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寧願花錢去健身房挨累流汗而不是勞動?鍾文2015-01-08 00:14:31

家務活往往都是一些低強度的反覆動作,經常需要長時間一個姿勢或彎腰駝背,長期這樣會使關節壓力增大,軟組織過於緊張勞損積累,誘發脊柱生理曲度變直加重椎間盤壓力,而運動透過拉伸正好可以釋放關節壓力,鍛鍊肌肉力量和韌帶彈性,效果是相反的。

至於為什麼去健身又不能堅持,這是個人意志力和執行力的問題。

人為什麼寧願花錢去健身房挨累流汗而不是勞動?柔王丸2015-01-08 13:53:26

清朝客家武師就能想清楚這個問題,現代還是有很多人想不清,清朝年間,客家一武師為練功,往返於兩鎮間,行山路,挑一對石鎖,旁人問:你挑這麼重一對傢伙趕路,不如挑點糧油山貨啥的,還能賺個辛苦錢,同樣又練功了,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武師回答的原話我已經忘掉怎麼說的,大意是:練功就是練功,摻雜和經濟利益,動機就不純了,就會患得患失,就會失去本心,這樣是練不好的。

評論裡孟褚說的得好,這叫正心誠意,對待一件事,尊重它,它才會尊重你,為它付出,你才會有收穫。

人為什麼寧願花錢去健身房挨累流汗而不是勞動?張佳瑋2015-01-08 19:28:04

謝邀。

健身器材是各類運動專家收集資料,根據人體工學,整合材料,製作出來的合乎科學的方案。你按著正確的姿勢鍛鍊,想練哪裡練哪裡。負荷、效率,都很合適。無氧和有氧分明。

家庭勞動則完全散漫無序,要麼輕負荷到完全談不上運動,要麼重負荷但不科學到會弄傷人。連我爸都知道。以前我媽讓我爸出門一公里半去打醬油,跟他說你跑著去當鍛鍊了,我爸說手握著醬油瓶小心翼翼的你以為還能安心跑步麼?

雖然我平時只是跑步結合無器械的鍛鍊,但恕我直言:

把家庭勞動和健身房鍛鍊混為一談的,基本類似於“你不是愛看書嗎,來來來你給看看家庭賬目/飯店選單,也是增長知識”,或者“你不是愛練字嗎,來來來你給媽把這份會計分錄給抄一抄”。意識概念可能還停留在“民間一個老先生腿上綁沙袋練出輕功可以踏水而行,比奧運會一百米跑得還快”的那種時代。

更直白一點:問問題的這位,如果不是對他這幾位所謂的朋友滿懷怨氣希望找點藉口來吐槽他們,怕就是可能平時沒什麼運動習慣。

人為什麼寧願花錢去健身房挨累流汗而不是勞動?talich2015-01-08 22:30:53

想起 Billy Wilder 說的那個笑話:都手淫這麼多年了,還是手無縛雞之力。

笑完請摺疊。

人為什麼寧願花錢去健身房挨累流汗而不是勞動?於震2015-01-09 10:20:40

看了看前幾名的答案,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一下,所以不喜歡不用爭論,直接點反對即可。

題主可能想知道的心理因素:

近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現代人被圈進了寫字樓和辦公室裡,運動不再是尋找本體感受和體會身體奇妙的過程,它逐漸被孤立出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變成了瘦身塑形的手段,甚至一提起健身還有人認為它是有錢有閒人的高階愛好,是啊,健身房是要花錢的,私教課也是很貴的。

它被冷落了,而被冷落的結果就是很多想要開始健身的人是為了減脂,增肌,塑形,逆襲,而不是重新啟用身體的感知能力。這確實也正常,因為後者太抽象也相對漫長。

健身房的出現則給這種情感有了一個很好的安放地點,在那種氛圍中和其他人一起揮舞著器械,流淌著汗水——我重新成為了掌控身體的王。而這種感覺一脫離健身房就消失了,所以你說我圓肩可以,但是你不能否認我臥推的重量。後者我是要發火的。

如今太多的娛樂事情足以打發我們無聊的時間,我們用以阻擋懶惰的能力逐漸不敵,在所謂能邁開腿之前又要面對毅力問題,這無疑雪上加霜。那麼一旦我可以邁開腿克服一下懶惰的情緒,我就有優越感有話語權,因為我動了而你沒有,這種優越感在健身房得以放大。

看電視能不能訓練?可以,但是有多少人能夠腰背挺直的坐著哪怕20分鐘呢?飯後散步能不能訓練?可以,但是有多少人符合標準的走姿呢?我們把它從生活中完全剝離,寄予希望在健身房中簡短的1-2小時可以收穫奇效,這種奇效甚至帶著一勞永逸的心態。

我的訓練態度:

所以呢?健身房可以去,在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時,它確實可以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也解決了很多人時間和地域的問題,我目前大部分的訓練時間也在健身房。但在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還要交還生活中去解決。願能在健身房鍛鍊的同時,也能在日常規範中用心,不然就是有執念,而執念是要放下的。

祝各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