的一系列慘劇(P2P、股災、政策套利)已經讓有些人好了傷疤忘了疼。

而且,獨角獸炒作的幕後推手並不簡單。看完下面這張圖明眼人自然能看明白。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活到今天我也算是開眼了,原來獨角獸是申報報出來的。各地正在興起的獨角獸炒作之風原來都有大靠山。

縱觀這份名單,除了本身負有原罪的企業榜上有名外,真正能夠稱得上優質企業的實在寥寥無幾。

被稱為新時代三巨頭的TMD(頭條、美團、滴滴),應該算是這份名單上最璀璨的三家明星企業。這三家企業被稱為新時代的BAT。但是,請大家注意,這三家企業沒有一家是賺錢的。

無論是張一鳴、王興還是柳青都只談營收規模,不談利潤。在公開場合能找的資料永遠都是今年營收多少,而非利潤多少。一旦要談利潤,張一鳴稱,“我們有賺錢業務”;王興表示,“戰略性虧損”;柳青雖然沒說什麼話,但最近釋出的2017年財務資料顯示,主營業務虧了2億美元,整體虧損3億多美元。

如果是一家初創企業不賺錢可以理解,但已經做到壟斷市場的級別了,還不賺錢那就必然是企業自身問題了。

在財務上,營收並不等於利潤。評價一家企業的最核心指標永遠是淨利潤(參考杜邦財務模型),營收規模是用來講故事、做包裝的。這說明,所謂的TMD三巨頭其實只有規模沒有實際盈利。這三家企業經常出現在公共場合的關鍵字多為,“融資”、“收購”、“營收”、“拓展”……

這種不賺錢的企業能上市的話,除了被機構用來炒概念、割韭菜外還能幹啥?不賺錢的企業最終下場肯定是賈躍亭。當初,樂視各種“多元化”、“對外擴張”時,其聲勢浩大一度震驚全國。在樂視專案中折戟的何止是普通韭菜,就連不少專業機構也因此在同行間抬不起頭。

現今,國內盛行炒作之風。企業講故事,投資機構幫著拉抬估值。國內整體金融的平均水平被炒作氛圍拉低了一個檔次。

再看另外一個著名的案例,京東雖然沒有上榜,但京東的名號已經與BAT並駕齊驅,被稱為BATJ。然而,京東賺錢嗎?

根據財報顯示,京東2016年盈利10億元,2017年盈利50億元。不過,這些資料都是在非美會計準則的計量下實現的盈利。如果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京東真的盈利嗎?

非美會計準則與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最大的不同在於,非美會計準則會把“股權激勵”、“投資性資產收入”等成本類專案。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會把這些專案計入成本,而非美會計準則不計入成本。所以,在非美會計準則下,京東的成本支出沒有體現在財報中,利潤被人為放大了。

而且,2016年被京東剝離的京東金融居然成為了164家獨角獸中的其中之一(排名第15)。要知道,京東之所以能扭虧為盈,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就是一靠財務做賬,二靠拋棄金融業務。也就是說,金融業務是京東金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被剝離的虧損資產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獨角獸,這不是坑爹嗎?

劉鶴在3月27日的金融管理部門調研時強調,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此前,最高層也明確了中國經濟轉型要從數量向質量過度。可就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哪有什麼質量,依舊在搞數量。164家企業名單中,真正優質的有幾家?優質企業的前提條件之一是能賺錢!

讓不賺錢的企業上市,難道這是要幫著這些企業與機構投資者割韭菜嗎?這種企業堪比國企中那些殭屍企業。最終為這些偽獨角獸買單的還是可憐的股民。

此外,國內還在推進CDR(中國存託憑證)以鼓勵海外中概股迴歸。CDR的原型是美國的ADR。通俗而言,這玩意的意思就是:“中國人沒法投資海外股市,現在開通CDR,國人可以透過投資CDR投資海外上市企業股票。簡而言之,可以把CDR視為一個另類股市,這個另類股市中的股票都是海外股市中的股票。”

獨角獸,你就是個坑貨

海歸的獨角獸與本土的獨角獸相比,整體質量其實差不了多少。而且,本土獨角獸還未上市,本身還保有“上市紅利”(國內新股上市後一般都會連續漲停,這是中國的新股神話)。但海歸的獨角獸已經在海外上市,市場對於其價值已經有了評定,其溢價空間值得懷疑。如果硬要在此基礎上拉抬股價,那隻能是泡沫。以赫赫有名的騰訊為例,馬化騰於去年10月份減持了600萬股騰訊股票。今年,大股東Naspers也減持了騰訊股票。如果騰訊股價還有巨大上升空間的話,難道這些減持股票的股東都是傻子嗎?如果還有人以現在的價位接盤騰訊,那就真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了。

另一方面,CDR的推進還與一些現行體制下的規則相沖突。最主要的矛盾有兩點:第一,人民幣資本項未開放;第二,無法異地監管。

首先,我國外匯管制還在繼續,資本項沒有放開,只有經常項下可以自由兌換。但是,CDR對標的都是海外上市企業股票,結算都需以外幣結算。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使用比例僅為5%左右,當前國際社會還是普遍使用美元結算。如果資本項不能放開的話,CDR本身就不存在可行性。而一旦放開的話又為資本外流創造了渠道。眼下,國內依舊有相當一部分資本想要出去而出不去的……

其次,監管跟不上。由於CDR所對標的股票原始發行地是海外市場。因此,國內監管機構無法直接對海外上市企業進行監管,國內監管層的管轄權僅限於CDR本身。異地監管的矛盾為一些不法分子創造了新的政策套利機會。而對此,國內的監管力量卻是無能為力。(以往發生在國內的政策套利行為至少還受國內監管約束,但主體一旦到了海外,就沒人管得住了)

國內獨角獸質量不過關,海外獨角獸價值又被透支了,法律法規還跟不上。CDR這玩意到底想幹嘛?

說實話,鼓吹獨角獸無非就是為人民幣資產打廣告,最主要目的是增強國內資本投資信心,在此基礎上如果還能吸引海外資本來華投資那就更好。但是,我很懷疑靠這種虛的東西真能挽回信心嗎?

如果從資本角度考慮,國內早就處於資產荒階段。雖然我以前寫過很多批判資本道德的文章,但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資本的智商和專業性。現在的環境是,國內實體經濟領域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資本紛紛投身於炒作從而追求高風險收益是有其客觀原因的。

人民幣在引入了逆週期調控因子後出現了強勢回升。按理說,貨幣升值會增加資產吸引力。可實際情況是,國內資本繼續想著法子往外走。披著區塊鏈外衣的數字貨幣不就這麼回事嗎?這意味著,根本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國內缺乏可投資的優質資產。為此,炒作獨角獸專案想必是當前選擇。一來可以往臉上貼金,二來可以繼續鼓勵創業,而創業則是為了就業。

3年前,“獨角獸”這個概念曾經火過一時,當時的確掀起了一陣巨浪,但從歷史經驗看,浪潮褪去後,留下的是一堆垃圾。為了炒作“獨角獸”,在那時候,只要PPT做的好就能隨隨便便拿到500萬天使投資。從現金流追溯,最終需要為這些獨角獸買單的還是老百姓,機構投資者手中的錢最終也是源於老百姓。

這些錢轉了一圈會發現,老百姓們花錢請了一批專家幫自己買了一堆垃圾。

當下國內對於獨角獸的定性實在太隨意了,我在此提醒各位讀者,獨角獸這玩意是機構玩的,普通人千萬別去染指,有錢投獨角獸不如去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