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李牧誰厲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26 回答

李牧是一人支撐一國;白起是一國支撐他一人。李牧是智將,白起是猛將。白起好比國企廠長,底子硬,躺著都能贏;李牧好比草根,凡事靠他一人,靠自己的智商去贏。白起是帶著一群老虎打勝仗;李牧是帶著一群小羊打勝仗,並且打贏一群老虎。白起一個名將沒打過,百戰百勝;李牧打遍了秦國後期所有名將,百戰百勝。白起是戰術級別將領;李牧是戰略級別將領。李牧是民族英雄;白起是內戰英雄。白起草菅人命;李牧愛民如子。白起是戰必勝,戰不勝就抗命避戰,國的利益在他眼中一文不值,只有他一人的利益名譽最重要,看著自己國家兵敗,還會冷嘲熱諷,最後丟了葫蘆;李牧是逢必戰,戰必勝,在國亡之際,就算抗命也要保衛家園,最後因愛國而視死如歸。

(以上要熟悉戰國才能看懂)

以下是殲敵對比:

李牧:

1。破匈奴之戰大破殺匈奴十萬餘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此大致概括滅敵“20萬”。

2。徵燕戰役: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城。此大致概括滅敵“2萬”。

3。宜安之戰、肥之戰:此滅敵10萬。

4。徵秦戰役:公元前233年夏拔狼孟。此大致概括滅敵“1萬”。

5。番吾之戰,河漳之戰:“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雙方戰損均取最低值,趙30萬,秦40萬;再南距(拒)韓、魏,戰爭就一定會有損耗,此處小推1萬。此大致概括滅敵“41萬”。

6。井陘之戰:李牧數破走秦軍,王翦惡之(注:此處的“惡之”是擔憂、懼怕的意思,不可翻譯成“噁心、討厭”等。)。此大致概括滅敵“5萬”。

李牧大致消滅敵軍79萬餘……

白起:

綜《資治通鑑》所述,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斬首七十六萬,拔城八十六座。

1。按史記參考: 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

2。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

3。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人”於河中。

4。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

5。長平之戰: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但此戰有諸多難圓、不合理、無法成立之處。所以此處削減至“二十五萬”。

白起大致消滅敵軍69萬餘……

白起和李牧誰厲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26 回答

我不太贊同1樓的觀點,你這個是假設的完勝,畢竟他們兩個沒有面對面的較量過,戰國四大名將秦國兩個,趙國也有兩個。 眾所周知,戰國四大名將為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竊以為四人當中,李牧最讓人敬佩,也最讓人痛惜。。。。李牧早先在趙北部邊境抵禦匈奴。。。在李牧守邊期間,匈奴一直不敢覷視趙國。。。。李牧一生從未敗陣,戰匈奴如此,抗強秦更是如此。。。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 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併戰爭,實際上,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在政治軍事鬥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有李牧的協作支援在內,就連秦國名將王翦率領大軍準備一舉滅趙之時,聽說李牧領兵也感覺很頭疼。。。。

就這樣一位大將,最後的結局竟然是被自己的國君逮捕,秘密處決……嗚呼!!!天理何在啊。。。。 約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後。這一年,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兩年後,悼襄王繼位。當時,趙奢、藺相如已死,廉頗與樂乘均出走他國,李牧成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帶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此時,泰國迅速地兼併了魏國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國屈服之後,把主要兵力對向趙國。趙王遷二年(前 234年),秦大將桓(齒奇)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三年(前 233年),又帶重兵攻打趙國。趙派李牧為大將軍,大破秦軍於宜安(今河北高城縣西南),桓(齒奇)兵敗潛逃。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萬家購求桓(齒奇)(又稱樊於期)之首。可見此次大勝對秦打擊沉重,而趙得到喘息之機。因功大,李牧被封為武安君。

趙王遷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趙之番吾(今河北平山縣),李牧出擊,秦軍敗逃,但趙的軍力損失也很大。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

趙正遷七年(前 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國,率上黨兵卒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瑞和率河間兵卒進圍趙都邯鄲。趙國派李牧、司馬尚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而更大的憂患還在朝中,昏聵的趙王遷,對那個誣陷過廉頗的秦國間諜郭開寵信不疑。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趙蓖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加以捕獲殘殺,並罷黜廢免了司馬尚。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殺死趙蓖,俘虜了趙王遷及顏聚,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優秀的將領。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胡三省注《通鑑》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絡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

白起和李牧誰厲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27 回答

我認為是李牧,因為要評價一個將領的優秀要看他所效忠的那個國家當時所處的情況。李牧在破匈奴之戰中開創了以步兵方陣殲滅騎兵方陣的先例。在對秦作戰中李牧以弱兵屢次擊敗強秦,去的肥之戰,宜安之戰等的重大勝利,總之李牧在趙國弱勢情況下還能屢屢重創秦國成為秦國上下的噩夢,總之我佩服李牧。再說白起,當時的秦國可是處於當時最強大的時候可以打的起任何戰爭,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殲滅趙國40萬大軍,但是自己在兵力高於對手情況下的慘勝,像這樣的勝利白起不知道打了多少,白起就是廢!

白起和李牧誰厲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27 回答

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李牧一直戍守邊疆,抵擋匈奴,反不如白起名氣大、功勞卓著。

白起和李牧誰厲害?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27 回答

一、有人說,以戰績而定,對李牧不公平。這個問題,我不得不舉個例子,就如同DIY評測裡的顯示卡用3DMARK來測的情況,是的,有人會說,3DMARK的跑分就能代表一切嗎?用3DMARK不公平,太片面了。可馬上就會有人反駁,那麼你認為3DMARK不公平,不公允,你還能舉出更公平,更公允的評測軟體或其他方法嗎?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很多人嘴裡說著,顯示卡不能光看3DMARK的跑分,但實際判斷時,還是以3DMARK的跑分來作為一項主要依據。所以,我認為用戰績,來判定李牧與白起誰厲害,是有駁公平,有駁公允,但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更公平,公允的判定方法嗎?所以,最後我的結論是:在殲敵數量上,與開韁擴土上,白起皆完勝。在殲敵上,白起:伊闕之戰斬首24萬,華陽之戰13萬,陘城之戰5萬,破韓安邑,魏河東之戰,無記,克楚夷陵,郢都,灌淹數十萬,及黔中之戰無記,長平之戰45萬,粗略記之應有150萬。而李牧:雁門之戰10萬,肥之戰10萬,加上破林胡,樓煩小國,解第二次邯鄲之圍的擊潰戰,應該有25萬。從殲敵數量上,白起是5比1完勝。在闢地上,白起為秦國破漢中,黔中,郢都,韓安邑晉西南,魏河東太原以南山西中部,太行山以西,韓周本土,魏大梁以東大部,守住上黨,並攻入趙國,應有80-100萬平方公里,而李牧的雁門之戰,肥之戰,解邯鄲之圍,都屬於防守本土作戰,根本就沒有闢地,就是算作,李牧守住了趙國的面積,也就(河北加山西)/2的面積,也就20萬平方公里,100:20,故白起在闢地上也是5:1的完勝。二、又或者,我們把二位從未碰面的將軍,模似著打一戰,比如長平之戰,我將李牧來代出廉頗。甚至可能,李牧在長平之初,打得比廉頗還要好,白起與王齕攻不下長平,但結果會怎麼樣。白起最後得到了秦王的全力支援,並最終獲勝,而李牧中途會被換下,因為趙王會中反間計,無論如何,白起最後會打一場勝利之戰,而李牧只能指揮戰爭的初期,雖然最後的失敗不是李牧指揮的。三、以上二點佐證可能有些蒼白,那麼我們從戰略戰術角度來思考下這個問題吧。古今中外的兵書上,都認同二點,就是進攻對防守的兵力至少應該在3比1至5比1以上,20比1也不為過。本土作戰比侵略作戰,更會得到客觀因素的支援。以上二點,可以得出結論就是進攻比防守難,在敵國作戰比在本土作戰難。我所讀到的事實是,白起打的幾乎全是在敵國土地上的進攻戰,而李牧打的幾乎全是本土防禦戰,(破林胡的戰果可以忽略不計)。白起在敵國土地上打的進攻戰取得了比李牧多5倍的殲戰數,和5倍的闢地面積。簡述以上三點:1、白起的殲敵數,闢地數5倍於李牧;2、白起作戰可以得到秦昭襄王的全力支援,而李牧則被趙王懺所猜疑;3、白起打的是敵國土地上的進攻戰,這比李牧大勝的二場本土防禦戰,難度要大在得多。所以,我的結論是,李牧若碰到白起,恐怕難善其生平未嘗一敗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