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蓮》同樣是層層上訪,有何不同?張小怪2016-10-23 22:25:41

感謝邀請

《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還沒看,只看了小說。還不知道看了電影之後會不會有新的想法,我先貿然分享一下對小說的看法。

首先,在《秋菊打官司》的故事裡,秋菊真的有官司,她老公被村長踢傷,她要討一個說法,是基本的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打官司的行為本身是合情合理的;而在《我不是潘金蓮》裡,李雪蓮的官司是不存在的,她想要討說法這個行為本身,其實是荒唐的。

小說裡,李雪蓮最開始為了保住意外的二胎能夠合法降生,和丈夫假離婚,卻不料丈夫和她離婚後,和別的女人結婚了。當初的假離婚,成了真離婚,李雪蓮咽不下這口氣,想要和已經離婚的前夫先復婚、再離婚,要讓前夫沒好日子過,而且又特別軸,誰說都不聽,看書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個女的是不是有毛病啊!好煩人!差點就棄書了。。。

後來是藉著“看書想要看完”的慣性,把一本書看完了,覺得書裡確實體現了一些很不錯的亮點。

法治

我朝的特點其實是人情社會,領導叫父母官,尤其在小地方,出了事大家找領導做主,拿主意想辦法,評判是否公平,沒有找法院的。隨著社會向前發展,社會要法治化。人情與法治在過渡中,產生了這樣的故事。

上訪

這個詞不知道是不是我朝專有啊(不知道白宮情願網站算不算。。。),但這個行為,其實是無論在地方還是中央,都是很微妙的一個詞。劉震雲在小說裡,大膽地描繪了一個無知無畏的農村女性,誤打誤撞地告狀告進了大會堂,雖然不知道電影裡會不會保留這個情節,但看小說的時候確實有種吃了一驚的感覺。

黑色幽默

因為李雪蓮的上訪行為,不光是力度大(從縣城到了北京、進了大會堂),而且時間長(幾十年如一日),她和各級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也十分耐人尋味。小說最開始,李雪蓮找王公道套近乎,到小說最後,王公道找李雪蓮套近乎,這種結構是非常有趣的。劉震雲的小說題材都是非常接地氣的,他筆下的市井、官場、家國,這種題材和思考(我覺得作家還是有思考在裡面),最大的價值可能是在於,也是對當下社會人生百態的一種捕捉吧?

《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蓮》同樣是層層上訪,有何不同?哈文林2016-11-19 16:50:50

秋菊真有冤

《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蓮》同樣是層層上訪,有何不同?小白龍2017-10-18 23:52:53

不請自來。

個人見解了,有兩點∶

第一,秋菊是真有官司要打。丈夫被村長打了,打官司合情合理。

李雪蓮那個假離婚,感覺很荒唐,法官也覺得很荒唐。她的訴求是不可能透過法律解決的。

第二,秋菊裡重點表現之一,不是官場,從李公安到市公安局長,法院,都沒錯,正面形象。重點表現的是古老的農村文化的淳樸與無知,跟現代的城市文化的開放與奸詐,兩種文化的矛盾探討。立意很高。

我不是潘金蓮裡,李雪蓮後來為了打官司而打官司。整得整個市各級領導人心惶惶,人醜態也出來了。因為李雪蓮根本在法律上不佔理,所以其實各級政府處理的出發點並沒有錯。但是具體落實就有欠考慮。

光頭廚師跟她愛情是不是純粹我不知道,總之是複雜的,是摻雜著個人利益的,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感情純粹的就不這麼幹看了。比如李雪蓮就覺得光頭廚師欺騙了她。兩種愛情觀的衝突。

《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蓮》同樣是層層上訪,有何不同?Sammy2018-09-20 23:00:51

馮想拍一部類似秋菊打官司的電影唄,無論劇本還是演員,《我不是潘金蓮》都不如《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蓮》同樣是層層上訪,有何不同?妙蛙龜2019-08-27 20:00:12

我不是潘金蓮有點做作,秋菊打官司自然很多,也可能是演員的問題