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聯絡方式,可入藥代群交流

今天Re姐給大家分享一篇知藥客-“老姚說藥”專欄講師-老姚

(微信:laoyaoshuoyao)

給大家分享的一篇探討,以下是全文: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概念:

首因效應

,又被叫做第一印象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於1957年首次採用實驗方法研究首因效應。洛欽斯設計了4篇不同的短文,分別描寫一位名叫傑姆的人:

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傑姆描述成一個開朗而友好的人;

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傑姆描述得開朗友好,後半段則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

第三篇與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說傑姆孤僻不友好,後半段卻說他開朗友好;

第四篇文章全篇將傑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

洛欽斯請4個組的被試者分別讀這4篇文章,然後在一個量表上評估傑姆的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

結果表明:篇幅的前後是至關重要的,開朗友好在先,評估為友好者為78%,在後,則降至18%,首因效應極為明顯。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在認知事物或人的時候,第一印象的影響是最重要,且最長久的。

如果第一印象很糟糕,那麼未來我們也會很排斥與之打交道。

記得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楊瀾說過一句話,沒有人有義務因為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一個內心優秀的你。這裡的外表不是說你的穿著,而是說人家對你的第一感覺。

這對你接下來如何繼續相處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你第一次拜訪的客戶對你的某些行為很反感或者很不舒服,你想要改變他那是需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的。

很多小夥伴很想把自己銷售出去,又沒有合理合適的辦法,硬著頭皮去醫院尬聊,自己其實也知道這樣不好,也愁不知道聊什麼,但是為了指標不得不去。但是你瞭解這個醫生多少,也許你可能連面都是生的,生到會認錯人的地步。。。

除了專業,如何與人交流,用一個現實發生過的例子給你們看下,如何送禮讓人舒服:

下午碰見陳主任,主任剛開完會後抱怨說,手機太卡了,經常閃退。小李第二天早上就給主任送了一部新款蘋果過來。

說道“主任,本來買給我爸的,可是太先進了,教了N次,我爸不會用,退回去也麻煩,您看看能不能用,能用的話幫幫忙,不然就浪費了”。

其實雙方都知道為什麼要給這個手機,只是心照不宣。大家品一品其中的內容,這個主任難道還有什麼理由不放心和他這位業務員合作嗎?

業務上,職場中,我們所厭倦的(送禮),所排斥的(搞關係),就是我們需要學的,需要補充的。尊嚴啊,人格啊,我還是希望大家格式化一下。

那與客戶交流的最基本的邏輯是什麼樣,今天給大家剖開了揉碎了說一說,大家看完後自己去反思和總結經驗。

很多社群夥伴問我,為什麼我一直給客戶送禮,客戶也收下了。但是對我的接納度感覺都不高,還是沒用多少量?我一般會說現在客戶對這個已經不敏感了,但是我的內心OS是:

請問你參與到這個客戶的生活了嗎?你跟客戶吃喝玩樂過嗎?只有同流合汙才能成為自己人。

送茶葉的送水果的,客戶一般都是婉拒。要是實在拒絕不了,就只能勉為其難收了,但還是覺得對方不懂事,求人辦事,哪有送水果的,送水果就是走形式呀!你給我走形式,我也給你走形式。給我送錢的,我一般都說,先辦事,辦了再說,讓他們先把錢拿回去,有的人還真聽話,真把錢拿回去了。

所以,聽客戶說話要聽他的本質。

有一年,有個產品要進院,和一個主任約好一起吃個便飯。主任說那地方我來定吧,我們家自己開的。

後來同事問我,我說花了兩萬多。

吃什麼了花這麼多錢?

沒啥,也就幾個菜,兩瓶酒。

那你沒找服務員問問?

我:不用問,那飯店是主任帶我去的,這兩萬多花的值,太值了。

後來我們的產品成功進院,還不用怎麼維護,安排了我們科室會,沒多久在科室用的很不錯了。

要會回話,必須先學會聽話。

先聽對方說完,特別是長時間的敘述,會聽才會說。你聽懂了對方的心理,知道他想要什麼,才能說中他的心聲,

只要你掌握了對方的興趣、方式,你就能很快回應他。

現在很多小夥伴會和客戶發簡訊微信溝通,首先能給你聯絡方式,說明他願意和你合作,但是方式方法很重要,線上平臺上只能拿來邀約,不要用來溝通具體的事。

甚至有些業務員會用一些反駁的語氣去試探客戶的底線,更甚者用感嘆號去和醫生交流。這是大部分客戶都很反感的。以後一定要注意。上個小夥伴的圖,如果當事人看見了不要生氣哦,只是給大家提個醒。

藥代新人有哪些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客情交流問題?

這個主任明顯在看見業務員用了感嘆號以後有些不高興了,回了已經有同類了加了“!”了,業務員還不死心,還跟上一句感嘆號規格不一樣!大型社死現場~

本來不想推薦書的,覺得還是有必要推薦下。

例如《溝通的藝術》《好好說話》《說話之道》《非暴力溝通》等,這些書籍中涵蓋了很多日常想不到的溝通細節,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避免很多說話的雷區。

最後分享兩個小經驗。

1、比如,用經驗之談作答起步。

對對方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實聯想,可以是身邊的人或者類似的事情,再從這些熟悉的經驗中提煉出觀點來回答。

既【熟悉的經歷+陌生的觀點】的結合,能使對話更豐富,並且在說經歷時,腦海中已經自動自覺在分析這個問題,順利成章地說出來,很自然。

客戶問你,這個藥在治療***疾病上療效如何,副作用大不大?

這個時候暫時先不要搬出文獻指南去堆積辭藻。

可以先闡述下自己負責的幾個醫院用了*年下來的反饋來說,臨床反饋療效還是不錯的,痊癒率大概在多少,多少時間起效,大概多久是一個療程等等,不良反應可能在某某點上稍微有些高,但是是可以耐受的,也有一些應對的方式。當然我們也有相關的文獻和臨床資料支援,老師有興趣我下次可以帶給你,這樣又自然又真實,又能有一個下一次拜訪的理由。

2、儘量站在別人的右邊說話。

因為人的右耳是由左腦支配的,

左腦負責處理資訊,所以從右耳聽進去的資訊,能更讓你在意

,突然想起,會不會小時候經常被老師說我左耳進,右耳出的原理是不是就是這樣?

藥代圈兒疑問都可以來問Re姐(Rejie2020),6年老代表,歡迎來撩,

記得關注並點贊同、贊同、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